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俄罗斯领土这么大?

佩奇打胖虎


俄罗斯历史上的领土扩张主要是在以下几个历史时期内完成的!

一:这个问题还要从"钱袋伊凡"说起:

伊凡(1325一1340)善于利用各种外交手段,窃取金账汗的权力,制伏他的竞争者!

在他残酷的镇压特维尔人起义并强迫诺夫哥德人向金帐汗献两千银币和大量礼品,获取金帐汗任命为全罗斯的征税人。

他利用所获得的特权,大肆搜刮,中饱私囊后。利用这些财富重金金帐汗的妻妾,近臣,甚至他本人,从而巩固了他的权势。由于他善于敛财和经常利用金钱为自己开路,因此有"钱袋伊凡之称。

他重金贿赂总主教彼得后,把主教驻节地从弗拉基米尔迁移莫斯科。因为主教有权任命和审判其他城市主教,所以经常以革除教籍来迫使其他公国屈从于莫斯科政权!

从伊凡开始,大公政权和莫斯科王朝紧紧联系在一起。费拉基米尔大公的称号,几乎为伊凡子孙垄断,特维尔,诺夫歌罗德,普斯科夫等公国,都先后臣服于伊凡的脚下,并且很难与之称雄。金帐汗从此成为被利用来充当莫斯科公国扩张白工具。

因此俄罗斯的编年史家称颂伊凡"给整个俄罗斯带来和平与安全,鞑靼人的进攻也停止了。

二:伊凡四世亲政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1549年建立重臣议会编篡新法典;1549一1560年对中央和地方的政治行政,法律,军队,宗教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活动。伊凡四世的专制政权得以巩固,地方割据势力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中央集权得以强化;他建立了一支直接听命于沙皇的常备军,从而为俄罗斯的正规军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从此,俄罗斯逐渐走向强大。

此时伊凡采取了对外扩张政策,于1552一1556年率军东侵,先后征服喀山和阿斯特拉罕两汗国,从此伏尔加河的下游,全部落入俄罗斯手中。,1558一1583年,伊凡四世又发动夺取波罗海出海口的窝尼亚战争,但是被瑞典,波兰,丹麦,立陶宛的军队打败,伊凡四世被迫放弃窝里亚泥亚的土地。

1563年,以∴全西伯利亚皇帝"自称的伊凡四世开始向西伯利亚扩张。1581年,招募惯匪叶尔马克组织哥哈萨克远征军,第二年占领西伯利亚汗国都西伯利亚!

沙俄政府吞并西伯利亚汗国后,开始向远东地区扩张,1689年、中俄两国在尼布楚进行了边界谈判,中国代表索额国和俄国代表戈洛文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在鸦片战争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割让了3个法国大,6个英国大,近150万平方公里的疆域!

三彼得大帝时期。

彼得大帝在遭遇纳尔瓦大战的惨败后,为了实现富国强民的战略,彼得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的欧化政策,使沙皇俄国迅速成为欧洲强国。

在军事方面,他建立了一支由步,骑,炮,工兵组成的20万正规军和一支由48艘战舰,大批快艇和近3万名水兵组成的海军舰队。

在政治方面,他把宗教权控制在国家和自己的手中,改革了行政管理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些改革改变了沙俄生产力水平低,工商业和文化不发达的局面,为俄国挤身于欧洲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

彼得在国内改革的同时,也发动了连绵不断的扩张战争,从东西南北4个方面扩展国土,他在具有战略地位的涅瓦河口修建了彼得堡要塞,建造起木屋城堡,并在1713年把首都由莫斯科迁往圣彼得堡。1714年,沙俄占领了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1721年,瑞典与沙俄签订和约,把波罗的海的里加湾,芬兰弯,及沿岸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地割让给沙俄。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彼得把彼得堡由几个小村在变成了拥有7万人口的大城市。1721年,为表彰他的功绩,参政院授予他"大帝"和″祖国之父的称号,俄国国号也改为俄罗斯帝国!

四:叶卡捷琳娜女皇时期。

这位贵族女皇曾经说过,如果我活到200岁,全欧洲都将匍匐在我的脚下。

这位贵族女皇最大的历史政绩在于她发动的六次对欧战争,包括3次瓜分波兰,2次对土耳其的战争,一次对瑞典的战争!

