覺得《終結者》系列怎麼樣?

FU先生的錄像廳


問主你好,我是AOCK,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

終結者系列代表著大多數人對人工智能的未來的思考,究竟人工智能機器人的發明對人類是有利還是有害,很多人也很是害怕未來機器人取代人類。

不僅僅是就業失業問題,而是人類生存問題。

終結者系列向我們描繪出了這一可怕的未來場景,當人工智能機器人有了自我意識,肯定是不會想被人類奴役的,到那時,究竟是和平共處還是反客為主,這些我們都是不知道的。

問主你問我們對終結者系列的看法,我想說,它在電影領域上很成功,在人類啟蒙領域我覺得也有很大的意義,給人類發出了一個警告。




AOCK


終結者系列改變了我的生活

我是85年的, 我是在1997年初看的T2,與大家不同的是,我頭一次看的是黑白的!那年我還不到12歲。那是家裡剛剛買了VCD機器的第二天,借了2套光盤,一套是譚詠麟的黃飛鴻,一套是終結者2。那時候的老土的我對於“大片”是沒有什麼概念的,倒是對於“黃飛鴻”系列電影很喜歡。正值寒假,父親一早教給我簡單的使用方法後就上班去了。其實父親也尚未摸透VCD機,畫面是黑白的。我看先看了譚詠麟的黃飛鴻外傳,覺得不錯,於是又開始看終結者2(封套上叫未來戰士續集)。和大家一樣,我當時被開場的人機大戰給震住了!由於沒有看過終結者1,加上是英文發音中文字幕,對於劇情只是明白個十之八九。

《終結者2》是我看過的第一部英文發音中文字幕的外國電影;這部電影給我帶來的震撼是空前絕後的。打那以後,我變得喜歡看國外電影,崇拜施瓦辛格,並且也喜歡上了健美運動。阿諾在我心裡就是力量和智慧的象徵。雖然我現在有很多喜歡的明星,邁克爾傑克遜,科比,萊昂納多,湯姆克魯斯等等,但還是最愛阿諾德施瓦辛格,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有了電腦後,我便反覆的觀看T系列,越看越認為T系列是經典中的經典,沒有其他能與之媲美的。現在,T6出來了,雖然譭譽參半,但我還是很熱愛T6,因為,T系列的所有影片都是經典,永遠是經典!


娛樂斯巴達


施瓦辛格的《終結者》系列電影,好萊塢經典科幻片,寅意深刻,教育人們發展機器人,更要發展自己,不然過度依賴機器人的後果就是機器統治世界。影片視覺效果奇炫,詹姆斯卡梅隆終結者T-800的鋼鐵骨架模型做的好,施瓦辛格鋼鐵般的肌肉身材,堅毅俊朗的外表,將T-800機器人塑造的栩栩如生。據說電影《終結者》的靈感來源於卡梅隆的一次夢境。一天夜裡卡梅隆睡著後夢見一個骷髏機器人追殺自己,無論自己怎麼跑都不能逃脫機器人的追補,而卡梅隆也經常夜裡夢見自己是個女人。導演卡梅隆於是便據此拍出了一部抽述機器人從未來穿越回現在,追殺人類反抗機器奴役人類軍隊領袖的經典好萊塢科幻大片。

《終結者》的出現是個偶然,因為它源自一個噩夢。但也是個必然,因為噩夢具備了堅實的現實基礎。現實世界的核戰陰影營造了揮之不去的毀滅氣氛,美國和蘇聯的核競賽將人類放到了懸崖的邊上。電影裡薩拉·康納在鐵網外對著一無所知的民眾嘶喊,一切卻啞然無聲,民眾在無知中嬉笑喧鬧,在忽然從天而降的大火中化為灰燼,這就是現實的最好寫照。只有很少的人意識到,人類曾經距離全體毀滅那麼近。

我能否回到過去,改變已經發生的歷史?而歷史一旦被改變,對事實上來自未來的我們又會造成怎樣的影響?如果你回去殺了你的爺爺,那麼你會存在麼?如果你已經不存在了,你又怎麼能回去殺了你的爺爺呢?這個經典的悖論入斯芬克斯之謎一般,長久以來吸引著眾多聰慧的腦袋為之思考。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線性關係,在科學的襯托下,呈現出無限變化的可能。

人類追求機器的智能化,依靠機器讓自己變得強大,但越來越強大的機器是否會永遠聽從人類的指揮,又該如何與人類共處?而從更深層次來說,這是人類對於“上帝造人”說的模仿和反思。眾所周知,西方宗教文化中,神創造了人,人卻奢靡驕逸,不守規則,最終觸怒上帝而降下神罰,用大洪水毀滅了人類,僅留下諾亞方舟上的少數人,人類的原罪自此而始,這也是“審判日”的由來。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探討的是同樣的命題,作為上帝的創造成果,人類有資格踏入神的領域,創造新的生命麼?人類又如何與自己的創造成果共處?這是個永恆的難題。從《銀翼殺手》到《我,機器人》,都在探討這個問題。

梅隆拍這部電影可謂是用心良苦,既多角度地展現了人與機器人慢慢建立起來的信任,又表達了未來機器人隨著自我學習能力的提高,最後導致反人類的結局。 這不跟當下人們對於人工智能的擔憂有著






王然看電影


《終結者》系列是美國科幻片,至今仍是美國經典科幻電影的經典之作,非常值得觀看。

終結者系列目前一共有6部,分別是

1《終結者1》講的是2029年,核武器毀滅地球,地球被電腦程序“天網”統治,人類仍然和“天網”對抗,“天網”於是派遣機器人時光穿梭回到過去想改變人類領袖得過去,從而戰勝人類。

2《終結者2:審判日》講的是承接第一部派遣機器人回到過去想殺害人類領袖失敗,再一次派遣機器人去暗殺,而人類領袖也作出反擊,也派出機器人回到過去對抗“天網”的暗殺。雖然是簡單的劇情卻呈獻了震撼的視覺衝擊。

