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风物:国风,扇之美

夏至风物:国风,扇之美

扇子作为送风的凉友,自儿时起便同西瓜、凉席、遮阴的小院一起,成为了我夏暑时节的必备记忆。

幼时常去乡下的姨妈家玩耍,一把老旧的蒲扇,是农家夏日的标配。

老爷爷坐在自家的小院门口,一边吃着自己种的西瓜,一边手摇蒲扇轻送凉风,炙热的阳光雕刻在老人褶皱的脸上,耳中蝉鸣不断...

这动人的画面似是时光静止,缓慢悠闲,唯有手中的蒲扇把时间左右轻摇。

这是扇子在我的生命里留下的片刻记忆。一直以来扇子在我的印象里只是夏日里必备的送风器物,谈不上有何独特地印象。只是在回忆旧时光的时候,画面里的一件陪衬。

夏至风物:国风,扇之美

但真正地认识扇子,是从偶然看到的“怀袖雅物”四个字开始的。

初识这四字,不知所指何物,只觉得读起来有些许风雅。遂查阅词解,方知指的竟是平时不甚留意的扇子。

对于扇子的起源,一直未能有明确的说法,有说来自彼岸的大和民族,对此我个人有所存疑。且不说大和的悠久文化大多习自中唐,但就历史底蕴而言确实相去甚远。

在中国的古籍文献中,对于扇子最早的记录是源于“伏羲女娲结草为扇成婚”的记载。

传说上古神祇女娲抟土造人,随后伏羲制定了严格的婚娶之礼。古代女子春秋战国时期即有举扇遮面成婚的礼俗。

舜帝制“五明扇”,殷商有“雉尾扇”,战国有“便面扇”,这些都有迹可寻。

夏至风物:国风,扇之美

以前,人们使用扇子多以团扇为主。

团扇因形状团圆如月暗合中国人合欢吉祥之意,又名“合欢扇”。又因其由丝织物制成,故又称“纨扇”或“罗扇”。

像林黛玉、芸娘这样的安静女子,手执一把半遮面的小巧纨扇,行止间尽是大家闺秀的温婉娴静。

折扇是自南北朝以后开始有的。折扇即趁手又便携,扇面与中国传统书墨艺术相结合,风雅好用。因此折扇也被称为文人扇,是为揣在怀中的文雅,最合“怀袖雅物”之意。

夏至风物:国风,扇之美

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这是白居易的悠闲夏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飞灰烟灭,这是东坡先生的万丈豪情;“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生气时拿他出气。”这是宝玉对晴雯小女儿情怀的成全。

一把小小的扇子,道不尽的千古风流情致。

双环结成连理枝,舒卷随人意。半轮秋月明,一片春云腻。到手时清风阵阵起。

开合清风纸半张,随即舒卷岂寻常?盈盈一扇间,扇来的是几许清风伴着诗意。

中国人的精致与文雅,便是叹过了紫檀的椅子和云锦的繁华后,落在这随手可及的小物上的眼光。

夏至风物:国风,扇之美

日晒时可遮蔽阳光,行路扬尘时可掩面避秽,扇面的墨宝,诗画相映,落红泥纂印,小巧精致。炎炎夏日清风拂暑,开合之间一派大儒风范。

一把小小的折扇,便是一种独属东方的审美和情感表达。

夏至,夏至,仲夏如期而至。古时人们相赠扇与脂粉,予人度夏。

而今你的手边是否还藏有记忆中的这把送风凉友呢?

夏至风物:国风,扇之美

夏至风物:国风,扇之美

本文由尔雅慢生活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