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共有16位皇帝,为何明朝皇陵却被称作“明十三陵”?

罗福添


明朝传祚276年,共十七朝却只有十六位皇帝,这是因为明英宗朱祁镇前后两次登上皇帝宝座,历经正统和天顺两朝。在这十六位皇帝当中,有三位皇帝的是没有葬在明朝皇家陵墓群——也就是今天的“明十三陵”之中的,这三位皇帝分别是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以及明代宗朱祁钰。

明太祖朱元璋创立大明,定都南京,而当时的北京只是燕王朱棣的封地,朱元璋是不可能把自己的陵墓设在自己儿子的封地上的,他死后葬在南京附近的钟山之阳,也就是“明孝陵”。

朱元璋驾崩之后传位给皇太孙朱允炆,也就是建文帝,不想仁柔的建文帝控制不了局势,一通削藩的操作触怒了朱元璋分封的各路藩王,燕王朱棣以“靖难”之名,举兵南下,攻破京城,自立为帝,建文帝在南京城破之时焚烧皇宫,生死未明,自然也不会在十三陵之列。

而另一位没有葬在“明十三陵”中的皇帝是明代宗朱祁钰,当然,这要拜他那极富传奇色彩的哥哥明英宗朱祁镇所赐,朱祁镇八岁登基,年号正统,然而在正统十四年,朱祁镇御驾亲征,抵御瓦剌,不想遭遇“土木堡之变”不仅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自己也成了瓦剌的俘虏,在大明危急存亡之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被推上皇位,改年号景泰,是为明代宗,并重用于谦等名臣使大明转危为安。一年后,瓦剌放回了明英宗朱祁镇,然而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朱祁镇只能回去做太上皇,并被幽禁在南宫。景泰七年,徐有贞、石亨等人趁朱祁钰病重之时,发动“夺门之变”迎太上皇朱祁镇复位,复位后的朱祁镇废除了朱祁钰的帝号,并捣毁了朱祁钰修建的“受陵”,朱祁钰死后被以亲王之礼葬于京郊金山,所以明十三陵中也没有代宗朱祁钰的陵寝。


环球网



明朝是中国倒数第二个大一统王朝,也是最后一个汉族政权大一统王朝。

明朝共历12世16帝,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朝,按理说皇帝的帝陵一般都是陆续葬在一处万年龙脉之上,所以形成今天的明十三陵墓葬群,但为什么16个皇帝只有13个帝陵呢,这其中的故事也挺有趣的。

下面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没有葬入明十三陵墓葬群的皇帝分别是:明朝第一任CEO太祖朱元璋。第二任CEO建文帝朱允炆。第七任CEO代宗朱祁钰。

明太祖朱元璋没有葬入明十三陵原因很简单,因为明初定都的是应天府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朱元璋驾崩后,自然是葬于南京紫金山了,是为明孝陵,是今天全国有名的旅游景点,也是南京旅游的一个文化符号。

建文帝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孙子,英年早逝的太子朱标之子。因为他是以孙子身份继位的,所以叔叔们不服气,继位后又大力削藩,燕王朱棣因此造反,经过四年的靖难之役,建文帝朱允炆被赶下皇位不知所踪,具体去了哪里,到现在都没有定论。

建文帝不知所踪,自然是没有帝陵了。

赶建文帝下台的燕王朱棣成为新皇帝,是为明成祖。朱棣将都城迁往北京,死后葬于今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的长陵之中,是为明十三陵第一陵。

明成祖朱棣葬于天寿山长陵以后,从此明朝皇帝都葬于此,一直到明亡国,共有十三位明朝皇帝葬于此,由此形成了明十三陵。

明成祖朱棣之后明朝第七位皇帝明代宗朱祁钰可以说是一个例外,他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后,仅有的一个没有按照常例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

说起来明代宗朱祁钰这一生也是挺精彩刺激狗血的,而他的葬身之地也恰恰可以诠释他这戏剧化的一生。


明代宗朱祁钰为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宣宗就是明朝有名的仁宣之治中的宣宗,算是个好皇帝。按照明朝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度来说,本来他也就是一个闲散王爷的命。