3《終結者3》仍然是老劇情,仍然對抗“天網”但這次“天網”打擊目標也更為廣泛,人類和天網一直持僵持狀態,而天網也派出終極機器人殺手,仍然是簡單的對抗劇情但是仍舊是世界毀滅之前人類領袖對“天網作出反擊。這一部範圍更廣泛,特效更加逼真,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4《終結者2018》這一部講的是上一部大戰後的十幾年了,人類仍然抗爭著,但此時人類內部出現分歧,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人性,最終仍舊逃不過“天網”捕殺。而“天網”也在完善著進一步研究更加厲害的機器人。

5《終結者:創世紀》這一部感覺就是特效,特效,還是特效,高科技特效,比如金屬可以任意變化形態,能夠模擬任何東西,感覺就是一場科技秀,但仍然是一部精彩的影片。

6《終結者6:黑暗命運》這一部也是最新的一部,這一部其實體現的的是機器人功能的強大升級,仍然是由施瓦辛格扮演,這一部更加讓人反思,一個可以複製真實人類的機器人對人類的意義,相比前5部,這部添加的更多的是讓觀眾的思考。

以上就是《終結者》系列的情況,還是非常棒的系列電影,值得推薦。


五毛說電影


這是一個未來的世界,天下已經由機器人來操控。機器人想完全佔有這個世界,把人類趕盡殺絕,然而卻遇到了頑強抵抗的人類精英康納。

於是,終結者機器人T-800(阿諾•施瓦辛格 Arnold Schwarzenegger飾)受命回到1984年,殺害康納母親莎拉(琳達•漢密爾頓 Linda Hamilton 飾),目的是滅掉康納的出生。

康納得知後,火速派戰士雷斯(邁克爾•比恩 Michael Biehn 飾)前往救援。雷斯來到1984年的洛杉磯,及時搭救了被機器人追殺的莎拉——她當時還是一個大學生。

然而,人們把雷斯當成瘋子,不相信未來機器人統治世界。 直到莎拉又一次遭到機器人追擊,她才相信了這一切。奔走中她和雷斯相愛,懷上了未來的康納,而雷斯也陷入和機器人的苦鬥當中。人類世界能否從因為這場鬥爭改變原來的噩運。



安徽小來


算上上映的《終結者:黑暗命運》,《終結者》系列已經出了6部電影。

這6部電影中,血統純正的卡神三部曲是《終結者》、《終結者2:審判日》、《終結者:黑暗命運》。

而另外三部,一部換一個導演。

演職員中換的最頻繁的就是我們人類反抗軍領袖約翰·康納,在之前上映的前五部中,除了第一步約翰沒有出現,其他四部都是有的,而且每一部演員不一樣。

看《終結者》感覺亂,思緒不清,主要還是因為該系列電影導演編劇頻繁更換,從而每一部思路不一樣,造成混亂。

其實看《終結者2:審判日》就不難看出來,卡神已經做了一個收尾,片尾講到2027年沒有發生核大戰,拉沙已經高齡了,約翰也是從政,所以看得出來 這樣的結局,卡神是沒有想再做《終結者》續集的意思。

但是呢,片方感覺到熱度大 為了賺錢,選擇無視那樣的結局,強行拍了《終結者3》《終結者2018》《終結者:創世紀》,有點導致該系列的混亂, 甚至後面把電影表達的思想都搞亂了。

如果你將前五部一起統一看,你會發現這個系列表達的主題是:該來的還是會來,能夠改變未來、過去的事必定會發生,只能延後,無法阻止。 但是你只看前兩部的話,你會發現電影表達的想法和上面說的完全不一樣,第一部還是第二部都在強調:未來可以被改變,審判日可以被阻止。 只是那個2029年,派回自己父親保護自己的康納的世界沒有改變,約翰依然是派遣凱爾·里斯回到了1984年。而我們看到的《終結者2:審判日》中康納一行人毀掉了賽博格電腦公司,改變了人類的未來,創造了新的平行宇宙,這個平行宇宙中是沒有出現審判日的。

一個是命運無法改變,一個是沒有命中註定。可以看出3.4.5與卡神拍的電影所要表達的思想完全是不一致的。因此你真的要讀懂《終結者》系列的話,可以只看第一步第二部就好,加了3,4,5進去,就送你亂了。


深海碧藍


從當年的第一部《終結者》(The Terminator,1984),到最新一部《終結者:黑暗命運》(Terminator: Dark Fate),總共不過區區六部電影,居然磕磕絆絆地走了三十五年。而且,相較於這個電影系列的第二部《終結者2:審判日》(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1991)的極致之美,後面的三部續集《終結者3:機器的崛起》(Terminator 3: Rise of the Machines,2003)、《終結者2018》(Terminator Salvation,2009)、《終結者:創世紀》(Terminator Genisys,2015)無一不是千呼萬喚始出來,卻又敗多勝少令人惋惜。這一次的《終結者:黑暗命運》,不止是在重複過去。

《終結者:黑暗命運》海報

一、機械美學之緣起:《終結者》(1984)

《終結者》當年的電影海報

時間回到1984年,這一年年輕的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導演剛剛三十歲,這個時候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不僅已經鼓搗完了他的《星球大戰》三部曲,而且旗下的工業光魔公司已經成了電影特效行業裡的龍頭老大;大導演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也早已憑藉《大白鯊》(Jaws,1975)、《奪寶奇兵》(Raiders of the Lost Ark,1981)、《E.T.外星人》(E.T.: The Extra-Terrestrial,1982)等影片名滿天下;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這個時候也有《異形》(Alien,1979)、《銀翼殺手》(Blade Runner,1982)兩部科幻經典在手。相比之下,這個時候的詹姆斯·卡梅隆在告別了卡車司機的職業生涯之後,只導演過一部小成本的B級片《食人魚2:繁殖》(Piranha Part Two: The Spawning,1981),而且整個拍攝過程不堪回首。這樣一看,好萊塢的1980年代初還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美好年代,而這個時候的詹姆斯·卡梅隆妥妥的是一個落後青年。

