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秦始皇真的姓趙嗎?

千千千里馬


題主,你搞錯了。

一、秦始皇真的不姓趙

秦始皇姓贏,名政。他為什麼姓贏?因為他爹姓贏,他爺爺姓贏,他的祖宗十八代都姓贏,他只好姓贏。

他沒得選。


二、秦始皇為什麼叫趙政

秦漢之前的人,既有姓,又有氏。姓是繼承祖宗的,氏則是從姓分化而來。就好比姓是一棵大樹,氏是樹上的枝枝葉葉。

舉個簡單的栗子吧。古代某人姓王,生了幾個兒子,兒子又生了一群兒子,大家都姓王。到了孫子再生兒子,這時,古代禮法介入了,三代以上必須另立支族,也就是另立山頭。

這第4代姓王的,姓不會變,但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氏。

氏從哪裡來?主要有以下方式:

  1. 以出生國名為氏,如生在宋國,可以為宋氏;生在趙國,可以為趙氏


  2. 以封地為氏,周天子或者諸侯王封了自己的邑,可以作為氏,如智氏,冀姓、高氏,領導秦國改革的公孫鞅,又叫商鞅,商就是他的封地。

  3. 以官名為氏,如太史、司馬

  4. 以職業名為氏,如庖(廚師)、陶(製陶)、車(造車)、巫(巫師)

因為秦始皇他爹贏異人,被秦國派到趙國當人質期間,生下了小秦始皇,所以趙就成了他的氏。

秦始皇既可以叫贏政,也可以趙政,都沒毛病。

三、秦漢之後,姓與氏統一,就沒這麼複雜了。

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大秦帝國,親自下命令,以後姓與氏統一,可以以姓為氏,或者以氏為姓,但只能用其一來做戶籍登記。

但是,每一個規定,執行都需要一段時間,從秦始皇頒佈命令,一直到漢朝建立,這套制度才完全實施。

到漢朝以後,每個人都只有一個姓氏了。

這下子真的方便了很多。以後人再也不用再為姓和氏搞來搞去,搞得頭大。

畢大費/文


畢大費


秦始皇姓嬴,先氏趙、後氏秦。姓和氏有什麼區別,為什麼又有兩個氏?且聽本人一一道來。

今天的姓氏是沒有分別的,而且一個人就只有一個姓氏,但是在商周時期不同。不但姓氏不同,也可以多個氏。姓和氏有什麼區別呢?簡單說,姓表示你的父系血緣,氏表示你的社會集團。比如楚國的公族都是姓羋,但國君以熊為氏,就是羋姓熊氏;旁系氏族以所屬集團為氏,比如屈原就是羋姓屈氏。

至於秦國也一樣,秦國是嬴姓,國君是嬴姓秦氏。注意,雖然《秦本紀》說秦是趙氏,但未必可靠,因為周朝以封邑為氏是常態,始祖非子雖然一度依附趙氏,但是從被封於秦開始,就應該是嬴姓秦氏。所以非子之後的國君有叫秦侯、秦仲、秦伯,都不會以趙氏稱,因為他們已經脫離了“趙”這個氏族集團。

至於秦始皇以趙為氏,這不代表秦國國君都以趙為氏,而是和他生長在趙國有關。《史記集解》說“又生於趙,故曰趙政。”秦始皇的母親叫趙姬,又是趙國人。秦始皇出生後沒有入“秦”這個氏族集團而是從母居住,所以應該是在“趙”這個氏族集團。《秦始皇本紀》稱為“趙政”是沒錯的。但從他入秦國後,就不再氏趙而是氏秦了。


林屋公子


講到先秦時代的姓氏問題,很多人的腦袋要大了。秦始皇究竟是姓嬴還是姓趙呢?究竟叫嬴政還是趙政呢?有耐心的朋友,且聽我細細道來。

1、秦始皇姓嬴,但不能叫嬴政

姓“嬴”名“政”,不就是叫嬴政嗎?今天看來是對的,但放在兩千多年前,是錯的。因為當時沒這個用法,姓與名是不合在一起用的。《日知錄》寫道:“考之於《傳》,二百五十五年之間,有男子而稱姓者乎?無有也。姓相當於是一個大家族,同姓的就是有相同的老祖宗,先秦時就有“同姓不婚”的傳統,這是符合優生學的。不僅僅是秦國王族姓嬴,趙國王族也是姓嬴,你幾時看過把趙盾叫成“嬴盾”呢?

