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老师让学生数一亿粒米,并且让家长送到学校,你怎么看?

TBC三修德


别妖魔化“数1亿粒米作业”了!题目的精彩超乎你的想象

对于“数1亿粒米作业”,网络上大多是批判之声,一些家长和网友附上了各种做惊讶状的表情包,以及“一粒一粒数”、“第二天早上用食品袋打包好带回学校”的截图,以示这个数学老师真的是疯掉了,作业是折磨家长的奇葩作业。另外,还有专家给出一亿粒米大约有50斤一袋的大米80袋,实在没法送到学校去。还有专家型家长给出了“一秒数一粒,都要一亿秒,约合1157.4天”结论,以示“一粒一粒数”的教学指示愚蠢。

在对“数一亿粒米作业”网络声讨浪声中,我们也看到了数学老师被迫说出了“可能我估计错了米的重量了,明天不用带回学校了”的道歉之声,这似乎再次坐实了老师的愚蠢,她出了一道不可解决的题目。但我们还看到了老师这样的回复“如果没有做完可以周六周日再完成”。也就是说,有同学已经完成了。

实际上,老师所出的这道题根本没有出错,是符合相关标准的好题目。理由如下,

第一,一些家长一眼看出来了——“这绝对是小学四年级的题目”,这说明,他们的孩子也都做过,并不奇葩。

第二,据可靠消息,这道题目不是老师的原创,而是数学课本上面的题目——既然是全省乃至全国课本上的题目,就是经过教材编委会深思熟虑的结果。

第三,这道题的本意,在于让学生学会估算——想在上课之前请学生们去了解一下100粒米的重量究竟是多少,从而为后面感知一亿粒米的重量做准备。目的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中去感受大数目的实际大小,积累数学经验,培养学生的数感,在与他人合作探索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另外,学生所学的课程为《亿以内数的认识》。如何让学生了解一亿的概念呢?数一数呗。可是,老师的本意也不是让孩子们全都数完了,“一粒一粒数”的意思是一开始数出100粒米或者一杯子米粒看多少等,以此作为标准,通过除法了解一亿粒米的多少。还有,课本上刚刚讲解过升、毫升、杯子的容量单位,有多少粒米,进而了解一亿粒米需要多少杯子,多少袋子等等。总而言之,这道题目可以一题多解,可以锻炼孩子的发散思维,增进家长和孩子的感情,是一道教材编委会审核过的好题目,并不奇葩。

还有家长指出,三年级让数一万粒黄豆或花生米,100粒装一袋,1000粒再装一大袋,最后装成10000粒。这个题目让学生体会到了万的概念。你如何认为呢?欢迎留言。


趣闻怪事天天见


老师的苦心,家长的不解,造成了莫大的误会

刚开始看到这个作业的时候,也是大吃一惊:居然会有这么奇葩的作业,不是要难为那些学生家长吗?

但是接着看看四年级学习的内容——《亿以内数的认识》,这个“亿”的概念并非能够用实物来表现出来的,也是孩子们想象不出来的,但是这个一亿是多少的范畴孩子们还是要有的!

所以这个老师就“煞费苦心”的想到了“1亿粒大米”的作业,目的是帮助孩子们正确认识这个概念,希望孩子们发挥想象,并不是真要拿出1亿粒米。

事情的发生大概就是那种“你说的和我理解的不是一回事

事情一出,不单单是家长都疯了,网友跟着也是发了疯:

其实,经过现场采访该老师,发现她原本的意图和家长理解的不在一个轨道上,她说:初衷是让孩子先数出100粒米,了解大概有多少,那么10个100就是1000,如此类推,估算和想象出1亿粒米,感受1亿是多大的数字,而不是真的去数1亿米粒。

而且据说在班里,已经有10个同学完成该作业。他们就是通过实践、发散思维加上估算的方法完成了作业。有的同学是用量杯装完后,数出多少粒米,然后再以此类推出一亿粒大概需要多少量杯,还有同学用碗完成任务的。

所以,看事物还是需要多动脑筋,多发散思维,家长跟学生也要一起的进步学习!当然,老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还是要引导到位,不要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用户50417439707


一公斤大米大概52000粒,长春大米算的,一年一产的。算50公斤一袋,需要大概39袋。 老师要玩咱就配合,38袋半送到学校,校方必须当场点清核对,多带点人,核对不完谁也别想走,全校老师给出来点,点完如果不对,就是怀疑老师偷懒、给老子重点,什么时候点对了什么时候算