《終結者》最初的創意,全部始於詹姆斯·卡梅隆的一個夢。在夢裡他被一個金屬骨骼的機器人追殺。據詹姆斯·卡梅隆自己回憶,當年他完成這個劇本之後不少人想買,但他堅持要自己當導演自己來拍。有趣的是,在開拍之前,卡梅隆其實沒想要用施瓦辛格來演機器人,因為他覺得長成施瓦辛格這個樣子會讓人一看就知道是機器人;而施瓦辛格也以為自己是要演英雄主角,結果卻被導演安排來演一個傻了吧唧的機器人,滿心以為這是一部爛片。許多年以後,詹姆斯·卡梅隆和施瓦辛格在《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James Cameron's Story of Science Fiction ,2018)裡面對面話當年的時候,施瓦辛格這位前任州長爆粗了。

最終,這部《終結者》成了小成本高票房科幻片的典範。儘管影片在製作成本上只有區區幾百萬美金,但最後完成的效果卻是超預期的。這是卡梅隆和施瓦辛格兩個有才華的人的首度合作。沒有這一次的合作,便不會有兩個人後來在《終結者2:審判日》和《真實的謊言》裡的合作。為了讓施瓦辛格演出機器人的質感,詹姆斯·卡梅隆反覆給他這樣說戲——你要想象你是一臺機器,你是一臺機器,你是一臺機器。施瓦辛格在演的時候心裡也在不斷重複——我是一臺機器,我是一臺機器,我是一臺機器。這是多麼難得的一種演技啊。應該說,迄今為止,沒有哪一個人類演員飾演的機器人能比施瓦辛格更像機器人了。

影片結尾最驚心動魄的場面,是施瓦辛格飾演的終結者機器人被大火燒掉了外表層,只剩下一個金屬質感的骷髏骨架。雖然這裡的特效製作在今天看相當簡陋,而且採用逐格動畫做出來的機器人的走路運動顯得很不連貫,但這一段其實奠定了《終結者》這個電影IP最基本的美學特徵,那就是,將金屬效果的機械美感,和生物屬性的人體形態合二為一,並且用前者來展現後者,從而創造出既吸引觀眾眼球又刺激觀眾神經的銀幕效果。

《終結者》裡的終結者機器人,金屬質感與人體骨架合二為一

二、技術藝術雙巔峰:《終結者2:審判日》(1991)

《終結者2:審判日》電影海報

《終結者》之後的詹姆斯·卡梅隆在事業上有起有落。先是編劇的《第一滴血2》(Rambo: First Blood Part II,1985)被史泰龍給改得面目全非,其後憑藉自編自導的《異形2》(Aliens,1986)獲得票房口碑雙豐收,之後又因為影片《深淵》(The Abyss,1989)票房折戟。這期間,電影CG特效技術正在悄然發展,而無論是詹姆斯·卡梅隆還是施瓦辛格,都正處在創造力的巔峰狀態,於是在1991年有了《終結者2:審判日》這部永遠的經典之作。

在這一部裡面,施瓦辛格飾演的終結者T-800在設定上延續前作,依舊是一往無前的鋼鐵之軀。詹姆斯·卡梅隆需要做的是,設計一個升級版的終結者來當反派,創造出新的銀幕震撼效果。在這件事上,這位大導演可以說榨乾了當時電影CG技術的可能性。在當時,用計算機技術創造一個活生生的生物出來還聞所未聞,這件事得再過兩年斯皮爾伯格在《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1993)裡才能實現。而用CG創造一個活生生的人出來,其難度更是比復活恐龍高出幾個數量級。在這個問題上,《終結者2:審判日》裡打造的終結者T-1000液態金屬機器人,可以說充分發揮了技術上的揚長避短。先用真人飾演終結者機器人,然後把CG技術統統用在最關鍵的地方,讓CG創造出來的那種流動的銀色金屬質感,和人類外形的機器人巧妙結合,從而創造出T-1000這一經典的終結者形象。就純粹的CG技術來說,這裡其實主要用的是當時已經成熟的電腦三維動畫變形效果,但好鋼統統用在了刀刃上,這才是電影創作的關鍵命門。

《終結者2:審判日》裡面讓人不寒而慄的液態金屬終結者T-1000

T-1000這個終結者角色經典到了幾近永恆,以至於在這部《終結者2:審判日》之後的三部《終結者》,儘管CG特效技術早已經是一日千里,但卻普遍想象力匱乏,片中出現的終結者依舊是液態金屬質感,再沒見到比他更高明的創意出現。甚至從銀幕效果來說,後面的幾部《終結者》裡的反派終結者還不如這部《終結者2:審判日》。

這部《終結者2:審判日》裡令人過目難忘的液態金屬機器人T-1000再次證明,電影創作不是一個純粹的技術活兒,而是看一群有才華的人在一個最有才華的人的領導下,怎麼樣把技術這玩意兒玩的最藝術。T-1000的經典形象離不開詹姆斯·卡梅隆的個人才華,離不開CG技術的藝術化運用,同樣離不開羅伯特·帕特里克(Robert Patrick)這位演員的精湛演技。這往往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一個環節。同樣是飾演機器人,施瓦辛格在首部《終結者》裡面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我是一臺機器”;而在飾演T-1000這個角色的時候,羅伯特·帕特里克想象自己是一隻鷹——這個若不是演員自己說出來,對於看客來說恐怕還真是隻能感覺到卻想不到的一件事。

羅伯特·帕特里克這位演員的表演對於創造T-1000這一角色來說同樣不可或缺

在故事的綿延發展中,詹姆斯·卡梅隆還為施瓦辛格飾演的T-800這個角色注入了細膩的人性特徵。人性元素的細膩注入,是《終結者2:審判日》成為經典的又一原因。實際上,《終結者2:審判日》裡面有兩條敘事線索,明線是莎拉·康納和約翰·康納在終結者T-800的幫助下阻止核戰改變未來,而作為暗線的是終結者T-800在約翰·康納的影響下漸漸的有了“人性”,學會了用鑰匙開汽車、學會了微笑和說俚語,直到最後理解了人類的眼淚是怎麼一回事。正因如此,這臺終結者最後和約翰·康納的分離告別才感動觀眾。總之,這部《終結者2:審判日》從各方面看,都幾近完美。

