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鄉鎮趕過集嗎?有的集市有上千年歷史,一起去廣昌趕集

自古人們聚居一處,有了分工,也就因之產生了交易需求 。交易多了,那個地方也就自然形成了圩市。

廣昌最早的圩市在甘竹,在唐朝之前就有了。這是因為當時的古南豐縣治就在甘竹域內。驛前圩、尖峰圩、秀嶺圩(今頭陂龍港)、新安圩(今旴江新安)、馬茨街(在今水南圩)均在宋代開圩;縣城、冠裳(今千善)於元代開圩;頭陂圩、大株、南村(今千善高洲)、長橋於明代開圩。還有其餘十多處清代開圩。這些地方也是廣昌自古以來人口密集,交通方便之處。隨著人口經濟的變遷,圩市也時有興廢。如宋代開圩的馬茨街,興起的主因為當地的銀礦開採,元初時即因茨湖的銀場譭棄而廢。

你到鄉鎮趕過集嗎?有的集市有上千年曆史,一起去廣昌趕集

甘竹圩市,青山圖

以前生產力較為低下的農業社會,田間勞作需要大量的工作時間。為了方便交易和降低交易成本,大家固定在某些日子集中交易,這就形成了圩日集市。歷史上,廣昌前後有過圩日集市的地方有三四十處,目前還有十幾處。

圩日的確定,一般為當地約定俗成,也有官府下令的特例。

比如縣城旴江鎮圩期是逢農曆三、六、九,為明弘治三年(1493年)知縣何贊所定。這個有五百多年時間的圩期,一直運行的非常有效。直到近年加強市容管理,才被取消。這是政府管理圩期成功的例子。

也有政府管理失敗的案例。1958年“大躍進”時期,以及1968、1970年,因認為趕圩費工,縣政府有關單位三次下達通告,要求全縣各圩場統一圩期(十天一圩),後又改為五天一集,終因群眾不認可而中止執行。1978年後,悉數恢復傳統圩期。

約定俗成的圩期則相對穩定,但也會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市場供求的變化進行調整。《廣昌縣誌》載,傳統圩期,甘竹、頭陂、驛前為三六九日 ;赤水、長橋、千善為五十日; 塘坊、水南為四九日,苦竹為一四七日,尖峰為二七日,大株為三八日。但到1990年時,各地圩期分別為:旴江、甘竹、頭陂、驛前、水南圩三六九;尖峰、苦竹、塘坊、高虎腦一四七; 千善、長橋、赤水二五八;大株三、八日,下模一、四、十日;楊家排為一、六日。總的趨勢是集市的密度加大,以適應交易的增加。

你到鄉鎮趕過集嗎?有的集市有上千年曆史,一起去廣昌趕集

從前的縣城圩市,青山圖

除了整日的圩集,很多地方還有早市,俗稱露水圩,僅在清晨一段時間集圩交易,早上八九點就結束了。露水圩主要有三種,一是凡設有集市日的圩市,不逢圩日時開早市;二是被廢棄的古圩市,街面上仍有零星亦農亦商小商販;三是處在道路交匯口的村坊,在鄰近大圩市圩日時,有專供趕集人駐足休息或吃早點的村坊。

你到鄉鎮趕過集嗎?有的集市有上千年曆史,一起去廣昌趕集

縣城農貿市場的露水圩。按城市管理規定八點鐘收攤

傳統圩市上的交易的貨物多為農戶生產的農產品。地產大宗商品有白蓮菸葉澤瀉;食品類:米穀,油料,肉禽蛋,乾鮮水產,各類蔬菜水果;日用雜品木竹器;生產工具;家畜幼禽;柴草木炭等。上世紀八十年代時,布匹也曾一度成為集市上的大宗。當前集市交易則除了農戶生產的食品類之外,多為販銷外地企業批量生產的工業產品了。

你到鄉鎮趕過集嗎?有的集市有上千年曆史,一起去廣昌趕集

圩市商品:當地小吃

你到鄉鎮趕過集嗎?有的集市有上千年曆史,一起去廣昌趕集

商品:鴨苗

廣昌縣城的圩市原來在勝利街,後來建了集貿市場後,傳統圩日基本取消。惟有早春苗木魚苗,以及夏秋的蓮子,仍按傳統圩期交易。鄉鎮的圩集,以頭陂、甘竹、赤水、驛前最為繁榮。據1981年統計,這些鄉鎮圩日趕集的人數均在四五千人。

早先的集市多以街道為市。近十幾年來,各鄉鎮圩場均建立專門的集貿市場,在棚內交易。惟有頭陂鎮,市場交易依然紅火,秋冬農閒時,棚中容納不下,照樣在街道交易。

你到鄉鎮趕過集嗎?有的集市有上千年曆史,一起去廣昌趕集

頭陂冬日圩市

以路為市露天交易,通常被認為較為落後。其實在看慣了整齊劃一城市市場的人看來,這種亂糟糟鬧哄哄的傳統市場,可能更有趣也更驚喜,未嘗不是一種別具特色的景觀。在當今倡導大旅遊的背景下,有意識地保留甚至發展幾個傳統圩市,也許是可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