今天我們講姓氏,“姓”與“氏”都等同了,但是在先秦是不同的。姓只是用來彰顯自己的血緣系統,氏是姓的分支。一個大姓之下,是可以分為很多氏,與名字合用的,不是姓,而是氏比如我們說孔丘,孔不是“姓”,而是“氏”。

知道先秦的姓氏原則,就曉得“嬴政”這個叫法是不對的,然而經過長期的以訛傳訛,改是沒法改過來了,但還是有必要知道其錯誤所在。現在電視小說無限制地放大這種錯誤,把秦國王族一律加上嬴姓,秦武王叫“嬴蕩”,秦昭王叫“嬴稷”,把扶蘇、胡亥統統加一個“嬴”字,這些都是無中生有的。不僅對秦王族如此稱呼,像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這些叫法都是不對的。

2、秦國王族是以趙為氏嗎?

持秦國王族為趙氏一說的觀點,有兩個證據。

其一出自《史記》的《秦本紀》,秦國的開國者非子“以造父之寵,皆蒙趙城,姓趙氏。”據史書載,嬴姓的始祖是大費,被帝舜賜“嬴”姓,大費是秦、趙二個王族的共同先祖。在周穆王時,大費的後人造父由於平定徐偃王之亂有功,被封於趙城,遂以趙為氏,成為趙國王族的先祖。值得注意的是,秦的開國者非子並不是造父的後人,只是親戚關係,當時由於嬴姓的名人不多,所以為沾造父的光,這一族的人也以趙為氏。

其二出自《史記》的《秦始皇本紀》:“(秦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及生,名為政,姓趙氏。在秦國曆代君主中,只有開國者非子與秦始皇兩人被提及是“趙氏”,其餘的人都沒有提及。

這兩位國君,一個在秦之初,一個在秦之末,難道秦國真的是以趙為氏嗎?

我認為並非如此。

秦始皇與先祖非子都是以趙為氏,並不是出於一脈相承,而純屬巧合。從非子到秦始皇,其中的所有秦國君主,都不用趙氏。

在先秦,姓一般是不會變的,而氏則是一直在變化的。“氏一再傳而可變,姓千萬年而不變。”在非子之前,其家族以“趙”為氏,沾造父的光,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非子之後,自己也成為一國之君了,還有必要用“趙氏”嗎?我覺得完全沒必要,因為造父只是非子一族的遠房親戚。從秦國開國後,我們就在史書找不到任何一個王族成員的名字冠以“趙”氏,除了秦始皇是例外。

3、秦國究竟以何為氏呢?

答案是,只有名,沒有氏。

這並不奇怪,從西周到春秋,絕大多數諸侯國的國君,都是沒有氏的。

比如齊桓公,有人叫他“姜小白”,史書是沒有這種叫法的。齊桓公成為國君前,只叫“公子小白”。同樣,晉文公當國君前,只叫“公子重耳”,並不叫“姬重耳”。

這裡就要說到先秦姓氏學裡的一個重要原則:國君無氏不僅國君無氏,國君的兒子也無氏,稱公子。

顧炎武在《原姓》裡寫道:“最貴者國君,國君無氏,不稱氏稱國。

”也就是說,要稱呼齊桓公的名字,應該叫“齊侯小白”,晉文公叫“晉侯重耳”,秦始皇當皇帝前叫“秦王政”。大家熟知的曾侯乙編鐘,其中的“曾侯乙”也是這種稱呼法。所以國君是沒有氏的。

但是也有例外的情況。在春秋時代,楚國就是個例外,國君一直使用“氏”,首任楚君是熊繹,楚武王是熊通。不過,楚國一直是比較邊緣化、蠻夷色彩濃厚,對中原禮儀並沒那麼遵守。

進入戰國後,魏、趙、韓三家瓜分晉國,田氏篡奪齊國,這四個諸侯國,都是大夫篡國,便把大夫的“氏”帶過來了。因此,戰國時代的楚、魏、趙、韓、齊等國的君主是有氏的,而秦國依然保持無氏的傳統。

秦王是沒有氏的,在登上王位前叫公子。比如秦武王即位前是“公子蕩”,秦昭王即位前是“公子稷”。公子的兒子,一般也沒有氏,稱為“公孫”。其他傳統諸侯國也一樣,比如衛國是姬姓國,

商鞅是公孫,稱為“公孫鞅”,並不叫“姬鞅”;他也可以用國名來稱呼為“衛鞅”。

講了這麼多,還是回到老問題上,為什麼秦始皇以趙為氏呢?

4、為什麼秦始皇以趙為氏,稱為趙政呢?

顧炎武的《原姓》中指出:“

諸候之子為公子,公子之子為公孫,公孫之子以王父字,若溢、若邑、官為氏。按照先秦姓氏傳統,諸侯的兒子稱公子,公子的兒子稱公孫,公孫的兒子就不好叫公曾孫,這個時候一般就要立一個氏了。

我們來看看秦始皇的情況。

秦始皇的父親是子楚(異人),祖父是安國君,曾祖父是秦昭王。秦始皇出生時,秦昭王還沒死,以姓氏傳統,安國君稱公子,子楚稱公孫,到秦始皇就不能叫公曾孫了,就要另立一個氏。

那麼秦始皇為什麼以趙為氏,稱為趙氏呢?