第一次对土耳其的战争中,土耳其在1774年的和约中,除了割地赔款外,还承认克里木汗国独立,并且获得了俄商船可以自由出入黑海的出海口特权!

第二次对土耳其的战争中,土耳其再次签订和约,割让南布格河和德涅斯特河之间的疆域外,克里木汗国也被迫割让沙俄。从此,奥斯曼帝国成为任人宰割的"西亚病夫"!

也就是在叶卡捷琳娜女皇时期,基本上奠定了今天的俄罗斯疆域!


相忘江湖71941665


俄罗斯领土之所以这么大实控领土有1710万多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一是靠充当俄奸帮助金帐汗国奴役斯拉夫人积累资本,二是靠野蛮侵略扩张吞并周边国家领土!

俄罗斯建立者莫斯科公国原本是基辅罗斯分裂后弗拉基米尔大公国下面的一个小公国,其控制的区域只有莫斯科周围数百平方公里的土地比今天的上海市还小,后来在蒙古人征服统治俄罗斯期间这个小公国正式成立并开始了自己的崛起之路!

其中一位统治者尤里通过贿赂和积极充当爪牙受到了金帐汗国的青睐,于是就被金帐汗封为全俄罗斯的大公弗拉基米尔大公,因此尤里更加积极的替金帐汗国买命了,不仅积极帮助汗国征收俄罗斯人的各种税款,而且怂恿引导蒙古人摧毁了那些敢于反抗的公国。


因此这一期间的莫斯科公国可谓是俄罗斯人人痛恨的俄奸走狗,但是莫斯科公国确实利用蒙古人的权威获得了许多好处,不仅在征税的时候中饱私囊获得大量财富,而且借机大大扩张了自己的领土,等到金帐汗国分裂之时莫斯科公国已经跃居为俄罗斯最强的公国!

于是莫斯科公国又把自己伪造成俄罗斯人的英雄带领他们反抗金帐汗国的统治,虽然经历了击败马麦汗一度获得独立后又重新被征服的短暂挫折,但是在伊凡三世时期终于不战而胜摆脱了金帐汗国的统治,然后在大肆兼并其它公国后,此时的莫斯科公国已经变成了一个面积达到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家。


到了伊凡三世的孙子伊凡雷帝加冕为沙皇时期莫斯科公国正式变成了俄罗斯帝国,伊凡雷帝继续进行扩张先后吞并了喀山汗国和西伯利亚汗国等从金帐汗国分裂出来的国家,尤其是西伯利亚汗国被仅仅800多人的哥萨克就给轻易征服了,这样俄罗斯就变成了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

后来留里克王朝灭亡后俄罗斯经历了短暂的内乱时期,但是在罗曼诺夫王朝时期俄罗斯又加速扩张,其中所谓的彼得大帝遗嘱就充分暴露了沙俄帝国的扩张野心,而所谓的叶卡捷琳娜大帝更是狂妄的宣称,如果自己可以活200岁整个欧洲都将匍匐在其脚下,而我们国家也因沙俄帝国的侵略损失了数百万的国土!


这一时期沙俄帝国一度成为了横跨亚欧美三大洲面积达2400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帝国,后来因为卖掉了阿拉斯加和一战解体俄罗斯的领土有所萎缩,但是到苏联时期经过重新扩张又变成了一个领土达2240万多平方公里的大帝国。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一度损失惨重领土面积萎缩到1707万多平方公里,但是近年来俄罗斯通过占领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半岛和格鲁吉亚的南奥塞梯等地实际控制领土又有所扩张,如果加上这些地区俄罗斯实控面积又达到了1710万多平方公里!


