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大躍進」的鈞瓷歷史煙雲

50年代“大躍進”的鈞瓷歷史煙雲

新中國成立以後,在各級政府和領導的扶持下,經老藝人、專家、學者的艱苦努力,鈞瓷這一藝術之花更加絢麗多姿,大放異彩。

50年代“大躍進”的鈞瓷歷史煙雲

1949年,神垕鎮成立了人民工廠(後為地方國營禹縣瓷廠),到20世紀50年代鈞瓷的恢復發展迅速,初步解決了鈞瓷窯變的難題,除拉坯成型外,石膏模具注漿成型也被運用到鈞瓷生產中來,使鈞瓷產量和質量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50年代“大躍進”的鈞瓷歷史煙雲

1958年,在“大躍進”的影響下,鈞瓷生產只求數量不求質量,大放“高產衛星”,工人日夜加班“連軸轉”,改用100立方米大窯燒製單色天藍釉鈞瓷,即稱大窯藍,俗稱大火藍。

50年代“大躍進”的鈞瓷歷史煙雲

大窯藍釉料以進口鈷料為主,為追求宋代天青釉的效果,雖不及宋鈞之玉潤,但創造了難以形容的碧藍、海藍等雨過天晴器,形成了特定時代下特殊的藝術品。今人戲稱“運動瓷”,雖然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但在整個鈞瓷發展歷史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產量雖大,但生產時間短,是鈞瓷新生時期不可逾越的過渡。

  • 投稿/合作熱線:0374—2077979
  • 郵箱:[email protected]
  • 網址:www.chinatvhn.com
50年代“大躍進”的鈞瓷歷史煙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