終結者機器人T-800正在學習人類的微笑

三、虎頭,卻蛇尾:《終結者3:機器的崛起》(2003)

《終結者3》的電影海報

在《終結者2:審判日》之後,這部《終結者3》讓影迷一等就是十多年。按照有錢必須賺的好萊塢鐵律,《終結者3》肯定是要拍的,關鍵在於怎麼拍。離開了詹姆斯·卡梅隆,這一部《終結者3》還玩不玩得轉。影片拍攝過程當中傳出來的消息說,《終結者3》是一部全新的終結者的故事,除了施瓦辛格之外,影片從班底到故事全都是新的——真要能這樣情況可能反而會好一點。可惜,從最後完成的影片來看,創作公司顯然沒敢邁出這麼大的一步。畢竟,一億七千多萬美元的投資即使擱今天也不是鬧著玩的(其實這裡面施瓦辛格的片酬拿去很大一塊)。

最後完成的這部《終結者3》在各方面都顯然擺脫不了《終結者2:審判日》的陰影。影片的編劇再一次挖空心思,從已然被終結了的《終結者2》的故事裡面重新生造出一個《終結者3》的故事出來——審判日並沒有被改變,只是到來的時間比原來推遲了。這樣做的結果是,不光是讓《終結者3》的故事放不開手腳,而且捎帶著把《終結者2》也搞變味了。《終結者3》的問題,同時也是很多給經典電影生造續集或者重啟IP時最容易犯的問題。既想要照顧到原作的框架設定不敢放開手腳,又想要搞點適度的創新,結果反而弄得影片失去了完整性和流暢感。

事實證明,雖然《終結者》這個IP可以從一家公司換到另一個公司,從一個導演手裡換到另一個導演手裡,但詹姆斯·卡梅隆始終是唯一的一個詹姆斯·卡梅隆。這部《終結者3》的導演在執導這部《終結者3》之前,大概只有《獵殺U-571》(2000)這麼一部能拿得出手的大製作的影片,直接上手《終結者3》有點蜀中無大將的意思了。和《終結者2》相比,《終結者3》的前半段也還算是饒有趣味。影片一開始,施瓦辛格以同樣的造型第三次出場,按照慣例應該走進酒吧搶一身嬉皮士的衣服當行頭,但是這一次卻走進了一個全是女人的派對;出門時從口袋裡拿出墨鏡戴上,卻是一副花裡胡哨的女式眼鏡,裝酷沒裝成反成搞笑。這些細節既是對《終結者2》的戲仿也是對《終結者2》的致敬。而反派這一次被替換成一個美女外形的液態金屬機器人,雖然在戰鬥技能方面跟上一部相差無幾,但也算是能有個新看點。可惜的是,這部《終結者3》並沒有把這副從容姿態貫徹到底,尤其是越到後半段越顯得捉襟見肘,感覺像是少了很多場戲一樣。

《終結者3》裡面美豔的液態金屬機器人及其“真身”

影片的故事情節雖然勉強算是編圓了,然而整部影片的高潮戲安排卻大大值得商榷。在影片的結尾,約翰·康納要完成阻止核戰的任務被置換成終結者終於完成了救人的任務,而核戰真的爆發了!這樣的結尾,讓影片本該在最高潮的地方卻急轉直下,給觀者造成一種極大的不滿足感。看到結尾處可能所有人都會傻半天——這電影完了?就這麼完了??

實際上即便是這樣的結尾安排,至少在場面上也可以做的更好一些。至少應該加上一場兩個終結者機器人爭奪直升飛機,然後展開空戰,最後抵達基地展開近身搏擊的戲,而且應該做的比前面大街上的那場追逐戲更火爆更緊張激烈,然後再在結尾處給後面的《終結者4》留一個尾巴。然而導演在這裡的處理過於簡單直接,噹噹兩聲,兩架直升飛機就這麼撞進來了。施瓦辛格飾演的第三臺終結者機器人拿出肚子裡的電池自爆,兩個終結者就這麼同歸於盡了……

總之,讓影迷苦等十多年的《終結者3:機器的崛起》,雖有虎頭,最終卻以蛇尾收場,相當遺憾,很不過癮。

這部《終結者3:機器的崛起》給人的觀影感受是——很不過癮

四、另起爐灶的抱憾之作:《終結者2018》(2009)

《終結者2018》當年在中國上映時的海報

演完《終結者3:機器的崛起》,施瓦辛格便去當州長了。於是這部很難被稱為《終結者4》的《終結者2018》既沒有了詹姆斯·卡梅隆,也沒有了施瓦辛格,成了一個全新系列的開山之作。然而遺憾的是,這部電影上映之後票房慘淡,其後電影公司倒閉,開山之作也隨之成了絕響。

其實從創意上來說,這部《終結者2018》也算是頗具野心。雖然影片最後以失敗告終,但絕非一無是處。在世界設定上,這部《終結者2018》第一次把前三部《終結者》中提到的未來人類與機器人大戰的背景放到了前面,這個動作本身就很有氣魄。買下《終結者》IP的這家公司原打算做一個新的《終結者》三部曲,講述未來人類和終結者機器人之間的戰爭。真要能把這樣的一個三部曲給做出來,論規模論格局論氣魄可都比前三部《終結者》大多了。為了打造這樣一個新的世界觀,創作團隊設計了各種型號的終結者機器人,甚至還有巨型的既能飛又會變形的傢伙。人類和機器人之間發生全面戰爭,這樣的場面在前幾部《終結者》裡只是作為故事背景一閃而過,而這一次在《終結者2018》裡面成了整部電影實實在在的想象世界。這原本是一件讓人興奮的事情,遺憾的是,這樣一個宏大的世界設定,相應的故事卻相當蹩腳。