执斧传播开天名


俄罗斯是一个野蛮的战斗民族,总是在蛮横不讲道理的侵略占有别的国家领土。俄罗斯以普京为主的这个野蛮政权将要走向灭亡。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蓝天2012013579141


谢谢“佩奇打胖虎”的邀请,来回答一下关于俄罗斯领土问题。

我自己去过两次俄罗斯,第一次是莫斯科,属于俄罗斯的欧洲部分,第二次是哈巴罗夫斯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罗斯的欧洲部分。那个著名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的9288公里,还只是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到莫斯科的距离。

让我们来看看近代之前的俄罗斯历史是怎么描述的吧。或许从中就能得出答案。

苏联之前的那个大帝国,大多数是游牧民族:所以占领这些大平原的人大多是游牧民族和牧民。

而俄罗斯在地势上大致平坦:如果你看一下俄罗斯的海拔地图,你会注意到它实际上是两个煎饼- 首先是俄罗斯平原,然后是西伯利亚高原。除了没有攀登太高的乌拉尔山脉之外,没有任何主要的自然特征会阻碍雄心勃勃的皇帝用骑兵来征服这一整片的区域。

并且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喜欢东征西侵,这样就逐步建立了一个苏联帝国。那后来的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主体,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就不奇怪了。


本来世界观


俄罗斯的领土面积世界第一。究其原因,在于俄罗斯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位强势的沙皇,他们是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和亚历山大二世。

俄罗斯起源于莫斯科公国。16世纪中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宣布自己为沙皇。沙皇俄国由此开始。

1689年起,彼得大帝掌握实权,开始实行改革。他注意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削弱贵族势力。加强军事建设。鼓励兴办工厂。推行学校教育等。他的改革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巩固了专制统治,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1762年,叶卡捷琳娜成为沙皇。史称叶卡捷琳娜二世。她当政期间,一方面加强贵族统治,另一方面也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发展工商业,俄国生产力有了相当大的发展,经济,军事实:力进一步强大。

1861年,为了摆脱日益严重的农奴制危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迫签署了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这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从此,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理。

俄国历代沙皇都积极向外扩张。16世纪中期,俄国侵吞了伏尔加河下游地区。之后又兼并了乌克兰。另外,沙俄不断使用武力,分别从瑞典,土耳其手里先后夺得波罗地海和黑海的出海口。在亚洲,俄国吞并了西伯利亚,高加索和中亚广大地区。二十世纪初,沙皇俄国已经拥有二千二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横跨欧亚的大帝国。

欢迎点评。


WM晓奇


问:王思聪为什么这么有钱?

答:因为王健林有钱!

俄罗斯可以说是国际社会中名副其实的"地主儿",17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一!如果不是当年将阿拉斯加卖给了美国,这一数字还将继续增加,而且也会成为唯一一个国土横跨欧、亚、美三洲的大国!

那么,如今的俄罗斯为什么会有如此广阔的疆域呢?主要还是"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那俄罗斯的祖辈又是如何发家的呢?归结起来就一个词:侵略扩张!

俄罗斯的雏形是在十五世纪末由伊凡三世从大帐汗国中分裂出来的莫斯科大公国,此后便陆续吞并周围的一些国家并在伊凡三世之子:瓦西里三世的手里形成了以莫斯科公国为核心的俄罗斯初级版图。

紧接着,瓦西里三世的儿子伊凡四世继位并为自己加冕"沙皇",同时也把国名改为了沙皇俄国。后来,沙皇俄国由伊凡四世的皇后阿纳斯塔西亚的侄孙米哈伊尔-罗曼诺夫继承,并由此开始了强大俄罗斯的罗曼诺夫王朝。

在这一代王朝里曾涌现出了多位对俄罗斯帝国起到重大贡献的统治者。比如彼得一世,他为了让沙皇俄国更加强大,在位期间提出了西方化政策。通过这一政策让沙皇俄国的实力大大提升。彼得一世随即发动战争,在北方主要以瑞典为对手,也就是历史上著名"大北方战争"。

大北方战争的胜利让彼得一世获得了芬兰大公国以及波罗的海的实际控制权,大片的土地也随之被纳入俄罗斯的版图。虽然彼得一世在位期间还发动了对奥斯曼帝国的入侵,但最终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仅得到了里海西南岸的部分土地。

在彼得一世之后的叶卡捷琳娜二世也是在对外政策上采取积极扩张的路线,由她发动的六次大规模扩张战争使得俄罗斯的领土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六十三万平方公里,使得俄罗斯的幅员达到惊人的2280万平方公里!

对于这个成绩,叶卡捷琳娜二世并不是很满意,正如她自己所说:"如果我能活到200岁,我相信整个欧洲都会对沙皇俄国俯首称臣!"

