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的生日和年龄为何透着诡异?

mongchan



红楼未完,虽然曹公在开篇里说“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但前八十回中,依然有不少前后矛盾之处,今天就分析一下贾母生日的矛盾。

人只可能有一个生日,但在不同版本的红楼梦里,贾母竟然有两个生日,这两个生日一个在正月一个在八月,很多人搞不懂,贾母的生日到底是哪天?

原文中明确描写贾母生日的情节,在第七十一回里,这一回开头写到“因今岁八月初三日乃贾母八旬之庆……”

从这句话我们很容易得出,贾母的生日是八月初三,这个是没错的,不然不会专门放在这一天为贾母过八十大寿,但很多人对此有疑议。

有人说贾母这天是“八旬之庆”,并不代表她一定是过八十整寿,也不代表她的生日一定是八月初三,可能这一天是一个什么节日,比较吉庆,所以选在这一天。

这些解释都太过牵强,因为脂砚斋批语里明确提到了“叙贾母开寿诞”,什么是“寿诞”?自然是生日,第二十五回里就说“原来次日就是王子腾夫人的寿诞”,很明显,“寿诞”就是指生日。

不仅如此,原文还多次提到“今日老祖宗千秋”,贾琏跟鸳鸯借当时,也曾说“这两日因老太太的千秋,所有的几千两银子都使了。”什么是“千秋”?在这个特定的语境中,指的正是一个人的寿辰,也就是生日。


所以,根据这段描写,我们基本可以确定,贾母的生日就是八月初三这一日,但原文第六十二回中的一处描写,提到的贾母的生日,并非八月初三,而是另有所指。

这一回宝玉等人过生日,众人聊起大家的生日来,探春忽然说到了众人的生日,其中有一句“过了灯节,就是老太太和宝姐姐,他们娘儿两个遇的巧。”

从这段话里我们知道,贾母和宝钗的生日是在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后,而宝钗的生日是正月二十一日,探春又把贾母放在了宝钗之前,可知贾母生日应在正月十五和正月二十一日之间。

即便探春是出于对贾母的尊敬,将她放在了宝玉之前,但根据这段文字来看,贾母生日是在正月里,这跟前面说的八月初三明显矛盾,到底哪个生日贾母真正的生日呢?

有意思的是,探春的这句话在不同的版本里各不相同,多数版本说的是“老太太和宝姐姐”(脂评本),有版本作“姨太太和宝姐姐”(庚辰本),还有版本做“大太太和宝姐姐”(程乙本),到底哪个更可信呢?

既然前面我们已经确定了贾母生日是八月初三,那么这个正月又是怎么冒出来的呢?贾母的生日没有可能是正月而非八月呢?我以为没有可能。因为贾母八月初三过八旬之庆,办的很热闹,且过后不久就是中秋和重阳,显然这个生日是确凿无疑的。

那么为什么,有些版本里,探春口中正月出生的有贾母呢?我想有两种可能,曹公在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过程中,修改了贾母生日,但这一处忘记修改过来,就成了“漏网之鱼”这个可能性很大,比如原文中关于巧姐儿和大姐的误笔、关于袭人和珍珠的误笔等。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探春口中说到的不是老太太贾母,而是大太太邢夫人或姨太太薛姨妈,从关系上来说,邢夫人和薛姨妈与宝钗都属于娘儿两个,这个也说得通,但“大”“姨”与“老”字在字形上并不相似,所以误抄的可能并不大,应该是曹公漏笔更为可信。

到这里可能还有人有疑问,按照时间线来推算的话,刘姥姥二进贾府时,说自己七十五岁了,贾母说刘姥姥比她大了好几岁呢,可知当时的贾母没有刘姥姥大,刘姥姥七十五,她小刘姥姥几岁,估计只有七十岁左右,但到贾母生日一回,不过只有两三年的工夫,却成了“八旬之庆”,这显然是矛盾的。

如果严格地按照时间推断,过八旬之庆时的贾母,可能最多也只有七十五岁左右,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即是贾府子孙提前为贾母过八旬之庆呢?这个可能是有的,很多地方的习俗,习惯给老人提前过整寿,所以贾母很有可能就是在未到八旬的前提下,过了八十大寿。

还有一种可能,我们都知道,红楼梦里的时间线是有些混乱的,比如黛玉进贾府时才六七岁,到了薛姨妈带宝钗进贾府时,原文情节仅仅只隔了一夜,但按照钗黛年龄推算,宝钗时年十三岁左右,她比黛玉大了两三岁,黛玉应该是十岁左右,这跟她七岁左右的年龄就有三年的误差。还有惜春、巧姐等人,似乎永远都长不大……

也许这是曹公有意放的一幕烟雾弹,就是不让读者对号入座,所以众人的年龄写的是虚虚实实,并不真切的,所以贾母的八旬之庆,中间可能短了几年,就很好理解了。

虽然年龄可能是虚的,但每个人的生日却是非常准确的,年龄可忽大忽小或恒定不变,但生日只有一个,无法前面是这个生日,后面是另外一个生日,所以只能有一个。贾母的生日,从情节上来看,只能是八月初三,而不是正月。