《終結者2018》裡面各種不同型號的終結者機器人

照理說,人類和機器人作戰,在很多方面都會處於劣勢。比如機器人火力強勁、結實抗揍,不會有像人一樣的恐懼感,不會退縮等等。假如未來人類和機器人之間發生戰爭的話,人類這邊除了前面說的劣勢之外,有沒有什麼可以超過機器人的優勢?這樣一場事關全人類生死存亡的戰爭,從戰略和戰術上應該怎麼個謀篇佈局,這些原本都是可以大挖特挖的腦洞。然而《終結者2018》卻把這個創意給倒過來了,從頭到尾講的是一個機器人臥底到人類的彆扭故事。克里斯蒂安·貝爾(Christian Bale)飾演的約翰·康納雖然中規中矩,但劇本所限從頭到尾缺乏變化,顯得存在感偏低;而薩姆·沃辛頓(Sam Worthington)飾演的是一個被改造成機器人的人類,戲份雖多卻難以引起觀眾的認同感。天網系統想要消滅人類,派出千軍萬馬的終結者軍隊直接上去硬推就行了,為啥還要用安插臥底這麼LOW的辦法?而且最後還聰明反被聰明誤,功虧一簣搬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影片的故事要多擰巴有多擰巴。片中不止一次提到薩姆·沃辛頓飾演的這個半機器人有個哥哥,很明顯是為了給續集做鋪墊用的。但遺憾的是,由於接手《終結者》這個IP的電影公司破產,重啟三部曲這個項目也隨之流產,恐怕我們有生之年是不大可能看到這個《終結者2018》故事的後續發展了。

《終結者2018》裡的巨型終結者機器人

另外這部《終結者2018》當年在上映檔期上剛好撞車了《變形金剛2》(Transformers: Revenge of the Fallen,2009)。這原本是完全不相干的兩個電影,但放在一起一看,兩部電影在題材方面居然有頗多雷同,而《終結者2018》裡各種型號的終結者,跟《變形金剛2》裡眼花繚亂還會變形的各式變形金剛比,顯得土鱉不少;整部電影的暗黑基調跟《變形金剛2》的炫目風格相比又矮下去一截;《終結者2018》的導演是籍籍無名約瑟夫·麥克金提·尼徹(Joseph McGinty Nichol),和當時正如日中天的《變形金剛》導演邁克爾·貝(Michael Bay)更是難以比肩。各方面因素相加,這部《終結者2018》最後落得慘淡收場也算是在情理之中了,只可惜了那個人類和機器人之間全面戰爭的世界設定。

《終結者2018》,既是開山之作也是絕響

五、不思進取吃老本:《終結者:創世紀》(2015)

《終結者:創世紀》中國大陸版電影海報

對於《終結者》系列的第五部,這部《終結者:創世紀》來說,好消息是詹姆斯·卡梅隆回來了,壞消息也是詹姆斯·卡梅隆回來了。從當年的《終結者》(1984)到這一部《終結者:創世紀》(2015),電腦技術、人工智能,這些在過去這三十年裡翻了不知道多少倍,而由詹姆斯·卡梅隆親自編劇的這部《終結者:創世紀》,其編劇思路卻並不比當年同樣由詹姆斯·卡梅隆編劇的《終結者》和《終結者2:審判日》高明多少。從編劇的角度來說,考慮上時間跨度,沒有進步便是退步。偉大的詹姆斯·卡梅隆導演這一次沒能當成一個好編劇。

事實上,影片從一開始便抱定了吃老本的思路,片中那個繞來繞去的什麼“創世紀”到最後不過是個噱頭,整部電影的劇情主線不過是個俗套的時空穿越。穿越到《終結者》(1984)裡的時間線,把施瓦辛格這個肌肉型機器人的梗又玩了一遍;穿越到《終結者2:審判日》裡的時間線,把那個液態金屬機器人T-1000的梗又玩了一遍。對於沒有看過前兩部《終結者》的觀眾來說,很可能都不知道這裡面玩的是個什麼梗。想不出什麼新創意的時候,適度的消費一下情懷也還可以接受。但後面的故事就更蹩腳了。男女主角穿越到2017年,後面的故事主線居然成了親爹親媽跟自己親兒子對戰的奇葩思路。已經老態龍鍾的施瓦辛格大爺在裡面似乎可有可無,而約翰·康納徹底被黑化,從救世主變成了終極大BOSS,這個劇情讓人在情感上,實在有點難以接受。這個設定的出發點也許不光是要毀《終結者:創世紀》這部電影,而且要連前面幾部《終結者》也一股腦全毀掉才痛快。

人類救世主約翰·康納在這部《終結者:創世紀》裡黑化,而且黑化後戰鬥力平平

甚至僅說特效,這部《終結者:創世紀》也乏善可陳。黑化後的約翰·康納依舊還是液態變形,一點沒看出來比當年的T-1000高明多少,只不過是從銀白色金屬質感變成了黑色類似於石油的質感,這又哪裡算得上是什麼新意。

總之,一部《終結者2018》,一部《終結者:創世紀》,前一部是步子邁太大了,而後一部是過於消費情懷吃老本,不思進取不進反退了。這部《終結者:創世紀》的票房平平,電影製作公司也就剛剛回本。而假如撇開這裡面的情懷因素的話,僅就電影的水準成色而言甚至都值不了這麼高的票房。

《終結者:創世紀》裡面老態龍鍾的施瓦辛格大爺,和CG製作的年輕版

六、情懷已被透支:《終結者:黑暗命運》(2019)

看完《終結者:黑暗命運》,有點失望。之前放出來的預告片已經把所有劇情幾乎全講清楚了。

終結者機器人從未來穿越到現在,一個要殺人一個要救人的老思路。裡面的反派機器人跟《終結者:創世紀》裡的BOSS看上去好像也差不太多,還是液態變形,黑色質感。這種液態變形的特效,放在1991年看自然是驚豔無比,可眼下都2019年第六部《終結者》電影了,還在玩這樣的噱頭,多少有點審美疲勞了。

《終結者:黑暗命運》裡的反派終結者

這部《終結者:黑暗命運》與其說是續集,其實更像是一部《終結者2:審判日》的重拍版,而且還是一部降級重拍版。施瓦辛格和琳達·漢密爾頓兩位主演已上年紀不好強求,年輕的兩位女主角全部缺乏魅力,反派終結者身上也未見有什麼新的光彩,反倒讓人懷念二十多年前《終結者:審判日》裡的那個T-1000。那才是演技。

