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吴颍惠:从言传身教的职业诉求看师德建设

师德|吴颍惠:从言传身教的职业诉求看师德建设

本文约2000字 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师德|吴颍惠:从言传身教的职业诉求看师德建设
师德|吴颍惠:从言传身教的职业诉求看师德建设

在当前大力倡导中小学师德建设的社会背景下,海淀敬德书院举办“明德至善与师德建设”会讲,力求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层面探讨教师德性修养、德行养成等修身问题。正如我们所熟知:我国传统文化孕育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其中“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最为重要的教育思想,也是我国传统教育的思想精髓。

但是,纵观我国两千多年的教育发展史,除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以外,还有一个千百年来被无数“儒者”所努力践行的重要教育思想,那就是“言传身教”。在人类教育史上,这可以说是我国儒家所特有的传道、布道思想,来自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思想,所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为人师者,与“天子或庶人”相比,更要明德至善、修身为本,而师者修身的职业目标当然是为了“教书育人”,教书需要“言传”,育人则需要“身教”,这就有了言传身教的教育思想。所谓“一日为师,终日为父”,强调教师言语教导、行动示范的重要性。人的成长是在两代人的相互影响下完成的,这就构成我国教育思想所特有的“言传身教”的思想内涵。

所谓言传,就是要用言语讲解、传 授;身教,就是要用行动来示范、引导;言传身教,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用言行影响、教导学生。言传身教的教育思想最早出自《庄子·天道》:“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第五伦传》也有论述:“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即身教高于言教。直到今天,中国教育界仍然流行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最好的教育仍然是言传身教,家庭教育如此,学校教育也如此。为此,我们希望今天的学校教育同样要重言传身教,要求教师能言行一致,做到上行下效,通过耳濡目染来影响学生。当然,言传身教的教育思想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一个重要的教育原则,强调教育不能流于口头传授,而教师的人格示范则更为重要,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因此,教师要先在自我修养上下功夫,做到身教重于言教,这是中国教育的基本教育传统,也是师德建设的文化渊源。

清魏源《默觚·学籍》曰:身教亲于言教。教育不能流于口头上,教育工作者本身的模范作用,对教育效果往往起决定作用。今天,我们谈现代教师的师德建设 问题,不能不回到传统文化中间去,必须从言传身教的基本教育原则中重新思索师德建设的职业价值。因此,教师一定要首先在自我修养上下功夫,做到身教重于言教,要不然就真的像俗语谈到的那样,“喊破了嗓子,还不如做出一个样子来看看”。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谈到了这样的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德治教,言传身教,让学生能从教师的行为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改变,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而要做到言传身教,教师必须修德修身,以真善美来做人做事,这是我们倡导言传身教的基本原则。

要做到言传身教,离不开师德建设。现如今我们谈师德建设,仍要回到《大学》中的基本说法,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言传身教是我们的基本原则,而要言传身教,就真的需要明德至善,回到《大学》的治道 治学中间去,用其基本原则来弘扬做教师的光明正大的品行、不断创新革新的进取精神、人格不断完善的境界,这是“明德至善与师德建设”主题的基本思想。现在,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讨论,建立起《大学》中明德、亲民、至善的思想和师德之间的关系,引导教师修身育人,达到完美的境界。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师德成了一个重要的话题,甚至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话题。这与教师职业诉求紧密相关。教师是言传身教的行业,道德修养与人格 养成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是学校的主体之一,承担着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就应该成为高尚品德、良好风尚的引领者,具有明德至善的思想境界。实际上,我国传统教育思想所说的“教书”,更重要的不在于教书,而在于明人伦,也就是说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根本目的。从朱熹的思想中可以看到,教育的宗旨是要培育儿童的天理,培育儿童做人的高尚德行,推己及人,化民成俗,达到善的最高境界,这是中国教育的主流基本思想。

至圣先师孔子也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明人伦”,明人伦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现代学校教育仍然重在明人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传道、育人”,而不仅仅是“授业、解惑”,所以我们举办“明德至善与师德建设”会讲活动,就是希望引导教师把崇德修身放在教书育人的首位,继承传统儒学经典《大学》所提出的修身为本思想,让这一思想成为师德之根、师德之本,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职业素养与道德追求,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让每位教师成为“仁爱之师”,成为明人伦的道德指引者和引领者,做到以德施教,以德立身,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境界,捍卫教师职业应有的尊严和声誉,进而努力完成教育育人各项根本任务。

师德|吴颍惠:从言传身教的职业诉求看师德建设
  • 师德丨 檀传宝:师德修养是“为己之学”

  • 师德丨师德二重性:当代表征及其实践进路

  • 师德丨好学、求仁、知礼:跟从孔子学师德

作者系北京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海淀敬德书院执行副院长

文章来源 |《中国教师》杂志2018年第9期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

承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邮发代号:82-113

国内总发行: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CN 11-4801/Z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2051

▌合作数据库

师德|吴颍惠:从言传身教的职业诉求看师德建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