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方法能讓馬鈴薯增產?

南皇陽農業


馬鈴薯3月份或者9月份種植,三個月左右就可以成熟了。一般畝產在2000kg左右,比較容易達到。如果在地塊選擇正確,管理適合的情況之下,畝產可達到5000kg以上。那麼,怎樣的地塊適合種植馬鈴薯?又怎樣的管理可增加馬鈴薯產量呢?



馬鈴薯地塊選擇

馬鈴薯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農作物,除了鹽鹼地之外,其他什麼地都能夠種植。國內西北地區的有機質含量高、土層深厚、組織疏鬆和排灌條件良好的沙質土壤最適合馬鈴薯生長。

馬鈴薯喜歡偏酸性的土壤,pH值在4.8~7.0最適合。另外,馬鈴薯地下部分對於氧氣的需求很高,是其他農作物耗氧量的5~100倍。所以,要選擇氧氣含量比較高的沙性土壤。並在日後,多施用有機肥,多次進行中耕等等,以提高土壤之中氧氣含量。



能夠增產的馬鈴薯種植管理技巧

馬鈴薯除了平時的肥水管理恰當之外,使用一些管理上的小技巧也是能夠達到增產的目的。

  1. 去尾芽。馬鈴薯的尾芽成株之後,產量僅僅是項芽或者側芽成株苗的1/3。所以,切種薯的時候,應該對尾芽棄之不用。
  2. 去花蕾。孕蕾開花的時候需要消耗大量的養分,如此會對馬鈴薯莖塊的生長產生抑制作用。所以,我們可以掐掉花蕾,以節約養分,促進塊莖的生長。
  3. 葉面施肥。從展葉開始,每10天中向葉面噴施1次0.1%的硫酸鎂、0.3%的磷酸二氫鉀、1000倍的三十烷醇混合物,連噴3~5次,能夠顯著提高產量。



好了,以上是我個人有關於《有什麼方法能夠讓馬鈴薯增產?》問題看法,大家覺得怎麼樣?如果有不同意見或者對本人觀點有疑問的,歡迎評論指出來。


有點意思的事兒


有些農戶問,為什麼別人家的馬鈴薯能夠年年穩產、高產,自己家的要實現增產、高產卻特別難?

第一,這些農戶對馬鈴薯的習性沒有深入的瞭解和認識;第二,沒有選好合適的地塊和優質的種薯;第三,缺乏科學的栽培技術。

因此,要實現馬鈴薯的增產,薯界認為要做好以下選擇和管理。首先,選擇合適的地塊。馬鈴薯喜歡微酸性土壤,沙壤土質,冷涼氣候對馬鈴薯的生產非常重要。要是黏性土質,且有很長時間的高溫期,就不適合馬鈴薯的種植,因為超過29℃馬鈴薯就會停止生長。

其次,選擇優質、適宜當地種植的種薯。俗話說:“三分種子,七分管理。”好的種薯是增產的關鍵。另外,目前國內種薯品種特別多,一定要選擇適合當地種植的品種,譬如隴薯11號,就適宜在半乾旱地區、高寒陰溼、二陰地區及灌區推廣種植。

再次,科學的水肥管理。施足基肥,在苗期及時追肥,補充植株所需要的氮、磷、鉀營養元素,提高養分吸收利用率,促進植株均衡生長。

最後,做好病害防控。譬如高溫、高溼天氣非常容易得晚疫病,且發病快,對產量影響巨大。因此,各個生長期,要每天巡視觀察植株莖葉情況,一旦發現病害要及時打藥防治。

要是做好了以上四點,增產、高產、穩產不是夢想!


天下薯事,盡在薯界風雲!

您的關注、點贊和留言都是對薯界最大的鼓勵和支持,深為感謝!


薯界風雲


讓馬鈴薯增產的方法:施足優質基肥,選擇排水良好的沙性土壤或壤土起壟種植,合理密植,每畝用優質硫酸鉀複合肥50公斤加50公斤過酸鈣或者重鈣15公斤做底肥,生長期10天左右噴一次優質磷酸二氫鉀加硼鉬肥,結薯初期結合澆水每畝用衝施肥20公斤增加產量,為降低株高可噴施多效唑或縮節胺控秧加速著塊膨大增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