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成長》讀書筆記:思維模式和成績的關係

《終身成長》第三章第一小節:思維模式和成績讀書筆記

閱讀目的:

問題:思維模式和成績有關係嗎?只聽過學習成績和個人的聰明程度有關,和個人後天努力有關,和家長的引導以及家庭氛圍有關,第一次看到思維模式和成績有關。

小節總結:這個章節主要用案例來證明觀點:思維模式和成績有很大關係,思維模式不同直接導致成績不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學生最終成績都比固定性思維模式的學生要好。

案例一:初中時期是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轉折點。學習科目增多,難度增大,而且孩子身體生理發育又開始蓬勃發展。兩者相會,就像冷熱風帶相遇必有雨,所以初中孩子會出現青春叛逆期。

有著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對待成績波動,不會直接定型自己太笨,而是尋找辦法解決問題。也不會把成績作為最終目標,她們會想著學到那些有用的知識。

怎樣讓初中的孩子學會用成長型思維來考慮看待問題?作者留了懸念,到後面章節專門講解。

《終身成長》讀書筆記:思維模式和成績的關係

第二個案例,是大學新生,尤其是醫學院的預科生。因為醫學專業學科難度很大。她們面料晦澀難懂的學科知識,沒人願意承認自己笨,大家都去積極努力學習。但是思維方式不同,學習方法就不一樣。關注重點也不一樣。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真看書學習,看一遍不懂,接著第二遍,甚至會去背書。她們關注最後的成績,也為身邊優秀的同學比自己強而感到深深的焦慮。

成長性思維模式的同學則恰恰相反。她們關注自己學到那些有用的知識,怎麼運用它,自己的同學則是自己學習道路上的同伴,不是競爭對手。面對學科難度,他們不會選擇從頭至尾一遍遍看書,甚至背書,他們會尋找其中的規律和方法,按照規律和方法再去一層層拆解其中的知識點,直到自己弄通弄明白為止。

《終身成長》讀書筆記:思維模式和成績的關係

案例三,電影《為人師表》的生活原型,傑米·艾斯卡蘭特堅持教授來自貧困區的拉美裔孩子大學水平的微積分。加菲爾德高中被認為是洛杉磯最差的高中之一,但是在老師的堅持之下,這些孩子的數學成績在全國數學考試中瑤瑤領先。1987年大學預修課程微積分考試,只有三所公立高中成績高於加菲爾德高中。

瑪瓦·柯林斯自己創建學校,專門收那些成績落後,留級的孩子。經過老師的教育,這些孩子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二年級可以背誦莎士比亞的作品。閱讀量非常大,一個學生六歲入學被認為智力底下的孩子,一個暑假閱讀23本書。

阿爾佛雷德·比奈認為,人的心智可以改變。上面的例子看出,確實可以。

第二個伏筆:這些老師將成長型思維模式付諸實踐的具體方式,我們在後面章節裡會講到。

《終身成長》讀書筆記:思維模式和成績的關係

金句:學習不該是一場競賽。

想要達成重要成就都需要明確的關注點,全身心的努力,無窮無盡的策略,還有學習中的同伴。這就是成長型思維模式能夠給予人們的,也是成長型思維模式可以幫助人們發展能力並結出豐碩果實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