有幾種觀點:一是認為秦王族一直以趙為氏,這個我上面說了,不對的。二是認為秦始皇出生於趙國,以趙為氏三是認為秦始皇的媽媽是趙姬,所以就以趙為氏。

後兩種說法有道理,但不完整。我認為還有一個原因,是為了避禍。

秦始皇是公元前259年生於邯鄲,他一出生就遇到大事了,秦國大舉進攻邯鄲。當時趙國政府相當憤怒,打算處決秦國人質子楚(異人),作為子楚的兒子,如果小秦始皇落入趙人之手,也是死路一條。在呂不韋的幫助下,子楚逃出邯鄲。但是秦始皇太小了不好帶上路,趙姬帶著他度過六年東躲西藏、顛沛流離的日子在這種危險的環境中,秦始皇要是冠以“公子”、“公孫”的名號,豈不是找死嗎?最好的方法,是以“趙”為氏,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所以,我認為秦始皇以趙為氏,稱為趙政,乃是為了避禍。這個觀點大概沒有人提過,我是鑽研史料後,逐漸有這個判斷的,是不是有道理,歡迎討論。

漢代後,姓與氏逐漸混同了,合稱為姓氏,沿用至今。漢朝的開國者,都是一群平民百姓,沒有什麼偉大的先祖可以吹噓,自然不感冒先秦那套以姓氏定尊卑的傳統,所以才有“嬴政”這樣叫法。這種錯誤的稱謂,反正叫了兩千年,現在去糾正它,反而令人不適,你非要叫秦始皇為趙政,大家聽了只會懵懵地想:趙政是誰呢?以訛傳訛,傳久了,訛的也變正了。但是作為歷史研究,正本清源,還是有必要的。



回望五千年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守護大中華縱橫捭闔的血脈精魂。歡迎關注“君山話史”。


君山話史


呃,秦始皇並不姓趙,產生這樣的誤會原因可能有兩個,第一,秦國和趙國祖上同源;第二,秦始皇的生母是趙國人。

秦國和趙國王室祖先都是商紂王臣子飛廉的後裔,飛廉有子惡來、季勝,惡來四世孫秦非子替周孝王養馬有功,被封為附庸,非子四傳至秦莊公,因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晉升諸侯,即秦伯,驅逐犬戎後盡得周原故地,遂成強國。

季勝四世孫造父為周穆王車伕,因功被封為趙(今山西洪洞)大夫,後趙歸晉國所有,造父子孫為晉國陪臣,仍世襲趙大夫,至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和韓、魏一起瓜分晉國,被周王封為諸侯。

飛廉是大禹的臣子伯益之後,姓贏,因此秦國和趙國都是贏姓國家。但先秦不僅有源自母系時代的姓,也有源自父系時代的氏,後者更重要和更常用,趙國始祖以封地為氏,是為趙氏,而秦國以何為氏眾說不一,一般認為以國名為氏,即秦氏。

從廣義上講,也可以說秦始皇和趙國王室同姓,但此時已經是戰國末年,姓氏逐漸合一且氏後來居上,按照一般人的看法,也可以認為秦始皇和趙王遷“不同姓氏”,說秦始皇姓趙則更是無稽之談,第一個以趙為氏的造父和秦的始祖要往上屬五代才能追溯到同一個人身上。

秦始皇的母親是其父秦異人在趙國首都邯鄲做人質時娶的,稱為趙姬,但趙姬只是出生在趙國,並不一定姓趙,唐代司馬貞《史記索隱》援引趙國史書《世本》殘片記載,稱秦始皇的初名為“趙政”,但這個“趙”並非姓氏,而是出生地和母親故鄉的簡稱,司馬貞自己註釋也說“生於趙故曰趙政”,因為父親異人(子楚)回國不久即繼位為王,繼位後不久又去世,趙政成為新的秦王,繼位後便把名諱定位單名“政”,即秦政、嬴政,原本最多隻能算名字一部分的“趙”再無蹤影,說他“原本姓趙”就更是不著調的說法了。


陶短房


首先,因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所以就爭論很大,有好多事件都有具有創造性的,空前絕後的,第一的。也是後來爭論最大的皇帝之一,因此,他的身世和姓氏也是後人爭論不休的焦點。關於他的身世和姓氏也就是正史記述和民間的野史記述,兩個版本,對於這兩個版本各佔其一吧,究竟是姓秦還是姓趙,也不是那一個人說了算的,畢竟那是兩千多年前的事了。我個人的觀點還是尊重正史吧,就是秦始皇,而不是姓趙的了,也不可能姓趙的,我們只當把野史當做傳說看待就是了,沒畢要再爭論了。就說到此吧,謝謝師友們的閱讀。