光明左使之女杨不悔


如果截图都是真实的,那就很明显了,数学老师自己对一亿没有概念,以为几斤大米也就够了,所以才说让学生拿到学校来。


大周79900026


四年级第一单元就是认识大数,我想这位老师的初衷是好的,敢于创新作业形式,但具体作业

“数一亿粒米”确实没表述清楚目的和要求。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的孩子在实践活动实在太少了,家长和老师们都可以反思下,小学数学教材配套的教具是发了下来,有在用吗?孩子作业形式就只能是单调的书面作业?我是王老师,致力于小学数学的精品问答!暂不论作业是否奇葩,如果是王老师,会让学生结合数位表+查资料,做一份5个大数认知的表格作业。下面讲下我的出发点。

数学实践~大数的认识

老师通过1亿粒米,让学生去实践,去在生活中理解数学概念,是很难得可贵的。大数的认识,目的其一在于让孩子通过生活中的大数来进行认知,其二扩展数域,数级增加至亿级。

课本也是要求学生通过报纸,杂志等资料收集一些大数的信息,再小组交流。个人也觉得这种方式比较好一些。

① 通过查资料,加深孩子对于生活中数的认识。

② 综合复习进位制基础和扩充数位表

③ 增加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学习更多好玩有趣的数学干货知识


一学堂王老师


这位数学老师显然自己就不识数。

对这件事还有人洗地,说什么锻炼这样那样的思维能力。也是同样的不识数。

但显然所有洗地的人,没有真正计算过,一亿颗米究竟有多重。

其实数大米粒的作业很多,比如数100,数1000,乃至数10000,或者让孩子们算出一公斤大米大约有多少粒等等。而这位老师不知道是口误还是真的不识数,让孩子们数一亿颗大米,而且还补充说明要一粒一粒的数,不过有没有这个补充说明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一亿颗大米有两吨多,谁家会没事屯两吨多大米?至于一粒一粒的数,那更是得数到猴年马月去了。

让我们来看看另一个相似的作业。

数一万颗大米

这位传媒大学附属小学的小学生,认真完成了老师的作业,数出了一万颗大米,并称重发现重量为216克。这答案正确,因为100颗大米就只有两克左右。大米虽然很轻,但一亿颗大米我们也能算出来,有2160000克,即2160千克,2.16吨。按京东上最便宜的大米1千克7元钱,要做这道作业,先得掏一万五千余元呢。

人们对大数字缺乏感知能力。

当数字成千上万人们就很容易丧失对数字的感知能力。

比如,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按光走一秒来算,即大约38万公里(384401km)。

可38万多公里究竟是多长啊?我们实在难以直观把握,但我们可以将它转换成叠纸,一张普通的纸大约对叠42次就能从地球到月球。不过,你得知道这种翻倍增长是相当恐怖夸张的一种增长方式。同时,你也得知道,不存在一张可以对叠42次的纸。要不然你动手试试。


三思逍遥


这作业好,数完了,小学毕业了,也有一辈子的饭吃了!

只能说句:跟不上创新时代节奏的家长,还争着让孩子去学什么奥数。。。


沙漠狐狼147


老师问:“圆明园”谁烧的?

家长答:“老师呀!这‘圆明园’真不是我们家的孩子烧的,您在好好查查”


太平洋97551409


第二天扛着一袋子米就说是一亿粒,老师要是不信,那就让她自己查查数量对不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北京手机靓号Vxin2562996369


信息的正确传递有一个常识性的前提,就是要以受众能够理解的方式完成对信息的表述。过去曾经有过一个关于识字班的笑话,说是一个女学生到一个村子教那里的婆姨们识字,教婆姨们念课文“一天一日,一日一天”。结果一个婆姨站起来抱怨:“一天一日还中 ,一日一天俺们可受不住。”。结果是给女学生闹了个大红脸。其实女学生教的课文本身没有问题,可是人家婆姨们没听过这么文绉绉的内容。对日字的理解不一样,就造成了这里的尴尬。

同样,这个老师编制这么个题目没有问题,但是在给孩子们的表达上就需要按照学生们和家长们的理解能力和方式做些考虑,不要给理解的歧义留下空间。尤其是这种需要家长参与的题目,还应该考虑到经过学生的转述后的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如果只是按照字面的理解,真有哪个家长实心眼,给你发动亲戚朋友数出来1亿粒大米,然后仔细打包,再安排物流给你把这2吨大米给送到教室来,恐怕到时候最尴尬的不是学生和家长吧?所以再告诉别人“前门楼子”的时候,一定要确保不要让人家给理解成“胯骨轴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