這部《終結者:黑暗命運》整部電影要動作有動作要特效有特效,照理說應該好看才對,可看的時候偏偏就是熱不起來,因為所有的劇情設置都是原來的既定套路,所有的梗都是老梗。

從創意上來說,我倒更希望能夠看到一部《終結者2018》那樣設定世界背景,講述人類和終結者機器人之間展開全面戰爭的新的《終結者》電影,而不是每次都從未來穿越過來倆機器人殺來殺去。把一個《終結者》的IP做到這個地步,已經不只是在消費情懷,而是透支情懷了。



如果宋冬野沒有了


把《終結者》六部曲連起來梳理一下。

《終結者1》(1984年)

1997年8月29日,人工智能防禦系統“天網”覺醒,將人類視為敵人,發動核戰毀滅了30億人類,倖存者將這一天稱為“審判日”。

人類開始反擊天網和機器人時,約翰·康納出現了,他彷彿是一位先知,熟悉天網的一切。

2029年,約翰·康納帶領抵抗軍打敗了天網。

於是,天網將終結者T-800傳送到1984年去殺約翰·康納的母親莎拉·康納,從而將約翰·康納扼殺在搖籃。

約翰·康納這邊也沒閒著,也派了凱爾·里斯穿越到1984年去保護莎拉·康納。

最終莎拉·康納和凱爾·里斯打敗了T-800,凱爾·里斯也因為傷勢過重而犧牲。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期間莎拉·康納和凱爾·里斯日久生情,並且產生了性行為。

原來,凱爾·里斯就是約翰·康納的父親。

是凱爾·里斯將天網的一切信息告訴了莎拉·康納,莎拉·康納再告訴約翰·康納,從而讓約翰·康納成為先知,打敗了天網。

也是莎拉·康納告訴約翰·康納:未來一定要將一個叫做凱爾·里斯的人傳送到1984年,否則就沒有你了。

《終結者2》(1991年)

《終結者1》中,2029年的約翰·康納將凱爾·里斯傳送到1984年;

凱爾·里斯又和莎拉·康納生下約翰·康納。

《終結者2》也有類似的設定:

正是因為2029年天網將T-800傳送到1984年刺殺莎拉·康納,才讓人類得到了T-800的芯片和機械臂。

邁爾斯·戴森從中得到靈感,發明了天網。

天網又將T-800傳送到1984年殺莎拉·康納,從而留下芯片和機械臂,無限循環……

第一部T-800刺殺莎拉·康納的行動失敗後,天網又派更高級的終結者T-1000穿越到1995年去殺小時候的約翰·康納。

同時,約翰·康納也改造了一個T-800,把他傳送到1995年來保護小時候的自己。

最終莎拉·康納、約翰·康納、T-800打敗了T-1000,還說服邁爾斯·戴森炸掉了自己的所有實驗成果。

這也意味著天網從來沒有被髮明出來,從而達到真正殺死天網的目的。

由於T-800的頭上還有一塊芯片,為了防止被人類得到,他選擇了走進熔爐,終結自己。

他在熔爐中向約翰·康納豎起大拇指的一幕也成為影史最震撼瞬間之一。

電影最後,莎拉·康納、約翰·康納、T-800拯救了世界。

1997年天下太平,審判日並沒有降臨。

不得不說《終結者2》還是很反套路的。

比如《終結者1》T-800是反派。

第一次看《終結者2》的時候你就會誤以為T-800還是反派,T-1000是來保護約翰·康納的。

看到後面你才會發現事實是相反的。

再比如《終結者1》中人們都不相信莎拉·康納,不相信有天網、終結者、審判日……

《終結者2》也是如此,人們都不相信她,還把她關進了精神病院。

同樣的劇情再拍一遍就沒意思了,卡梅隆是不會做這種事的。

果然後面又反轉了:

人們嘴上說著不相信莎拉·康納,另一邊卻派人研究T-800的芯片和機械臂。

他們並不是不相信莎拉·康納,而是覺得這件事是機密,不能讓別人知道,所以要逼她說謊,逼她承認這一切都是她的幻想。

太可怕了。

《終結者1、2》都是約翰·康納打敗了天網,所以天網要提前殺死約翰·康納或者他的母親。

雖然說每一部《終結者》中約翰·康納和天網都是敵人,但其實他們是相生相剋的,誰也離不開誰。

如果沒有天網,就不會有時光機,約翰·康納就不會把凱爾·里斯傳送到1984年;

如果沒有約翰·康納,天網就不會被約翰·康納打敗,就不會把T-800傳送到1984年來殺他的母親,1984年的人類也就不會得到T-800的芯片和機械臂,也就不會發明天網。

所以《終結者:黑暗命運》中約翰·康納死了,未來也沒有天網了。

約翰·康納和天網要麼一起存在,要麼一起消失,誰也無法獨自存在。

PS:由於《終結者:黑暗命運》和《終結者3~5》沒什麼關聯,對《終結者3~5》不感興趣的可以直接跳到最下面看《終結者:黑暗命運》的部分。

《終結者3》(2003年)

《終結者3》推翻了《終結者2》的結局,莎拉·康納、約翰·康納、T-800並沒有阻止審判日的降臨,只是推遲了它降臨的時間,從1997年推遲到了2004年。

2032年,約翰·康納和妻子凱瑟琳已經成為了人類抵抗軍領袖。

於是天網派比T-1000更高級的終結者T-X穿越到2004年刺殺約翰·康納、凱瑟琳,以及約翰·康納未來的戰友。

凱瑟琳也將一個T-850改造,讓它穿越到2004年來幫助自己和約翰·康納。

最終T-850雖然殺死了T-X,但是並沒有阻止天網的覺醒,也沒有阻止審判日的降臨。

2004年7月24日,審判日還是來了。

約翰·康納和凱瑟琳在地表之下的避難所躲過核戰。

《終結者2018》(2009年)