但历史给了朱祁钰开个一个大玩笑,朱祁钰的哥哥是明英宗朱祁镇,英宗登基以后朱祁钰被封为郕王,似乎朱祁钰这辈子已经是一眼看到头了。(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但他的哥哥明英宗朱祁镇非要作死,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面对瓦剌大军的侵犯非要御驾亲征,结果酿成了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中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虏,明朝大臣害怕瓦剌借此骗开关防,来威胁明庭。就商议着改立皇帝,因为太子年幼还没有断奶,加上形势严峻,所以郕王朱祁钰成为了新的皇帝,是为明代宗。

在明代宗与于谦的力挽狂澜之下,明朝击退了瓦剌大军,渡过了亡国危机。一年后明英宗返回明朝,明代宗将已是太上皇的明英宗软禁于南宫中,七年后明代宗病重,明英宗在想政治投机的大臣帮助下复辟成功,重新登基为皇帝。

明代宗朱祁钰在英宗复辟后被废为郕王,回到最初的起点,不久后病重的朱祁钰死去,被以亲王之礼,葬于北京西山,明宪宗继位后,将其王陵升级为帝陵,是为景泰陵。

明代宗朱祁钰其实离葬入明十三陵仅差一步之遥,因为他在位时就开始提前营造自己的帝陵了。结果还没修建完明代宗朱祁钰就被复辟成功的明英宗废为王爷,自然不允许他葬于明十三陵之内,因此明代宗在天寿山已经开始施工的帝陵被废弃。

颇为讽刺的是,在明代宗的帝陵被废弃160多年以后,明朝著名的一月天子明光宗朱常落(大名鼎鼎的万历帝长子,崇祯帝父亲)在位勉强一个月而驾崩。

当时明庭内忧外患国力空虚,明光宗朱常落的父亲万历帝尚未下葬,加上明光宗死的太突然,还没来得及为自己选吉壤和卜寿陵来建帝陵。于是干脆本着务实主义,鹊巢鸠占了原是明代宗的寿陵陵址,将已被废弃了160多年的明代宗帝陵重新改建了一番,成为了明光宗的帝陵,是为今天的明十三陵之庆陵。

可以说明十三陵是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后的明朝皇帝墓葬群,共有十三个皇帝入葬其中,因此冠名为明十三陵。

没有入葬其中的三个皇帝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明代宗的故事悲惨中带着戏剧化,戏剧化中带着阴差阳错,差点使明十三陵成为了明十四陵,也是一段精彩的历史故事。

明朝16个皇帝为何只是明十三陵背后的曲折故事,到此为止。

谢谢观看,帅哥美女点个赞关注一下呗~


宋安之


皇陵是皇帝和皇室成员的陵墓,不单单是指皇帝。

明朝共历16位皇帝,被大家所熟悉的就是著名的“明十三陵”了。

明十三陵共安葬了明朝的:

13位皇帝

23位皇后

2位太子

30多位嫔妃

2位太监

那么,明朝共16位皇帝,还有3位皇帝呢?

没有安葬在明十三陵的另外3位皇帝是:

明太祖朱元璋;

景泰帝朱祁钰;

建文帝朱允炆。

朱元璋:开国皇帝朱元璋在驾崩之后,朱棣发起了“靖难之役”,夺去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然后朱棣将明朝的首都南京北迁至北京,但是当时并没有给开国皇帝朱元璋迁墓。所以朱元璋的墓还是在南京的明孝陵。(明孝陵)

朱允炆::而建文帝朱允炆就很惨了,“靖难之役”中朱棣取得了胜利,夺取了皇位。朱允炆却是从此下落不明,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皇十三陵里自然也就没有他了。

朱祁钰:因兄长英宗皇帝被俘,宫中无主,景泰帝朱祁钰做了个临时皇帝。后来英宗被放回,制造了一场夺门之变,重新做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而英宗又不承认他是皇帝,甚至捣毁了他在天寿山区域内的陵墓。最终以亲王礼下葬至北京西郊玉泉山,明十三陵里也没有他的一席之位。(明代宗朱祁钰墓)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明朝有16位帝王,但只有13位葬进了明朝皇陵。这样令人意想不到的历史实在是令人唏嘘,你觉得呢?