少读红楼


贾母年龄生日研究

读小说《红楼梦》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贾母的年龄和生日有些混乱。



第三十九回 ,刘姥姥进大观园和贾母的一段对话。大致就是贾母问刘姥姥今年多大年纪了? , 刘姥姥告诉贾母自己已经75了。贾母向众人道: 比我大好几岁呢.我要到这么大年纪,还不知怎么动不得呢。大好几岁是多少呢,至少也得有三四岁以上吧,当时贾母年龄大概在70岁上下。



第七十一回 ,主要的故事中心是八月初三日为贾母80大寿的豪华壮观。据专家仔细研究分析,第七十一回和三十九回相隔三年,这时贾母应该是75岁左右岁。



还有一段对话可以推算贾母的年龄。

贾母也笑道:“可是,我那里记得什么抱着背着的,提起这些事来,不由我不生气!我进了这门子作重孙子媳妇起,到如今我也有了重孙子媳妇了,连头带尾54年,凭着大惊大险千奇百怪的事,也经了些,从没经过这些事.还不离了我这里呢!

这段对话和贾母见刘姥姥是同一个年份,此年为嫁到贾家54年,按当时女人结婚年龄估算,当时也就70出头。符合贾母和刘姥姥对话时所说的年龄。另外,如果从过80大寿一回推算,贾母应该是23岁结婚。

第三十五回 其中原来有个故事: 那宝玉闻得傅试有名唤傅秋芳,也是个琼闺秀玉,常闻人传说才貌俱全,虽自未亲睹,然遐思遥爱之心十分诚敬,不命……目今傅秋芳年已23岁,尚未许人.所以那个年代23岁结婚基本没有,所以,贾母当年应该70岁出头是合理的。



第六十二回 ,有个情节是“过了灯节,就是老太太和宝姐姐,他们娘儿两个遇的巧.三月初一日是太太, 初九日是琏二哥哥.二月没人”。此处和八月初三给贾母过80大寿有矛盾。生日似乎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年龄。



经专家分析 第八十回结束时,贾母应该是74岁,生日为八月初三。那么第七十一回贾母生日怎么来的的呢?如果是作者有意为之,贾家请来了很多王爷,王妃,诰命等等,是贾家的作造成贾家走向了快速破败


7老师262366556


史太君和秦可卿两个角色,隐写的是同一人,即:孝庄文皇太后。作品只不过先写出史太君的葬礼,然后,再叙其故事。史太君的生日,就是冯紫英前往秦可卿的棺木生长之地铁网山的日期,即:三月二十八日。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史太君和刘姥姥两个亲家,一问一答,几句对话便露出史太君活到七十五岁去世。

贾府为史太君过八十大庆,是在林黛玉重建桃花社之后的事。史太君的八十大庆寿筵,实则是作者给他延寿。八月初三日,实际并不是史太君的生日,因此,作者将庆寿筵的重点放在二十八日来写。初三日这一天,糊里糊涂的就过了。作品只是提到一句:初三日是贾珍、贾琏。


宝玉过生日时,作品提到:过了灯节,就是老太太和宝姐姐,他们娘儿俩个遇得巧。

宝钗的生日是正月二十一日,可是,这天,史太君特为宝钗过生日,但从没提到也是自己生日的事。这就说明,正月二十一日,既不是宝钗出生的日子,也不是史太君出生的日子。“灯节”、“生日”,另有隐意。

史太君(秦可卿)原型是孝庄文皇太后,而皇太极又是奴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因此,皇太极老婆孝庄,就被作者喻为“八月”。孝庄文皇太后一生共陪伴了三位皇帝,三位皇帝被作者喻为“三日”。因此,作者将史太君八十大庆的日子定在八月初三日。

宝钗原型是被顺帝废掉的皇后(降为静妃),是史太君的儿媳。所以,作品将史太君和宝钗当作娘儿俩,还将他二人设置为同一日生日,即:灯节过后的二十一日。


夜舞风花雪夜



贾母的生日和年龄并没有透着诡异。但无疑《红楼梦》在贾母的年龄上,是错误的。

我分析过,贾母所谓的八十大寿应该是七十岁大寿。之前分析的观点今天不用。就再说一下其他两点。

第一,古人结婚早,但贾母子孙较年幼。

荣国府贾母最年长的孙辈是元春,贾珠和贾琏。这三人在《红楼梦》只介绍了贾琏的年龄,二十出头。那么元春和贾珠也只可能稍大一点。按照古人结婚的年纪。二十岁的孙子,贾母只可能是六十出头,不会再多了。更别提贾宝玉,迎春,探春他们。



第二,贾母交代了自己的年纪。

贾母两次说了自己的年纪。第一次刘姥姥来,贾母问她多大。刘姥姥说75岁。贾母就说比我还大好几岁。这表明贾母很可能不到70岁。

第二次说年龄是贾赦讨鸳鸯后。贾琏又一次撞上来,贾母笑骂:…我进了这门子,做重孙子媳妇起,到如今我也有了重孙子媳妇了,连头带尾五十四年…

这就说的非常清楚。贾母嫁进贾家只有五十四年。古人十五岁左右结婚才是正理,真要像傅秋芳那样二十多岁还没嫁的一定是小门小户。不可能出现在贾家和史家这样的公侯世家。所以贾母嫁进贾家的时候最多十五岁。

这样看四十七回时,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表明贾母应该六十九岁更合理。后边生日过的是七十岁而不会是八十岁。

我认为贾母的年龄是后边续书的时候作者会错了意,后改的。因为八十回后写元春薨了的时候四十三岁。这是扯淡的。元春还在家里教育过贾宝玉。元春进宫也不可能超过十六岁。这样元春姐弟也就差十多岁合理。那么元春死的时候,贾宝玉薛宝钗三十了?