《終結者》系列唯一一部不涉及穿越的電影,保留了《終結者3》審判日在2004年降臨的設定,故事背景發生在2018年。

天網派機器人抓住了當時才十多歲的凱爾·里斯。

天網的目的不是殺了凱爾·里斯,而是把凱爾·里斯當做誘餌,讓約翰·康納來救他,從而自投羅網。

約翰·康納來到大本營把凱爾·里斯救了出來,但自己也生命垂危,最終一個叫做馬庫斯的機器人將心臟捐贈給了他。

《終結者5》(2015年)

《終結者5》是《終結者》系列劇情最複雜的一部,也正是這一部把《終結者》系列的時間線搞得太亂了。

影片拋棄了《終結者3》《終結者2018》,審判日仍然是在1997年降臨。

凱爾·里斯還小的時候差點被機器人殺死,幸虧約翰·康納救了他。

後來約翰·康納把凱爾·里斯訓練為了抵抗軍的一員。

2029年,天網戰敗前夕,天網將T-800傳送到1984年殺莎拉·康納。

約翰·康納也把凱爾·里斯傳送到1984年保護莎拉·康納。

這一切都和《終結者1》一模一樣。

然而當T-800和凱爾·里斯來到1984年後,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

T-800一來到1984年就被另一個T-800“老爹”和莎拉·康納制服了;

凱爾·里斯則是遭到了液態機器人T-1000的追殺。

原本T-1000應該出現在1995年,如今卻提前了11年來到這裡,專門等待凱爾·里斯的到來。

幸虧莎拉·康納和老爹及時出現,救了凱爾·里斯。

莎拉·康納不再是《終結者1》中的服務生,而是經驗豐富、戰鬥力超強。

凱爾·里斯穿越到1984年是為了保護她,實際上卻是反過來的,是莎拉·康納保護了凱爾·里斯。

而且此時的莎拉·康納什麼都知道了,知道凱爾·里斯是約翰·康納派來的,還知道約翰·康納是她兒子。

原來,早在1973年,就有一名T-1000穿越而來想殺死當時才9歲的莎拉·康納。

就在莎拉·康納束手無策的時候,遇到了從未來穿越過來的T-800老爹。

從那時候開始,莎拉·康納和老爹就在等待1984年,T800和凱爾·里斯的到來。

所以莎拉·康納和老爹能及時制服T-800,並且救走凱爾·里斯。

凱爾·里斯從2029年穿越到1984年的過程中產生了另一段記憶,審判日從1997年變為了2017年。

於是莎拉·康納和凱爾·里斯又從1984年穿越到了2017年。

然而此時約翰·康納早已被天網改造成了機器人T-3000,成了反派。

最終莎拉·康納、凱爾·里斯、老爹合力打敗了已經黑化的約翰·康納,並且炸掉了天網的大本營。

片尾彩蛋:天網的本體其實在天網大本營的地下,它並沒有被炸掉,反而活得好好的。

《終結者5》前30分鐘還是很精彩的,時間、地點、人物、服裝、臺詞、分鏡通通都是復刻《終結者1》,但是劇情走向又和《終結者1》完全不同。

後面約翰·康納、莎拉·康納、凱爾·里斯、T-800同框更是讓老粉熱淚盈眶,《終結者1》上映31年後終於看到了這一幕。

可惜電影把時間線搞得太亂了,而且漏洞百出,估計導演自己都無法解釋。

爛到什麼程度呢?爛到後面的電影都沒法拍了,所以《終結者:黑暗命運》直接拋棄了《終結者3》《終結者2018》《終結者5》,直接講述《終結者2》之後的故事。

原本片方想以《終結者5》為起點打造新三部曲,後來又改為以《終結者:黑暗命運》為起點打造新三部曲。

看來《終結者5》不會有續集了,電影裡挖的坑也不會解釋了。

《終結者:黑暗命運》(2019年)

《終結者3》推翻了《終結者2》的結局;

《終結者5》拋棄了《終結者3》《終結者2018》;

《終結者:黑暗命運》又拋棄了《終結者3》《終結者2018》《終結者5》,是《終結者2》的直接續集。

1998年,一名T-800殺死了約翰·康納。

於是從此再也沒有約翰·康納和天網了。

雖然沒有了約翰·康納,但是又出現了丹妮;

沒有了天網,又出現了軍團。

2042年,軍團派終結者REV-9穿越到2020年殺丹妮。

另一邊,丹妮也派格蕾絲穿越到2020年來保護當年的她……

T-800的結局和之前相同,《終結者2》《終結者3》和敵人同歸於盡,《終結者5》差點同歸於盡。

不同的是以前都是“我還會回來”,這次是“我再也不會回來了”

《終結者:黑暗命運》就是融合了《終結者1-5》,丹妮相當於約翰·康納,格蕾絲相當於凱爾·里斯。

這在《終結者2018》和《終結者5》中尤為明顯。

《終結者5》中小時候的凱爾·里斯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遇到了約翰·康納;

《終結者2018》中約翰·康納誓死保護凱爾·里斯,因為凱爾·里斯不能死,未來還需要穿越到1984年和莎拉·康納生下自己。

《終結者:黑暗命運》也是如此,小時候的格蕾絲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遇到了丹妮,後來丹妮把她訓練為了抵抗軍戰士,然後把她傳送到2020年來保護自己。

電影最後丹妮和莎拉·康納還去看了小時候的格蕾絲。

看來《終結者7》應該是講終結者穿越到過去抓小時候的格蕾絲了,對應《終結者2018》天網抓凱爾·里斯。

《終結者2018》天網抓凱爾·里斯的目的不是殺他,而是引誘約翰·康納來自投羅網;