牛耳历史


指动济南回答得太好了。我附上一张简明的图表,这个是十三陵景区里面拍摄的,一目了然。更多好吃的好玩的,请关注我的头条号。



带你出游


其实答案非常简单,因为这里只葬了十三个皇帝,另外三位没有被葬在这里。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依次建有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称十三陵。

明十三陵

首先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是没有葬在北京的,而是葬在了南京紫金山明孝陵,当时明还是都于南京,并未迁都北京。明孝陵始建于洪武十四年,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十五年马皇后去世,就葬入了孝陵,到了明洪武三十一年太祖去世,就将其与马皇后合葬。

明十三陵

另一位没能葬入明十三陵的皇帝是朱允炆,朱元璋的孙子,建文帝性格与朱元璋截然不同,当上皇帝以后就开始削藩,后来在其叔叔靖王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中失败,不得不逃出南京城,下落不明,其结局众说纷纭,有人说他已自焚而死亡,有人说他已经逃往海外,因此在明朝十六位皇帝中他是唯一没有陵墓的。第一位葬入明十三陵的皇帝是后来继位的明成祖朱棣。

明思陵

第三位没能葬入明十三陵的就是明代宗朱祁钰,他的登基是由于当时土木堡之变皇帝朱祁镇被俘的应急之举,在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中,当时的皇帝被瓦剌俘,大臣为稳定局势推他上位,但是不幸的是后来朱祁镇回归,在部分心腹的支持下通过夺门之变再次成为皇帝,朱祁钰被迫退位,不幸暴毙身亡,他死后其兄并不承认其帝王身份,只是把他葬在了景泰陵,按照的是亲王规格。

参考文献

[1] 胡汉生. 明十三陵历史文化[A]. .北京古都历史文化讲座第2辑[C].:,2015:32.

[2] 为何明朝十六个皇帝北京只有十三陵[J].东方收藏,2011(06):109-110.

[3] 顾建平.“明十三陵”史话[J].北京档案,2010(09):46-47.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和李齐慧

个人简介:和李齐慧,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史,季我努学社记者团成员,曾参与学社重大项目李顿调查团资料整理。


季我努学社


北京是五个王朝的都城,按理说,应该有五个朝代的陵墓群。可是,由于辽、清两代的帝王陵墓没有设在北京,而元代由于不崇尚厚葬儿没有陵墓留下来,金代的帝王陵墓早已经被明王朝摧毁。唯有明代的帝王陵墓群明十三陵,依然完好地被保存下来,成为京城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但是人们不禁有这样的疑问,明朝明明诞生过十六位皇帝,为什么皇陵叫作“十三陵”呢,应该叫作“十六陵”呀?

首先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算起。朱元璋开创了大明朝,将都城建在了南京。他死后被葬于南京钟山之阳,他的陵墓被称为“明孝陵”。明朝第二个皇帝是建文帝朱允炆。史书记载,朱允炆因被叔叔朱棣抢了皇位,导致下落不明,有人说他出家当了和尚,也有人说他被朱棣害死了,无论是死是活,但终归是个下落不明,死后也不知被葬在了哪里,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大悬案。所以,明朝皇陵并没有他的坟墓。

除了建文帝朱允炆没有陵墓外,另一个没有陵墓的是明朝第七个皇帝朱祁钰。朱祁钰能够登上皇位做皇帝纯属偶然,据说因当时朱祁钰的兄长明英宗被瓦刺所俘,生死不明,导致官中一时无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撺掇下,才让朱祁钰即了位。待明英宗大难不死回来后,在心腹大臣的帮助下,重新又把皇位从朱祁钰手中夺了回来,并将朱祁钰害死。明英宗拒不承认朱祁钰的皇帝身份,所以将他先前在天寿山区域修建的陵墓给捣毁葬在了北京西郊的玉泉山一带。所以这个陵墓群也没有朱祁钰的陵墓。

除了这三位皇帝外,明朝的其他13位皇帝都被葬在了明陵墓群中,所以被称为“十三陵”。


北京晨报


明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王朝,享国276年,共有16位皇帝。但是,大家都知道在北京有个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的“明十三陵景区”。那么,还有3位皇帝呢?他们的陵墓去了哪里?