夜無眠158725182


不是。秦始皇姓嬴,名政。

說秦始皇姓趙的,主要是因為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及生,名為政,姓趙氏。”也就是說,秦始皇之所以姓趙,是因為他的父親秦莊襄王當時在趙國做人質,而秦始皇生於趙國,因此便“姓趙氏”。

其實這句記載完全不通,有許多問題,首先的一點就是司馬遷已經將姓和氏相混淆了。顧炎武就曾經說過:“姓、氏之稱,太史公始混而為一。”先秦的時候,姓和氏是有別的,姓族和氏族也是有相當大的區別的。比如晉國和周王室雖然同為姬姓,但是顯然屬於兩支不同的氏族。又比如,秦國和趙國都為嬴姓,但是他們也分屬不同的氏族。這種姓、氏有別的情況,在先秦還是相當嚴格的。但是到了司馬遷的時代,就已經將其混淆了,所以才出現秦始皇姓趙氏這種有點莫名其妙的記載。其次的一點就是,秦、趙本為同姓,都為嬴姓。趙的始封是周穆王的時候,造父因有功而被封在趙這個地方,因此這支嬴姓之族便以趙為氏。趙氏在晉國成為勢力龐大的卿族,先後出現了趙衰、趙盾、趙武這樣的人才,最終三家分晉,趙氏也有了自己的國家。所以也可能是因為秦、趙祖上同源的關係,司馬遷才說出秦始皇姓趙氏這樣的話來。但其實並不是的,秦始皇姓嬴,不可能姓趙。


識小錄


古代姓與氏的關係,其他網友已作了回答,我就不重複了,只表明自己的看法。歷代文人津津樂道秦始皇姓趙,無非是說其不是秦王室的血統傳人,而是呂不韋的私生子,這已經被證明是站不住腳的慌言。我讀歷史就得出一句話,萬萬不可得罪讀書人。………“文以儒亂法”,韓非子說的一點沒錯。



武丁仗劍決雲霓


秦始皇生於戰國時期,故而以趙為姓氏,姓趙氏名政。

秦為嬴姓趙氏,戰國末演變為“姓趙氏”,故秦始皇當曰趙政而非“嬴政”。

但是後世或出於誤解或為有別於趙國之趙姓,或者秦始皇一統六國為顯示高貴,乃承襲祖先贏姓。叫秦始皇為“嬴政”。

由此我個人認為:究竟秦始皇叫贏政、趙政都已經不是很重要了。也許兩個名字都有叫過,時期不同罷了。統一六國前姓趙,統一之後改回贏姓。子嬰等等都是姓贏,就雷同於楚國王室獨佔熊姓一個道理。就如同現在的明星都有幾個名字。要知道我們的這個始皇帝可是不簡單,皇帝這個稱呼生生造出來,自稱“朕”的。一家之言難免偏頗,只供茶餘飯後談話之資。


海天玄宇


《史記·秦本紀》有記載說,造父因為為周王室平徐偃王叛亂有功,被周穆王封在趙城,於是同屬飛廉家族一脈的惡來革家族就是“皆蒙趙城,姓趙氏”。

在“秦本紀”末尾,太史公寫道:“秦之先為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秦以其先造父封趙城,為趙氏。”,結合起來看,秦始皇應該是“嬴姓趙氏”,這麼說兩個姓氏你都可以叫,你可以叫他趙政,也可以叫嬴政,可能覺得叫他嬴政更尊貴吧!

但有必要說一點的是,在漢以前,大家都稱氏而不稱姓,舉個例子吧,屈原是羋姓屈氏,但沒人叫他羋原,都叫他屈原,到漢以後,姓氏才漸漸混淆。


林夢佳期聊歷史


先說觀點,不姓趙,但可以叫他趙政,這個趙意思是他出生在趙國。以商鞅為例子他最早被叫做公孫鞅,指他是貴族出身,後來又被叫做衛鞅,指他來自衛國,最後又稱他為商鞅指他被封在商地。在春秋戰國時期身份,出生地,封地都可以作為對一個人的稱呼。畢竟姓名的最大作用就是區分個人。回到秦始皇的話題,你可以叫他嬴政,嬴姓是秦國王族的姓,是他們作為商朝大臣惡來後裔的證明。也可以叫他趙政,指他出生在趙國。最後強調一遍秦始皇絕對不姓趙。另外秦國王族嬴姓趙氏和趙國王族嬴姓趙氏的問題太複雜,要從上古時期說起,篇幅有限,暫時就不敘述了,如果題主有興趣可以私聊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