《終結者7》終結者也可以去抓格蕾絲,來引誘丹妮自投羅網。

當然,我非常希望下一部不要這樣拍,玩玩新花樣。

但考慮到《終結者:黑暗命運》的劇情也沒有什麼新意,下一部也不見得能有什麼新花樣。

導演要是有什麼很新穎的想法早在這一部就用了,不會留到下一部再用。

距《終結者2》上映已經28年了,還是沒有出現比T-1000更驚豔的終結者。

整整28年了,終結者REV-9和T-1000唯一的區別就是可以分成2個機器人,沒有什麼讓人眼前一亮的技能,全是《終結者2》玩剩下的。

把女主角從“英雄的母親”變為“英雄本身”,就是導演所能想到的最有創意的想法了。

卡梅隆真是個心機boy,只拍2部,然後就不拍了,等其它人來拍續集。

3、4、5、6上映後,觀眾發現還是卡梅隆拍的那2部最好。

不是每一部《終結者》都是《終結者2》,不是每個導演都能成為卡梅隆。

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卡梅隆親自拍的正統《終結者3》。


韓語自學


很榮幸能回答您的提問

首先簡單的評價下《終結者》系列1-6部,

《終結者》是系列開山之作,塑造了《終結者》系列的故事背景和世界觀,邏輯嚴密,情節緊張,由於其成功才有了後面《終結者》系列的續集。

《終結者2:審判日》是世界科幻電影史上的經典電影,成功塑造了T-800的經典銀幕形象,是《終結者》系列最好的一部作品,我能斷言以後所有的《終結者》續集都無法超越這部電影。

《終結者3》是強行狗尾續貂之作。

《終結者2018》是一部吸取了《終結者3》失敗的教訓,放棄了終結者現在的時間線,徹底拍攝終結者未來世界故事的電影,是《終結者》系列電影中最不像《終結者》系列的一部《終結者》電影。

《終結者:創世紀》是一部吸取了《終結者2018》失敗的教訓,將故事重點又放回到我們熟悉的年代,但讓人感覺強行續命,使《終結者》系列徹底走進了死衚衕的一部電影。

《終結者:黑暗命運》是延續《終結者2:審判日》的卡神的正統續作,它開啟了《終結者》宇宙的新的系列故事,為《終結者》系列探索出了一條可以跳出死循環,繼續前進的道路。只是成功塑造了T-800的《終結者》和《終結者2:審判日》註定難以超越,而這部電影本身也並不出彩,讓人對《終結者》電影的新系列的未來感到擔憂。

話說《終結者》系列出了6部了嗎?第三部不是才出嗎?

《終結者:黑暗命運》不會是卡神參與制作終結者系列的最後一部影片。

要說清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明白,為什麼卡神在《終結者:審判日》上映28年後,又迴歸參與到了《終結者:黑暗命運》的製作?

卡神離開《終結者》系列28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之前沒有《終結者》系列的版權。當年卡梅隆為了拿下《終結者》的執導權,不惜以一美元的價格將自己寫的《終結者》劇本及版權賤賣給了製片人蓋爾·安妮·赫德。此後,《終結者》系列的版權幾經流轉,製片、導演、約翰·康納的扮演者也都是流水似的一部一換,只有鐵打的T-800始終是施瓦辛格。

美國法律規定創作者具有在影視版權售出35年後無條件收回版權的權利,2019年恰恰是《終結者》上映35週年,在今年《終結者》系列的版權已經重新回到了卡梅隆手中,因此他才會在今年上映的《終結者:黑暗命運》中迴歸,並擔任了製片人和編劇。

從《終結者:黑暗命運》的結局來看,《終結者》系列是肯定有下部的,而且《終結者:黑暗命運》是《終結者》宇宙新系列的開局之作,下一部《終結者》,應該會講述莎拉和安妮如何行動、阻止軍團降臨的世界末日。

那卡神還會不會繼續參與《終結者》系列的製作呢?等了35年,好不容易收回了《終結者》系列的版權,之後卡神還會放棄自己的成名作嗎?畢竟現在的卡神已經不是1984年還未出道的小導演了。

實際上,早在兩年前,卡神就已經開始和當時《終結者》系列全球版權的持有者——大衛·埃利森(天空之舞製片公司CEO)商談合作創作新的《終結者》續集,也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終結者:黑暗命運》。

而且2017年卡神當時接受採訪時表示:“現在我們的方向是,做一個新的三部曲。”

《終結者:黑暗命運》的結尾也印證了這句話。

那卡神將如何參與到未來《終結者》系列的續集當中呢?

雪夜猜測,應該和這部《終結者:黑暗命運》的模式一樣,卡神將繼續擔任後續《終結者》電影的製片人,並大概率繼續擔任編劇,畢竟卡神在創作劇本時,不可能孤立的創作《終結者:黑暗命運》,一定把後面的設定也早就想好了。

但是,卡神親自執導後續《終結者》電影的可能性不大,也會像《終結者:黑暗命運》這樣找一個小一輩的導演來執導。畢竟,卡神在未來幾年,還有導演的4部《阿凡達》要緊鑼密鼓的上映呢,這才是重頭戲啊!





淺藍君影視剪輯


《終結者》能成為曠世經典的科幻之作呢,甚至開拓出一片新的科幻電影領域。成功的地方除了出色的故事構思、音樂、電影攝影和表演效果之外,那就是它的精心鋪墊和營造懸念的手法。換句話說,在電影裡很多故事情節的發生都是以非常巧妙的方式發生的,前後呼應、巧妙鋪墊。

《終結者》作為警醒世人認識到這一危機的影片——特別是它提出了人類所創造的智能體(機械人、克隆人、虛擬的電腦世界……),終將擺脫人類控制而反之與人為敵這一終極命題——是史無前例的。它開創了一個新的紀元。

這部電影中最好的表現屬於壞傢伙,在這個例子中,是阿諾德施瓦辛格。他的行為就像殺人機器一樣;難以置信的寒冷,貧瘠,沒有靈魂,沒有不屈。他的面部表情在整部電影中都沒有變化,他的外表讓他比液體終結者更有氣勢,更令人生畏。他還開始了他著名的俏皮話,這是許多惡搞的主題。

這無疑是他最好的表現,儘管這並不是他唯一的好表現。我將稱讚所有參與制作一部儘管預算很低但仍能保持良好形象的電影。我看過一些相當糟糕的電影,預算相當高(讀:史酷比),但從來沒有看過低預算的好看電影。

最後,終結者是一部精湛的動作電影,為同樣出色的終結者2奠定了基礎。如果你問我,我更喜歡終結者還是T2,我會說T2,因為我更熟悉它,否則,這兩個就會處於一個水平的基礎上。如果你沒有看過這部電影,而且是動作片的粉絲,那就馬上去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