1、明十三陵景区都有谁的陵墓

明十三陵景区里都有明朝哪些人的陵墓呢?下面就来看看:

长陵:明成祖朱棣。在位22年,享年64岁。是朱元璋第四个子,曾被封为燕王,都北京府。朱元璋的孙子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后,实行削藩政策,朱棣因此发动靖难之役并最终登基。因为年号为永乐,后世称其为永乐大帝。

献陵:仁宗朱高炽。在位1年,享年47岁。朱棣的长子,年少时深得朱元璋喜爱,但成年后因身形较胖,无法骑射,朱棣曾想废其太子之位。因他的长子朱瞻基聪慧而受宠于朱棣,“好圣孙”的存在力保了朱高炽顺利继位。

景陵:宣宗朱瞻基。在位10年,享年37岁。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得以空前发展,人才倍出,与其父朱高炽共同开创“仁宣之治”。

裕陵:英宗朱祁镇。历史上罕见的前后两次登基的皇帝,共在位21年,享年37岁。第一次继位因受太监王振的蛊惑,御驾亲征,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军活捉挟持到漠北,其弟朱祁钰登基,朱祁镇被遥尊为太上皇,后释放回京被朱祁钰软禁于南宫。7年后在大臣拥戴下发动夺门之变,复位成功,二次称帝。

茂陵:宪宗朱见深。在位23年,享年40岁。伴随其父朱祁镇的起伏,两度成为太子,最终得以继位。在位时,恢复代宗朱祁钰帝号,平反于谦冤案,较有政治主见,宽厚仁义。在经济上也颇有成就,后世的评价较高。

泰陵:孝宗朱佑樘。在位18年,享年35岁。历史上唯一只有一位皇后的皇帝。宽厚仁慈,节俭勤奋,大力惩治腐败,重用忠直的大臣,开创“弘治中兴”,后世对其评价极高。

康陵:武宗朱厚照。在位16年,享年30岁。历史上唯一给自己加封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头衔、改名为朱寿、封镇国公、令户部发饷的皇帝。还修建豹房,与老虎搏斗等。虽然处事荒唐,朱厚照为政却极有成绩:诛刘瑾、平宁王叛乱、大败蒙古小王子。

永陵:世宗朱厚熜。在位45年,享年60岁。继位初期曾开创“嘉靖中兴”的政治和经济局面,在执政后期20多年避居内宫,练道修玄。但是朱厚熜有极高政治手段,虽然20多年不视朝,但能牢牢把控帝国大权,北拒蒙古,南击倭寇,文臣武将都各尽其用。

昭陵:穆宗朱载垕。在位6年,享年36岁。在位时勇于改革经济弊端,实施“隆庆新政”,经济形势一度有了极大改观。但朱载垕放任内阁张居正、高拱等人党争,使大明从此在无休止的内耗中走上不归路。

定陵:神宗朱翊钧。在位48年,享年57岁。继位初期重用张居正,加大革新,经济大好,加之生活节俭,恍若明君,开创了“万历中兴”,并通过“万历三大征”巩固了疆土。在位后期30多年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强征矿税充实内库,军备松弛,直接导致明军在萨尔浒之战中一败涂地。

庆陵:光宗朱常洛。在位1个月,享年38岁。朱常洛因是宫女所生,自小得不到神宗朱翊钧的宠爱,历经国本之争、梃击案后终于继位。执政最大的功绩是罢除矿税,可惜被声色所累,在“红丸案”中殒命。

德陵:熹宗朱由校。在位7年,享年22岁。是明朝16位皇帝中唯一的文盲,大字不识一个,也历史上做木工活最好的皇帝。在位期间,东林党人与魏党争斗不息,朝政风气江河日下。军事上毫无战略眼光,用人失策,致使后金坐大,为明朝的灭亡埋下祸根。

思陵:思宗朱由检。在位17年,享年34岁。继位之初铲除魏党,革新朝政风气,六下罪己诏,生活节俭。面对难以回天的大明江山,拿不出治国良策,用人上猜忌多疑,在位期间更换了50位内阁大学士(相当于丞相)。最终在内忧外患中,吊死于煤山。

2、十三陵里缺了哪3位皇帝

除了上述13位明朝皇帝外,另外3位皇帝的陵墓在哪里呢?

