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藏王鑑山水畫作背後的故事

歡迎戳右上方加關注!每天上午準時與您分享優質文章~本文共計2456字,閱讀僅需5分鐘~

故宮博物院藏王鑑山水畫作背後的故事

關於王鑑繪畫風格分期問題,以往的學者多根據王鑑生於明萬曆二十六年(一五九八年),卒於清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年),將王鑑繪畫分為早、中、晚三個不同的時期。如今,對王鑑生年的考證工作已有了新的進展,即王鑑生於明萬曆三十七年(一六〇九年),此說已經漸為學界採認,故而對三個階段的具體起止時間以及王鑑年齡略有修正。在大致梳理王鑑生平事蹟的前提下,筆者依據王鑑繪畫風格分期,對故宮博物院所藏王鑑繪畫進行簡要介紹。

早期繪畫:一六四〇年之前

我們把王鑑一六四〇年以前的繪畫列入他藝術歷程中的早期。這一階段是從他初學繪畫開始到崇禎十三年(一六四〇年)任職廉州知府期間。據其自述「自幼習董(源)熟耳」,可見他在明崇禎九年(一六三六年)之前,主要是大量摹習董源、巨然畫風,尚處於自學階段,還未能得到名師指點,只能算作是打基礎階段。明崇禎九年,王鑑得以拜在董其昌門下。可以這樣說,王鑑之所以能脫穎而出,名播海內,除自身天賦及努力外,與董其昌的極力提攜是分不開的。

故宮博物院藏王鑑山水畫作背後的故事

清 王鑑 仿董源山水圖扇紙本水墨 故宮博物院藏

王鑑早期存世作品並不多。故宮博物院只藏有兩件,一件是《仿董源山水圖》扇面,年款「戊寅」,即崇禎十一年(一六三八年),王鑑時年三十歲。該圖全以董源筆法出之,山石作披麻皴,用筆精到,是畫家現存最早的作品之一。另一件《山水圖》軸,款「乙卯」,即崇禎十二年(一六三九年),王鑑時年三十一歲。此圖筆墨清秀瀟灑,王鑑此時拜在董其昌門下已有三載,在良師的親授下,加上自己非凡的天賦與勤奮探索,使之在畫壇內很快脫穎而出,名播海內。

中期繪畫:一六四一年至一六六三年

我們把王鑑一六四一年至一六六三年之間的繪畫列入他藝術歷程中的中期階段。這時王鑑離開偏僻的廉州,回到家鄉,開始了對古人繪畫的系統研究,其藝術創作也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即宗法諸家,變化多端,風格多樣。故宮博物院現藏王鑑中期繪畫共有二十二件(套)。

故宮博物院藏王鑑山水畫作背後的故事

清 王鑑 四家靈氣圖軸紙本水墨 縱一三〇釐米 橫五三·五釐米故宮博物院藏

清順治六年(一六四九年)四十一歲時所作的《四家靈氣圖》軸,根據畫上自識,知此圖是因為他在武林朱相國家縱觀「元四家」真跡之後,「筆端靈氣於夢寐中彷彿見之」而「閒窗圖此」的繪畫作品,雖曰「四家靈氣」,但仍是以仿巨然為主,圓筆中峰,為其中年代表作。

順治十三年(一六五六年)四十八歲所作的《夢境圖》軸,是王鑑依夢中所見佳境而「記境成圓」的作品,頗具神奇色彩。這時畫家自廉州罷仕之後,「顧盼林泉,肆力畫苑」,長期居住在田園中,過著隱逸的生活。王鑑既熟稔江南山水之勝,又心折於唐代王維《輞川圖》等名繪,故而能於夢中現出山水奇佳之境。王鑑於王蒙畫法鑽研頗精,此圖全以王蒙畫法出之,筆法尖秀工穩,是王鑑一生中傑出的代表作。

