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改革後算法解析(收藏)

個稅改革後算法解析(收藏)

個稅改革後算法解析(收藏)

最新個稅法公佈,10月1日以後,發放工資的時候,各企業單位財務人員在扣繳個稅時一定要記住,別忘了適用5000元新的費用標準和新的稅率表,這樣可以讓我們的員工們享受到改革的紅利。(包括我們會計人自己喲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的決定》(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以及專項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依照本決定第十六條的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一(綜合所得適用)按月換算後計算繳納稅款,並不再扣除附加減除費用;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先行依照本決定第十七條的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二(經營所得適用)計算繳納稅款。

最新個稅法到底怎麼理解?

實務指南來了!

2018年10月1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先將工資薪金所得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提高到每月5000元,並按新的稅率表計算納稅,不實行專項附加扣除。

2019年1月1日起,將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三項所得與工資薪金合併起來計算納稅,並實行專項附加扣除。

關於2018年10月-12月工資的計算,是指稅款所屬期是10月-12月,注意不是納稅申報時間點,說的再通俗一點:

就是2018年11月報2018年10月的個稅,適用5000元新的費用標準和新的稅率表;2018年10月申報2018年9月的個稅,還是適用3500元舊的費用標準和就的稅率表。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一(綜合所得適用)

按月換算後稅率表

個稅改革後算法解析(收藏)

2018年10月-12月工資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及速算扣除數

個稅改革後算法解析(收藏)

工資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

1.應納稅所得額 = 稅前工資收入金額 - 五險一金(個人繳納部分) -費用減除額

2.應納稅額 = 應納稅所得額 x 稅率 - 速算扣除數

新個稅公式:=

ROUND(MAX((收入額-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法律規定的其他扣除-5000)*{0.03,0.1,0.2,0.25,0.3,0.35,0.45}-{0,210,1410,2660,4410,7160,15160},0),2)

同樣是月工資1萬2

9月份和10月發放竟然差距這麼大!

個稅改革後算法解析(收藏)

張三在2018年10月份稅前工資12000元,需要繳納各項社會保險金1100元。

(1)適用5000元新的費用標準和新的稅率表

應納稅所得額=稅前工資收入金額-五險一金(個人繳納部分)-起徵點(5000元)

=12000-1100-5000=5900元

找稅率及速算扣除數:參照上面的工資稅率表不含稅部分,超過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則適用稅率10%,速算扣除數為210。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5900*10%-210=380元

(2)如按照適用3500元舊的費用標準和舊的稅率表

張三在2018年10月份稅前工資12000元,需要繳納各項社會保險金1100元,

應納稅所得額=稅前工資收入金額-五險一金(個人繳納部分)-起徵點(3500元)

=12000-1100-3500=7400元

找稅率及速算扣除數:參照上面的工資稅率表不含稅部分,超過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則適用稅率20%,速算扣除數為555。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7400*20%-555=925元

925元-380元=

一頓豐盛的小龍蝦了?

個稅改革後算法解析(收藏)

最新個稅法的幾點提醒

各位會計人一定要清楚!

提醒1

自2018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納稅人的收入先行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5000元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並按照新的稅率表來計算納稅款。

提醒2

此次修訂邁出了綜合稅制第一步,把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四項勞動所得都納入綜合徵稅範圍,並適用3%到45%的七檔超額累進稅率。

提醒3

2019年以後納個稅時,除減去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住房公積金等專項扣除外,還要減去專項附加扣除,再計算你要納稅的金額。

提醒4

專項附加扣除項目包括: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以及贍養老人支出。

提醒5

納稅人取得綜合所得需要辦理彙算清繳的,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內辦理彙算清繳。

提醒7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這三項,需經過減除或減徵後,再進行綜合徵稅。按照收入額的20%進行費用扣除,體現的是對取得這三類勞動所得所發生的成本類費用的扣除,符合淨所得課稅的原理。特別是其中的稿酬所得,相當於兩次‘優惠’,先減除20%費用再按照70%計算。

來源:郝老師說會計、xiaochenshuiwu、大白學會計

如果看完文章您覺得有所收穫,希望您能將文章分享出去,

讓更多人看見。

感謝您的支持,工會有你更輝煌!

個稅改革後算法解析(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