总而言之,俄罗斯的国土强盛离不开曾经无休止的对外扩张,在这个帝国的扩张计划中,几乎整个世界都被纳入了它的目标清单:西欧、中亚、东亚……

我是军武最前哨!


军武最前哨


俄罗斯领土世界第一广阔疆域来自于历朝历代的侵略扩张。俄罗斯民族就如总统普京所说:俄罗斯的边境是永远没有边境。开始由伊凡二世仅为莫斯科大公国,从伊凡四世开始加冕为沙皇俄国后,向周边不断扩张。到彼得大帝时开始引进西方工业革命技术,国力不断扩大,每年都有向外圹张的战争。到前苏联时,随着二战胜利,列宁与斯大林把俄罗斯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打造成了超级大国。苏联解体俄罗斯过了几年弊气的日子,随着华约组织解散,西方欧美并没有遵守承诺,反而扩张北约军事组织,把军备人员直抵俄罗斯边境。逼迫俄罗斯采用贯例的切块独立再吞并的办法,以攻为守求自保。但是,俄罗斯的领土面积虽然广大,但接壞北冰洋部份和西北利亚地区尚待开发,这些每年大部份时间冻土面积还没有很好利用,而且俄罗斯守着疆域广阔石油天燃气出囗的财政单一体系没有很好的改决,俄罗斯面临国内石油财政国际遭美国打压的局面短期內还看不到曙光。


感悟77741162


俄罗斯为什么领土这么大?这个答案还要从“战斗民族”这个称谓说起。

一提起俄罗斯,大家都称之谓“战斗民族”一方面是这个民族具有骠悍、勇敢、能战斗,不惧敌人的无畏英雄气概。但这个称谓对于这个民族来说也带有贬意。说俄罗斯这个民族也具有侵略性和扩张性。

俄罗斯的前身是莫斯科大公国,而莫斯科大公国的前身是基辅罗斯。基辅罗斯是在1000多年以前,面积只有800平方公里的小小国家。,那时在世界林立的大国当中微不足道。东方的大唐帝国、中亚的阿拉伯和拜占庭。根本就对基辅罗斯沒存在感。瞧不起它,而且还常常欺负于它。

公元12世纪,蒙古铁蹄的兴起,几乎踏平了欧亚大地,这个基辅罗斯国师从于蒙古。13世纪蒙古便把基辅罗斯册封为莫斯科大公国。这个莫斯科大公国依仗蒙古人的势力,慢慢地进行对外扩张。一步一步的吞并了别的公国。最终成了气候,造了蒙古人的反,推翻了蒙古人的统治,形成了以莫斯科大公国为中心的俄罗斯集权统治的中心。其后,到伊凡四世时,改称为沙皇俄国。

随着沙皇俄国的兴起,16世纪面积已达300万平方公里。成了欧洲数一数二的大国。随着国土的澎涨,野心也大幅度的澎涨。尤其是觊觎着东方这片广袤的土地。东方的中国是农耕文化,根本就沒有侵略野心。也不会扩张。从16世纪开始,沙皇俄国便开始向东方扩张。

从康熙年间大战雅克萨,中国胜利后才签订了《民布楚条约》。初步划定了中俄边境。但从1727年《恰克图条约》,强行割去了我国贝加尔湖以南及西南10万平方公里。

1790年俄又吞并了库页岛在内的10万多平方公里。……。

截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俄罗斯帝国共割去我领土五百捌拾万零叁千捌佰多平方公里。

从16过纪开始,俄罗斯成了真正强大的帝国。到了18世纪中后期,叶卡捷琳那统治时期,俄罗斯又参入了抵抗拿破仑的反法同盟,并成为同盟的领导者。从此以后,便成了欧洲的“宪兵”和"警察"。对欧洲、亚洲、和中国进行大肆的侵略和扩张。

19一20世纪之交的俄罗斯帝国总面积2200多万平方公里,面积是欧、亚两洲的42%。整个地球的1/22。陆地面积占全球的1/6。

为什么说俄罗斯的面积特别大,就是因为沙皇俄国历代统治者奉行对外扩张的政策所造成的。

图一俄罗斯帝国的版图。

图二.莫斯科大公国国徽。

图三俄罗斯在地球上所占的面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