故宮博物院藏王鑑山水畫作背後的故事

清 王鑑 夢境圖軸紙本設色 縱一六二·八釐米 橫六八釐米故宮博物院藏

順治十五年(一六五八年)王鑑五十歲時所作的《青綠山水圖》卷,是他設色繪畫的代表作。據畫上自題,可知他曾與董其昌共同賞鑑過元代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卷和黃公望的《秋山圖》軸,二圖設色絢麗為董其昌所欣賞,也給王鑑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卷即仿趙子昂、黃子久青綠設色法,敷色極為濃豔沉鬱,突破了文人畫設色淡雅的格調,卻又保持了明潔清新的藝術特點,體現了他大膽的創新精神。

故宮博物院藏王鑑山水畫作背後的故事

王鑑中期仿古造詣頗深,以順治十八年(一六六一年)五十三歲時所作的《仿古山水圖》冊和康熙二年(一六六三年)五十五歲時所作的《仿古山水圖》冊為代表。

《仿古山水圖》冊(十二開,作於順治十八年),分別仿宋米家山水,元趙子昂、黃公望、吳鎮、王蒙,明董其昌諸家畫法。雖雲仿古,並不全摹,如黃公望的《秋山圖》,原為設色畫,此冊則作水墨。在保持諸家繪畫特點的基礎上,畫家以自己的理解而重構。十二幅作品十二種風格,整體形成了一種既富於變化又合諧統一的格調,可謂王氏傑作。

故宮博物院藏王鑑山水畫作背後的故事

故宮博物院藏王鑑山水畫作背後的故事

故宮博物院藏王鑑山水畫作背後的故事

清 王鑑 青綠山水圖捲紙本設色 縱二三釐米 橫一九八·七釐米故宮博物院藏

《仿古山水圖》冊(十開,作於康熙二年),據王鑑自題,該冊原有十二開,今存十開,分別仿宋、元諸家,其中有兩開仿宋趙伯駒青綠山水,是董其昌所論「非吾輩當學者」的「北宗」繪畫,敷色豔麗,畫法極為工細,全逾「南宗」畫格。又有「仿惠祟」一開,設色淡雅之致;「仿大痴」一開,學黃公望淺絳設色。因此,該冊集中地體現了畫家水墨畫、設色畫的主要特色,是研究其一生畫學、畫旨的重要作品。

晚期繪畫:一六六四年至一六七七年

我們把王鑑一六六四年至一六七七年之間的繪畫列入其繪畫晚期階段。王鑑步入五十六歲之後,集宋元諸家大成的特徵更見鮮明,尤其在筆墨的兼收幷蓄,已顯現出「合南北二宗為一手」的趨向。故宮博物院現藏王鑑晚期繪畫二十七件(套)。

作於康熙五年(一六六六年)五十八歲的《仿古山水圖》冊(十二開),分別仿董源、巨然、李成、趙大年、江參、高克恭、黃公望、王蒙、倪瓚、馬琬諸家筆意,或工緻秀潤,或渾莽淋漓,或色調明亮,或沉雄古逸,變化多樣,是王鑑晚年佳作。

故宮博物院藏王鑑山水畫作背後的故事

故宮博物院藏王鑑山水畫作背後的故事

清 王鑑 仿古山水圖冊(十二開選二)紙本水墨或設色 每開縱四二·九釐米 橫三三釐米故宮博物院

康熙六年(一六六七年)五十九歲時所作的《仿叔明長松仙館圖》軸是一件典型的仿王蒙之作。筆法全學王蒙,構圖幽深,筆墨之蒼莽淹潤大勝其晚年一般尖秀用筆的作品,亦為畫家晚年傑作。

康熙十四年(一六七六年)六十八歲時所作的《仿王蒙山水圖》扇面是故宮博物院所藏王鑑繪畫署款時代最晚的一件畫作。圖中茅屋、山口施以赭石、石綠,遠山以淡墨及石青、藤黃暈染,祔以金箋底色,頗顯濃麗,筆墨老蒼而逸趣橫生。


文章來源:《紫禁城》2018年8月刊《承前啟後 海內冠冕——試論王鑑的繪畫藝術》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使用【文藏APP】,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