明孝陵:太祖朱元璋。在位30年,享年71岁。明孝陵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东临中山陵,南傍梅花山,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合葬墓。因马皇后谥号“孝慈高皇后”,故名“孝陵”。目前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景区。

???:惠帝朱允炆。在位4年,享年不清。靖难之役中,南京城破,朱允炆下令焚毁皇宫。朱棣在宫中搜寻3天,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最终内侍指认下,朱棣把一具焦尸以天子礼殓葬。此后,关于建文帝的生死有两种说法;

一说:建文帝纵火后,与贴身侍卫从暗道逃出,私密潜入云南,削去为僧,终老山林。另一说:建文帝隐匿江南数载后,流亡于海外,不知所终。近年来,各地不断爆出发现朱允炆的墓地,有福建宁德说;山东滕州说;湖北武汉说;浙江永康说等等,总数不下20处。

景泰陵:代宗朱祁钰。在位8年,享年29岁。土木堡之变中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所俘,在于谦等人的力主下,朱祁钰继位,改元景泰。继位8年后,朱祁钰病危,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复位,将其软禁于内宫,随即病死。朱祁钰的年号被废,谥号戾。死后葬于北京玉泉山北麓。

朱元璋时代明朝的首都是南京,死后陵墓自然也在南京。朱允炆生死不明,下落说法不一,陵墓无从查找。朱棣夺位后,把首都迁移北京,并选定北京昌平区天寿山麓营建陵墓,其后世子孙凭借此地的风水胜境、绝佳吉壤营建自己的陵墓,形成了如今的明十三陵景区。

而代宗朱祁钰被认为是“戾”帝,这个谥号的意思是“不追悔以前的过错”。大意是说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放回后,朱祁钰将其兄软禁,贪恋皇位,不改正自己的过错。因此在他死后,复位成功的朱祁镇不认可他的帝号,不埋入祖陵中也是顺理成章了。


指动济南


明朝总计有十六位皇帝,不过却只有十三位皇帝葬到了北京的明皇陵,所以称为明十三陵。

其中有三位皇帝没有葬到十三陵。

1、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定都南京,所以在南京选取了自己的皇陵。朱元璋的陵墓是明孝陵,位于南京的紫金山。

2、建文帝朱允文

建文帝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朱元璋的孙子。朱元璋的四子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推翻了其帝位,建文帝在政变中下落不明。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起才开始在北京营建皇陵。

3、明代宗朱祁钰

明代宗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弟弟,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虏,朱祁钰在于谦等人推举下继承帝位。不过,几年后朱祁镇经夺门之变重新复位,代宗朱祁钰被废为郕王,病逝后葬于北京海淀区玉泉山的景泰陵。


时光山人


说起明朝,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朱元璋。没错,明朝是朱元璋建立的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 统治的政权,我个人也是比较崇拜朱元璋的,是想一个能从乞丐做到皇帝的人,这该是多么励志的典范。那么明朝明明有16位皇帝,为何明朝皇陵却被称作“明十三陵”。今天我就来给大 家分析一下其中的缘由。

明朝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一直到明熹宗朱由校,历经16位皇帝,享国276年。后来朱元璋的儿子 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一路打到了南京 ,建文帝朱允炆一把大火烧了南京的皇宫。后来朱棣 登基称帝后,把国都迁往了自己的老巢北平,也就是现在的北京。而朱棣老爹朱元璋的孝陵在 南京的紫金山;建文帝朱允炆自南京城破之时,就不知所踪,至今是一个历史谜,所以说他也 没有葬在明十三陵。剩下的最后一个我来给大家好好说说。

