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谈|中德之间“正和博弈”,其中的弯弯绕你了解几分

评谈|中德之间“正和博弈”,其中的弯弯绕你了解几分

评谈|中德之间“正和博弈”,其中的弯弯绕你了解几分

这是一篇关于柏林T台,最为冷静客观的分析。

有人将德国看做是欧盟的盟主兼财神爷。德国人则从未进行“否认三连”,谁不愿意被看成大哥呢?实际上,出钱出力的时候,大家都能想起德国人;而做决定的时候,就要一国一票了。

布鲁塞尔和柏林的温度差,在中美贸易战这件事上体现得有点明显。中国提议发表联合声明,谴责特朗普贸易政策,欧盟拒绝了。

▋▎签约串烧

等等,布鲁塞尔不是对美国钢铝税这事发表了强硬声明吗?怎么和中国联合署名就不干了呢?

再说,中国要的不过是口惠而实不至的一张纸。既没有法律效力,也不构成什么实质上的联盟。布鲁塞尔在担心什么?

到了柏林这里,温度爆表。

中德两国一口气签了20多份协议,涉及农业、教育、青年、卫生、化工、通信和汽车,其中7份与汽车项目有关。

所有德国整车企业和零部件扛把子倾巢而出,人人有奖。所有拿到合约或者谅解备忘录的企业无不热泪盈眶,免不了称颂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完美合作,就差高喊中德友谊万岁了。

显然,这里面有表演的成分,因为所有的协议都谈到位了,大家早已知晓。只等领导到场,集中签约,将中德的投资贸易关系推向巅峰。

就像中国早就知道美国要进一步扩大打击范围,对中国2000亿输美产品征税10%,但我们的外交部发言人仍然用了“震惊”二字。在外交语言中,比这个字眼更严重的是“悍然”,估计得留到美国实际发动的时候再用。

中德和中美眼下都在玩“非零和游戏”。中美贸易战显然是负和游戏,而中德之间则是正和博弈。

这些协议进一步巩固了德国工业界在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龙头大哥地位。这个大哥和布鲁塞尔那种大哥的成色决然不同:前者是搂钱的耙子,后者是送钱的匣子。你说德国人喜欢做哪种大哥?

▋▎2025的独苗

虽然正和,却也并非双方所得严格均等。细究起来,“4.0”和“2025”并非一团和气。

大众向江淮导入西雅特品牌,宝马向长城导入MINI品牌、向华晨导入子品牌BMW i,是单方向输出;戴姆勒与清华大学是共同研制,前者抓总,后者相当于项目分包商;博世与蔚来是共同研制/供应链双重关系,前者仍是主要技术提供方,后者则承担了落地任务,但合作相比前三者更为均衡,蔚来不是简单接纳者的地位。

唯独宁德时代与图林根州政府的投资协议,是中企对德国的投资,中企出技术、出资金,德国人出土地、出政策、出商业路线图。至少在这桩生意上,德国人充当了几十年来中国一直扮演的角色。前几个都是“工业4.0”的独角戏,或者居于优势地位;而宁德时代在德国的投资,成为“中国制造2025”在德国落地的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但这里面显然还有点别的“嚼头”。

大家都知道宁德时代是借助华晨宝马的订单,奠定了其在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地位。也因为其对三元锂电池的不懈投入,强势超车,将死抱着磷酸铁锂的比亚迪甩在身后。此次,宁德时代在海外的第一家工厂,仍然是给宝马做配套,只不过是服务于宝马的欧洲产能。

宝马将从宁德时代采购40亿欧元的动力电池——从中国工厂采购25亿欧元,从未来的图林根工厂采购15亿欧元。这些电池将被用于宝马下一代电动车。

最大的客户预订了未来的巨量产能,意味着将宁德时代纳入供应链中。与松下-特斯拉的关系不同,宝马不能吃下宁德时代的所有国内产能,宁德时代也需要拓宽客户群。

“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是抢占新能源、自动驾驶、高速通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制高点。宁德时代的投资落在战略投射范围之内,受到“保驾”是可以理解的。可以预料,宁德时代在欧洲打开局面,可以强化其在国内已经登顶的地位。

▋▎老戏码与小心机

宝马在系列签约活动中开到乐透大奖,不但将两个品牌导入中国,还拥有了两个战略伙伴——这是跨国一线车企在中国的标配。更重要的是,签约之后即有传闻称,宝马将其在合资公司华晨宝马的股比提升至75%。而华晨已经否认这一点。

此事颇为蹊跷,宝马给华晨什么样的筹码,能让后者甘愿出让手中的一半股权?

但宝马积极在华调整战略部署,在接下来的新能源战国时代横扫六合的野心,已暴露无遗。

大众向江淮导入西雅特品牌,玩的仍是“借尸还魂”的老戏码。西雅特本身算是重返,其号召力与菲亚特有一拼(吃瓜群众可能分不清),希望不会遭到菲亚特在中国的厄运。

有点意思的是戴姆勒与清华的智能交通联合研究计划。戴姆勒已经加入了5G汽车联盟、与博世的自动驾驶联盟、ABB与Here的高精度地图数据共享联盟。清华在戴姆勒的联盟呼啦圈中扮演什么角色?

戴姆勒在中国有一个“瞰思未来”战略,而清华则在国家智能交通政策法规和技术路线制订中拥有发言权。通过与清华的合作,戴姆勒可以将一些成果变成双方共同拥有的,从而间接对中国的未来交通政策构成影响力。心机boy一枚,鉴定完毕。

中国迫切与德国结成更紧密投资贸易关系,扎堆签约的洪荒之力,有多少成分是演给美国人看的?负和游戏两家受损,哪比得上排排坐分果果来得爽。这其中仍然是德国的工业战略得到施展,而“中国制造2025”大部分时间还在憋屈。

为了一个政治目标,在第三方投资-贸易关系上让步过多的毛病,可能又犯了。问题是,在与美国人比谁更耐痛的游戏中,德国人是盟友吗?得了便宜捅刀子的事,已经在解除武器禁运、市场经济地位几件事上一再上演。这几年,德国从自由贸易捍卫者的立场上后退了不少,我们不得不防。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