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戎馬一生,竟然被開除「族籍」,乾隆年間才恢復宗室身份

宮廷當中最激烈的鬥爭並非如穿越小說描述的那樣是後宮嬪妃們的爭寵,真正激烈的宮廷爭鬥還是關於皇權的歸處,而且多數發生在兄弟、叔侄等血親之間,與爭寵相比,爭鬥也更為血腥和暴力。

多爾袞戎馬一生,竟然被開除“族籍”,乾隆年間才恢復宗室身份

滿清入關前,從無傳位遺詔而當上皇帝的皇太極開始,這種激烈的鬥爭直到乾隆以後才逐漸減弱,愛新覺羅親族之間的恩怨在清玉牒(記載清代皇室子孫的家譜)中也有所反映,典型表現就是“不入玉牒”。

多爾袞戎馬一生,竟然被開除“族籍”,乾隆年間才恢復宗室身份

早期不入玉牒的代表人物就是多爾袞,這位為滿清一統天下立下汗馬功勞的攝政王,生前和死後的境遇卻有天壤之別;而且由於他本身又是清宮三大疑案之一“莊妃下嫁”的男主角,所以在清史中也是一種重要的傳奇人物。多爾袞指揮清軍入關,先後受封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死後不僅被剝奪親王封號,甚至被掘墳揚灰。所以在早期清玉牒中,努爾哈赤第十三子賴慕布與第十五子多鐸緊密相連,壓根就不提有第十四子。

多爾袞戎馬一生,竟然被開除“族籍”,乾隆年間才恢復宗室身份

​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為多爾袞恢復親王稱號和宗室身份後,才在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以後的玉牒中重新出現努爾哈赤第十四子。

多爾袞戎馬一生,竟然被開除“族籍”,乾隆年間才恢復宗室身份

“莊妃下嫁”的消息,主要流傳者多是反清復明人士,所以就有了有這樣的說法,不排除當時南明的人在故意潑黑清統治者。散佈“莊妃下嫁”的代表人物是反清人士張煌言,他在反清鬥爭中一口氣寫了十首詩對清宮這段懸案進行冷嘲熱諷。

多爾袞戎馬一生,竟然被開除“族籍”,乾隆年間才恢復宗室身份

現在找到事實真相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了,不過可以大概推測,多爾袞戎馬一生的最大受益者是順治,然而,他對這位親叔的恨實在耐人尋味,給弄清真相增加了更多的變數。

時過境遷,當爭鬥變成前塵往事,恩怨隨同主人公化作飛灰之後,與當初的恩恩怨怨相比,後世的愛新覺羅族人似乎更在意的是祖上都有哪些人,做過什麼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