剩下的最后一个就是明代宗朱祁钰,那么为什么朱祁镇没有葬在“明十三陵”呢?说到这里我 不得不给大家说一下明朝发生的一次重大事件,这就是“土木堡之变”。当时御驾亲征瓦刺的 明英宗朱祁镇由于孤军深入,被瓦刺俘获,成了阶下囚。而当时主持朝政的是朱祁镇的弟弟朱 祁钰,后来在于谦等大臣的建议下,把朱祁钰推到了皇帝的位置。朱祁钰在位期间,善于用贤 能之人,励精图治,选将练兵,多次击退了瓦剌的入侵,并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 整顿和改革,使当时明朝社会出现了中兴的局面。

后来瓦刺以求和的目的放了之前被俘的朱祁镇,明英宗朱祁镇回归之后,虽为太上皇,却被弟 弟朱祁钰软禁在南宫。说到这里大家应该也都明白,好不容易到手的皇位,谁也就不愿意放手 。可是命运就是像在开玩笑一样,朱祁钰大病了一场,而被软禁的朱祁镇联络之前的自己心腹 官员发动了“多门之变”,明英宗复位。不久朱祁镇就废朱祁钰为郕王,软禁于现在的西苑。 后来没过多久,朱祁钰便去世了,而关于他的死因,有人说是被朱祁镇害死的,还有人说是病 死的,到现在都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朱祁钰死后,按照王爷的规格葬在了现在的北京西山景 泰陵。所以说第三位皇帝朱祁钰也没有葬在“明十三陵”。所以说现在的明十三陵只葬了13位 皇帝。

年前的时候我还去过景泰陵,现在位于北京西山娘娘府2号院内,现在景泰陵在解放军干休所内 ,所以说从正门是不让进的,如果大家有想去景泰陵参观一下,我可以告诉大家怎么进去。坐 车到316医院下车,然后按照我给大家的路线一直进入到316医院,进入后在标注小门的地方是 进入小区的门,需要刷门禁卡,这个可以等有人出入的时候一起进出。按照图上的路线走就可 以到达景泰陵。


李哥讲史


上个周末,春暖花开,我刚刚去了明孝陵的,在那边也刚好给朋友介绍到明朝十六帝,以及为什么只有14个陵墓。


明朝不包括南明,共有16位皇帝,分别为

太祖,朱元璋,1368年-1398年,洪武

惠帝,朱允炆,1399年-1402年,建文

成祖,朱 棣,1403年-1424年,永乐

仁宗,朱高炽,1425年-1425年,洪熙

宣宗,朱瞻基,1426年-1435年,宣德

英宗,朱祁镇,1436年-1449年,正统

代宗,朱祁钰,1450年-1457年,景泰

英宗,朱祁镇,1457年-1464年,天顺

宪宗,朱见深,1465年-1487年,成化

孝宗,朱佑樘,1488年-1505年,弘治

武宗,朱厚照,1506年-1521年,正德

世宗,朱厚熜,1522年-1566年,嘉靖

穆宗,朱载垕,1567年-1572年,隆庆

神宗,朱翊钧,1573年-1620年,万历

光宗,朱常洛,1620年-1620年,泰昌

熹宗,朱由校,1621年-1627年,天启

思宗,朱由检,1628年-1644年,崇祯

其中,明太祖朱元璋定都于南京,所以后来死后就葬于南京明孝陵。


朱元璋死后,惠帝,也就是建文帝朱允炆在南京登基,明成祖朱棣在北京开始造反,发起靖难之役,最终打进南京城,朱允炆在大火中失踪,不知是死是活,朱棣一直没放弃寻找朱允炆,所以惠帝也没有专门的陵墓。

朱棣后来迁都到北京,所以明朝十六帝,以南京为都的只有明太祖和惠帝,后面的十四帝都以北京为都,葬于北京。


明英宗朱祁镇宠信太监王振,御驾亲征,发生土木堡之变,他本人也没瓦剌人俘虏。明代宗朱祁钰在于谦等人的支持下登上帝位,后明英宗朱祁镇被蒙古人放回,被尊为太上皇,软禁在南宫。到了景帝景泰八年,景帝朱祁玉患病,朱祁镇在大臣的支持下发动夺门之变,把明代宗朱祁钰封为成王,所以朱祁钰死后也就不能按皇帝的身份葬进皇家的十三陵。

所以明朝十六帝,北京有明十三陵,南京有明孝陵。惠帝朱允炆和明英宗朱祁镇无皇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