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分离焦虑:每分离一次,都成熟三分

《延禧攻略》播到后期,被讨论最多的角色之一,应该就是容妃了。

母子分离焦虑:每分离一次,都成熟三分

张嘉倪-容妃-《延禧攻略》

张嘉倪凭容妃这个反派角色,又火了一把,大家才反应过来,二十岁一戏成名的紫菱如今出落成了气质优雅的容妃。

而生活中的张嘉倪,前一段时间刚顺利诞下二胎,还说:1+1=4,那份为人母的幸福隔着屏幕都让人觉得甜。

母子分离焦虑:每分离一次,都成熟三分

她会经常在微博晒孩子的照片,哭了、笑了、玩了,做了什么。而通过她丈夫的微博可以看到,有时候因为工作她要与孩子分开时,母子俩有多难受。

母子分离焦虑:每分离一次,都成熟三分

而张嘉倪在采访中也说,当时生产后复出,在剧组除了超负荷的工作,另一个压力就是长时间见不到孩子,只能拿出孩子的照片不停地看。

有时候,不能陪伴孩子,她会不放心,会内疚。

母子分离焦虑:每分离一次,都成熟三分

天下的妈妈都一样,都不舍得跟孩子分开,恨不得时时刻刻陪在孩子身边,不错过他成长的任何瞬间。一旦分开,最难熬的就是对孩子的想念。

也许,每个妈妈要面临的很大一个课题就是“母子分离”。这不,马上要开学了,又有妈妈舍不得孩子去上学了。

01

妈妈,比想象中脆弱

母子分离焦虑:每分离一次,都成熟三分

心理学家弗洛姆就说,“母爱的真正本质在于照顾孩子的成长,这也就意味着让孩子离开自己”。

而这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妈妈是超人2》里,马雅舒送女儿米雅第一次去上幼儿园,前一天在家里各种收拾和准备,女儿还没什么,她早就难过到不行。

第二天,全家出动把女儿送到幼儿园,孩子躲在妈妈身后,马雅舒又一边重复着“不要害怕”,一边抹眼泪。

米雅第二次入园时,虽然还是有情绪,但可以独自走向老师,可即便这样,马雅舒还是伤心难过到哭。

为此,观众纷纷吐槽马雅舒就是母爱的反面教材,女儿去上幼儿园,她哭的比女儿还要多。

虽然马雅舒这种做法的确不利于孩子适应环境,但就像她说的那样“根本忍不住”。其实,妈妈很多时候像无所不能的超人,但却是最脆弱的人。

朋友小敏也有过这样的经历,送儿子上幼儿园,孩子撕心裂肺地哭,要么抱着她的腿不放,要么干脆躺在地上打滚儿。

母子分离焦虑:每分离一次,都成熟三分

那段时间每天早上在公司见到小敏,都是梨花带雨的模样,她说每天都要和儿子演一场“哭戏”,儿子哭着进教室,她哭着进公司。

到了公司,小敏也是各种各种跟老师打听。从老师拍回来的视频里,无一例外地看到孩子玩得不亦乐乎。这本是她期待的样子,可她却又悻悻地说:“他好像很快就能把我忘了”。

妈妈就是这样矛盾的人,明明盼望着孩子很好地适应生活,但心里又渴望着被孩子依赖的幸福。

孩子面对分离时,会哭会闹,但在不断探索里,TA慢慢学会了和外界一切相处。而妈妈,却总是翻看着孩子小时候的照片暗自感叹,甚至希望孩子长得再慢一些。

所以,分离焦虑背后,孩子要比想象中坚强,反而是妈妈比想象中脆弱。

02

给孩子一个成长的心理缓冲期

母子分离焦虑:每分离一次,都成熟三分

与妈妈的焦虑不同,孩子的分离焦虑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从发展心理学上看,3岁到7岁的幼儿期和7岁到12岁的童年期,是分离焦虑的“重灾区”。