所以只要细心对比就知道。贾母的年龄是被篡改过的。应该是七十岁,而不是八十。我也不同意是七十多岁的普通生日。曹雪芹也是着重描写了贾母的生日,不可能是一个普通年岁的生日。整数生日更合理。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欢迎关注。欢迎吐槽。


君笺雅侃红楼


看见这个问题,我想起来一件事情。

这件事情要从我刚结婚的时候说起,我结婚第四年,母亲就把她的工作给了我,我祭拜天,地,祖宗等以后。

母亲告诉我每年的腊八节那天,要去三六里一趟,要早早走,去的前三天,要斋戒,沐浴三日。

第四天进入三更就出门儿,我带着两个伙计,手里拎着两个食盒,母亲说“只踩月阴处,不踩月白处,”这里不细说……

到了那个地方,我把食盒里的菜拿出来放到石桌上,坐下等着……

来吃饭的那个人一身白衣,一头白发,皮肤褐色,脸色苍老,他也不说话,只是埋头儿苦吃。

等他吃完,我收拾了再走。

到了十年头上,这人还是那样,一年只送一次饭,他不说话,我也不说话,后来我给母亲提起这件事情,母亲才说那人可以给他说话,我这才每次去,都会给他说会儿话。

我给他送饭送了五十一年,他都没变过,那么你们猜猜他多大了。

不细说,信就信,不信拉倒。


紫泽锦言


不要在红楼梦里太在意时间线问题,红楼梦的时间线整个都是混乱的。不止贾母,元春和黛玉的年龄线也是混乱不堪。其实仔细琢磨的,许多角色比如宝钗,惜春,巧姐等时间线都有过。

贾母前面有人说了我就不说了,扯几句元春和黛玉。

先说元春和宝玉这对儿姐弟的年龄差问题。在说两人关系时候,宝玉和元春“情同母子”,而且宝玉念书识字都是元春教起来的,这说明元春起码比宝玉大得多些,长姐幼弟,俩人年龄差起码有个七岁八岁才合理。然而又在一开始冷子兴口中提到“头年生了位小姐,竟是大年初一生的(元春)……次年又添了位公子,竟是更齐了……嘴里竟衔了块儿晶莹剔透的宝玉(宝玉)”这么说,俩人年龄差只有一岁。所以元春只比弟弟大了一岁就能“情同母子”,教宝玉识文断字。。。不愧是能当贵妃的女人!再往后看,元春是“虎年过去兔年来到”那会儿死的,死的时候45岁,而宝玉这时候还没结婚,平日情节描述里,大观园里诸位也都是一副青春靓丽少不更事的模样,最多不过十七岁。这么算,宝玉元春姐弟俩的年纪差又能拉大到二十多岁,倒是挺符合“情同母子”了。

再说黛玉。黛玉进贾府时候究竟多大年纪,这一点就是个未解之谜。宝林初见,对林黛玉的外貌描写表示这起码是一个已经开始发育的年轻女孩子,最小也是十二三岁吧。但是安排住处时,又安排黛玉和宝玉都在贾母那里住下,“等来年开春再议”。没安排单独院落也没有男女之防,可见这俩还都是没发育的孩子。再换个角度说黛玉进京是因为母亲过世,没了依靠。而黛玉母亲过世时间说的很清楚,六七岁时候就没了。黛玉在葬礼后就来投奔贾家的话年纪应该也就六七岁,总不能坐船从苏杭到京城跑了五六年。但是在脂评本里,黛玉进贾府后的描述,被认为是暗指黛玉是来选秀的。毕竟黛玉也是不裹脚的旗人,十三四岁参加充实后宫的选秀很正常。而且林黛玉因为母亲死了就来投奔贾家本身就很不正常,她爹这时候还活的好好的啊!林如海病逝,黛玉奔丧是后来的情节了。试想一家三口(黛玉没有兄弟姐妹这是确定的),母亲过世后,女儿不应和父亲相依为命么,怎么忽然又抛下父亲跑去京城投奔外祖母了?所以黛玉进京选秀说是比较靠谱的。但是这么算,黛玉进贾府应该是已经十四岁左右了。

仔细推敲的话,红楼梦里时间线混乱的还有不少人。比如万年不长没没存在感的惜春和巧姐,分不清楚到底是比宝玉大还是比宝玉小的宝钗等。可见这些人都是有生活原型存在,但又是作者生活中许多人的杂糅拼接,所以时间上出现了混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