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程童美家长课堂: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你交流?90%的家长都不知道

童程童美家长课堂: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你交流?90%的家长都不知道!

其实现在很多孩子都懂得孝顺,他们的心中很爱他们的父母,但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总是满心期待地想和父母分享一些事情,却被父母的反应熄灭了分享的欲望。

同样的很多父母也觉得孩子越大越不和自己亲了,往往话说不上几句,孩子就不想理自己了,父母说这样,孩子偏要说那样,总是和自己对着干,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沟通了。

童程童美家长课堂: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你交流?90%的家长都不知道

是的,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当孩子到了青春期再一直到进入社会,都会有这样的情况。首先要说明的就是,这绝不是个例,更不是你的孩子不爱你,不尊重你。

这是父母与孩子的一个很常见的矛盾,就是父母对有关孩子信息的了解需求和对孩子的信息给予,与孩子对父母的信息供给和对父母的信息接受之间的失衡。简单地说,就是家长想知道,孩子不想说,孩子想说的,家长听不进去。

父母对于孩子的衣食住行、冷暖健康最为关注,常常在这些话题上喋喋不休。而处于青春期和刚刚进入社会的孩子,穿衣有了个人的喜爱,食物也有自己的要求,他们根本不再需要父母这方面的关心。他们想和父母分享的更多是他们的见闻,对于世界的更多认知。

处于时期的孩子是人生的高速发展期,他们往往有很多的事要做,有自我的兴趣爱好,有很多人际关系需要处理。

从客观上来看,他们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像小时候一样,依然把父母当做情感依靠和生活的中心了。这是一件好事,说明你的孩子正努力融入社会。

童程童美家长课堂: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你交流?90%的家长都不知道

另一方面,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经验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慢慢超过父母,他们不再依赖父母知识、经验来解决他们的问题。甚至,认识到了父母对于一些问题的认识,未必那么正确。这种阶段,建议父母多听取孩子的意见,不能够要求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事。

当孩子出现这方面情况的时候,作为父母就应该转化方式了。简而言之就是多了解孩子愿意倾诉的话题,关心他真正需要帮助的事情。

反则就会出现,有些孩子在态度上明显对父母冷漠、疏远。把有关自己的信息的坚壁清野,朋友圈屏蔽父母,电话里欺瞒父母,为的就是不让父母知道更多得事情,因为他们放弃让父母理解他们。在他们的思维里,父母只会责怪自己的行为,而不会试图理解。

这类亲子沟通和信息分享状态下,亲子关系不和谐,双方都感到不同程度的痛苦。父母们不解、委屈、失落、并且焦虑。

童程童美家长课堂: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你交流?90%的家长都不知道

从父母的角度讲,自己恨不得心都掏给孩子,与孩子沟通,无非是想知道孩子的安危,目的也是表达关心,或者提供建议希望帮助孩子人生道路走得更顺。可是,孩子为什么就不领情呢?

因为父母习惯了居高临下,因为没有意识到孩子已经成大,有了独立的思维,父母在与孩子的交流中,仍然先入为主,轻易论断,并且否定孩子的观点。.

有些父母还没有听完孩子的话,就已经得出了结论。久而久之,亲子交流就成了父母教训孩子的课堂。可孩子认知不同,我们无法判断父母正确还是孩子正确,但这种没有话语权的交流,对于孩子来说不如不交流。

有的父母愿意当“事后诸葛亮”,在孩子出错后,表达出沮丧的时候。家长不懂得开导,却还强加所谓的教导,常说的是“我早就给你说过了!”

有的父母喜欢在孩子说话的时候,打断孩子;或者听孩子说话时三心二意;或者孩子一个话题还没有讲完,就扯到另一个话题;或者问些与当前孩子兴致勃勃讲的话题无关的问题,发表风马牛不相及的评论。

童程童美家长课堂: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你交流?90%的家长都不知道

在我看来,这两点就是最大问题。当交流中,孩子完全失去了话语权,话题永远是父母想要了解的,而不是自己感兴趣的。那这样的交流,只好放弃。

实际上,有些孩子在与父母交往中,学会了不报告坏消息。道理很简单,符合人避害的本性,是曾经的结果不满意的表现。

他们往往都有受到责骂、批评、嘲讽的历史经验。

孩子犯了错,需要父母帮助解决。孩子向父母求助,得到的不是帮助,而是一顿臭骂;

孩子情感上遇到问题,他鼓起勇气开口,想要父母给他正确的方向,得到的却是父母的不理解和不着调的论调;

孩子遇到一件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事,或者完成了自己觉得很自豪的事情,他兴高采烈地和父母分享,结果父母说这有什么了不起,你吃饭了么?

这时候,孩子感兴趣的这件事才是他的全世界,你作为父母只知道吃饭了么。常常是这样的体验,孩子就放弃了与父母交流。

童程童美家长课堂: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你交流?90%的家长都不知道

1.家长应做些改变,不要一天到晚打听孩子的学习成绩。

多关心孩子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与孩子谈谈校园的趣事,这样便于和孩子谈到一块儿,使谈话氛围更轻松愉快。在这期间,顺带着问一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这样孩子就不容易反感了。

2.多问开放性问题。

针对家长对孩子什么情况都问导致孩子产生反感的情况,家长可以有选择地问,多用开放性的问题问孩子,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有选择性地讲。

3.转变视角,放弃居高临下的态度。

多表扬孩子,不论孩子在家里或在学校有任何好的行为,都夸奖一番,以便于孩子更多得做出好的表现。

家庭教育的本质,不是教化,是交流与理解。能让孩子释放负面情绪的家庭,温暖有爱;懂得聆听的父母,才懂教育。

童程童美家长课堂: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你交流?90%的家长都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