他们因为年龄较小,所以每当分离,需要在这份挣扎里积蓄面对的力量。

我在游乐场见过一个小朋友,妈妈把她和奶奶送去玩海洋球,可到了现场,孩子死活不让妈妈走,好说歹说,就是不让。

眼看就要迟到,只好让奶奶抱着她在球堆里,妈妈硬是走了,可孩子又是扔球又是打奶奶,边喊妈妈边哭。

可过了一会儿,看到其他小朋友从滑梯上滑下来,她也好奇,四处张望。终于在奶奶的鼓励下,她也滑了一下,就这样,慢慢地跟其他小朋友一起跑上跑下。

孩子的焦虑是一个适应的过程,每当面对陌生环境和人群,TA会疑惑,离开妈妈,自己能不能行?外人会不会喜欢自己?这是孩子成长必经的一个过程。

母子分离焦虑:每分离一次,都成熟三分

依恋理论之父约翰·鲍尔比将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反抗阶段。

这个阶段,孩子会大哭,甚至又打又闹;作为照顾的人,只需要安静地抱着TA就好,让TA将情绪慢慢发泄出来。

  • 第二阶段:失望阶段。

TA已经确定妈妈离开了,还是会断断续续地哭泣,但发泄行为会减少,甚至自己一个人发呆。这个阶段,身边照顾的人可以给孩子一些好玩的玩具,也可以引导其他小朋友和TA玩,让TA感受到被喜欢。

  • 经历了前两个阶段,就来到第三阶段:超脱阶段。

TA开始依赖现在照顾的人,也可以去自由活动,能和其他人一起快乐玩耍,但是如果爸爸妈妈再出现,TA还是会难过。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能够适应陌生了,虽然内心还伴有恐惧,当爸爸妈妈再次出现时,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听TA讲述一下正在玩的内容就好。

其实,孩子的分离焦虑就是TA的一个心理缓冲期,当TA渡过了这三个阶段,就会增加一份安全感和力量。作为妈妈,最好不要去打断这个接受的过程,而是相信孩子有能力面对。

03

母爱,终将走向成熟

母子分离焦虑:每分离一次,都成熟三分

曾有人说,妈妈的包办,就是对孩子成长下的诅咒。说到包办,还是要说马雅舒和女儿米雅的“分离”。她试图将一切都给女儿准备好,所以,上学的前一天忙前忙后。

看到孩子不愿意到老师身边,她一再重复“不要害怕”。其实,很多时候,孩子本来没有害怕的意识,只是不愿意和妈妈分开。但在妈妈的重复下,她会告诉身边的人,她不愿意和妈妈分开是因为“害怕”。

所以,作为妈妈,我们不得不把属于TA的那份成长权交给TA,给孩子一份更成熟有力的爱,我们可以试着这样做:

  • 首先,接纳自己和孩子的情绪。

不要因为有情绪,就定义孩子不行,在不指责、不溺爱中陪伴孩子顺利渡过“分离焦虑”的阶段。

  • 其次,调整自己的语言和行为,给孩子更多安全感。

跟孩子对话时,多用一些积极正向的语言,比如“你一定会和小朋友相处很好”之类。

母子分离焦虑:每分离一次,都成熟三分

还有就是和孩子遵守约定,比如说哪个时间打电话,哪个时间接TA干什么。一定要做到,如果实在做不到,真实的和孩子商量,让TA来决定备选方案,这样,

孩子才更有安全感和自信去探索。

  • 最后,态度温和,但要立场坚定。

哪怕孩子哭闹到让人心疼,也要狠狠心让TA接受,因为这是分离的正常反应。

不要训斥和比较,比如不要说“人家谁谁比你小都可以”,“你每次都这样,晚上说的好好的,白天就变”,等等。

有时候,是妈妈离开孩子,但长大后,每个孩子都会离开妈妈。孩子终究会长大,母爱终将走向成熟,我们都要准备好面对必然的分离。

简单来说,成熟的母爱,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懂得放手,然后让孩去探索、去试错,你陪孩子走过人生的这一段路,便已经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