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开国上将,井冈山时期差点被处死,猜一猜哪个拯救了他?

他是开国上将,井冈山时期差点被处死,猜一猜哪个拯救了他?

事发很偶然,失手人命案

事情,要从风起云涌的大革命时期说起。1927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办了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教导队。教导队队长兼党代表吕赤是位优秀的干部,在演员中很有威信。教导队一区队长陈伯钧弄到了一支名为“曲天”的旧式手枪,他很高兴地向吕赤夸耀自己的这支手枪。但这手枪扳机有毛病,不能击发。吕赤就开玩笑地说:“你那枪打不响还不是半斤铁!”吕赤和陈伯钧都是四川老乡、黄埔同学,又都是感情很好的共产党员,所以两人虽是上下级关系,却亲密无间,时常在一起开玩笑调侃。

就是这支打不响的手枪,惹出了一桩祸事。

他是开国上将,井冈山时期差点被处死,猜一猜哪个拯救了他?

开国上将陈伯钧

1928年春的一天,吕赤带队去附近村子打土豪,陈伯钧留在驻地就拿出他那手枪进行修理。陈伯钧在黄埔军校时学过军械,折腾鼓捣老半天,居然将弹簧、撞针等零件拆开了,再反复进行擦拭,摆弄调整,终于扳机也能活动,破手枪修好了。

他是开国上将,井冈山时期差点被处死,猜一猜哪个拯救了他?

快开晚饭时,吕赤率队回来了。陈伯钧拿着修理好的手枪,兴高采烈地从他所住的房内跑出来,迎着吕赤兴奋大喊说:“队长,队长,手枪修好了,这枪可不是半斤铁了。”

哪知,陈伯钧太高兴,边走边动,没把握好手中的手枪,“叭”的一声,子弹出膛,吕赤应声倒地,子弹从吕赤双眼间穿进,从后脑出来。吕赤抽搐几下,便停止了呼吸。

18岁正年轻气盛的陈伯钧,无计可施站着发愣。

大家都非常悲痛,陈伯钧被下了枪,禁闭起来,听候处理。

他是开国上将,井冈山时期差点被处死,猜一猜哪个拯救了他?

按照当时的军法,打死人是要偿命的。

陈伯钧要不要偿命,红军战士们悲痛之余,更是议论纷纷。出于对吕赤的感情,党支部书记蔡钟和士兵委员会主席张令彬,带着人气愤地扭着陈伯钧,直接送去毛泽东那里。他们愤怒地指着陈伯钧说:“打死人要偿命!”要求毛泽东批准马上枪毙“杀害队长的凶手”。

毛泽东问清事情经过后,脸色很难看,感到非常痛惜。

吕赤是红军中能干将领之一,如今死在意外事故中,这让毛泽东的心情十分沉痛。而“凶手”陈伯钧16岁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参加了秋收起义,担任排长,是教导队作战勇敢,顽强不屈的区队长,即便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仍然坚决参加革命,坚持上了井冈山。上井冈山后,毛泽东曾派他去帮助训练袁文才、王佐的农军,工作很出色。尽管陈伯钧是红军中年轻有为的干部骨干,可如今他打死了吕赤,虽属无意失手,但后果严重。

面对同志们“打死人要偿命”的要求与呼声,到底怎样处理好呢?

他是开国上将,井冈山时期差点被处死,猜一猜哪个拯救了他?

毛泽东立即与蔡钟和张令彬商量。毛泽东沉痛地说:“陈伯钧打死了吕赤,同志们都在议论要陈伯钧抵命。可是,大家想过没有?我们死了一个好同志,如果再拿一个好同志抵命,是对革命有利还是无利?陈伯钧既然不是有意伤人,我看还是不要他偿命为好,让活着的同志去完成死了的同志未能完成的工作。你们士兵委员会讨论一下,给陈伯钧一个适当的处分。”

蔡钟和张令彬都觉得毛泽东说的有道理,令人信服,便立即回到教导队给大家做工作化解要求抵命的情绪。

经过商议,结果给了陈伯钧留党察看和打手心一百板子的处分。

过了两天,全团忽然接到紧急集合的通知。毛泽东讲述了为什么不能处死陈伯钧为吕赤抵命的道理。毛泽东说:“吕赤被陈伯钧打死了,但念陈伯钧不是有意,而是误伤,就不叫他偿命。我们培养一个革命干部很不容易,已经死了一个,是没办法再活了,就不要再死一个了。再死一个,我们死不起呀……”

他是开国上将,井冈山时期差点被处死,猜一猜哪个拯救了他?

徐海东罗炳辉与陈伯钧(从左到右)

毛泽东大声把叫陈伯钧叫到队伍前面,他的警卫员拿着准备好的两尺来长的竹板,也站了出来。毛泽东宣布说:“陈伯钧误杀吕赤队长,罚他一百板子!”然后指着身边的警卫员说,“你来执行!”在众目睽睽之下,警卫员拿着竹板子,照着陈伯钧手心“噼里啪啦”打了起来。陈伯钧自知有罪,老老实实挨着板子,打到第20板时,竹板上沾满了血迹。警卫员盯着陈伯钧血手停了手,不忍心再打下去了。这时士兵委员会的人站了出来,为陈伯钧说话:“板子打得重,一板顶五板,打二十算一百。”

毛泽东看着其他人,问道:“你们的意见呢?”

战士们不约而同地说:“同意!”

这件井冈山时期人命关天的大事,毛泽东悲痛之余处理得非常完满,陈伯钧刀下留命,陈伯钧本人和同志们也都心服口服。

陈伯钧刀下留命之后,没有辜负同志们的期望,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成为我党我军一名优秀的高级指挥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为开国上将。

他是开国上将,井冈山时期差点被处死,猜一猜哪个拯救了他?

陈伯钧与贺龙聂荣臻合影

相关资料链接:陈伯钧(1910年11月~1974年2月),四川达州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开国上将,解放军中略显清高的军事指挥员和军事教育家。曾参加秋收起义,跟随毛泽东上井冈山,属于毛泽东嫡系中的嫡系。其作品《陈伯钧日记》是研究解放军军史的重要文献。

陈伯钧,原名陈国懋,字少达,号稚勉。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指挥员和军事教育家。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27年1月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第六期)第1大队。5月参加平定夏斗寅叛乱的战斗,陈伯钧因作战勇敢在咸宁前线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教导团。8月随队准备经九江前往南昌参加起义军,但在九江被张发奎缴械扣押。后脱逃继续赶赴南昌,途中得悉起义军已转移,便在高安加入第20军独立团,任团部副官、新兵训练处主任。9月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3团3营6连1排排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