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藏王鉴山水画作背后的故事

欢迎戳右上方加关注!每天上午准时与您分享优质文章~本文共计2456字,阅读仅需5分钟~

故宫博物院藏王鉴山水画作背后的故事

关于王鉴绘画风格分期问题,以往的学者多根据王鉴生于明万历二十六年(一五九八年),卒于清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年),将王鉴绘画分为早、中、晚三个不同的时期。如今,对王鉴生年的考证工作已有了新的进展,即王鉴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一六〇九年),此说已经渐为学界采认,故而对三个阶段的具体起止时间以及王鉴年龄略有修正。在大致梳理王鉴生平事迹的前提下,笔者依据王鉴绘画风格分期,对故宫博物院所藏王鉴绘画进行简要介绍。

早期绘画:一六四〇年之前

我们把王鉴一六四〇年以前的绘画列入他艺术历程中的早期。这一阶段是从他初学绘画开始到崇祯十三年(一六四〇年)任职廉州知府期间。据其自述「自幼习董(源)熟耳」,可见他在明崇祯九年(一六三六年)之前,主要是大量摹习董源、巨然画风,尚处于自学阶段,还未能得到名师指点,只能算作是打基础阶段。明崇祯九年,王鉴得以拜在董其昌门下。可以这样说,王鉴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名播海内,除自身天赋及努力外,与董其昌的极力提携是分不开的。

故宫博物院藏王鉴山水画作背后的故事

清 王鉴 仿董源山水图扇纸本水墨 故宫博物院藏

王鉴早期存世作品并不多。故宫博物院只藏有两件,一件是《仿董源山水图》扇面,年款「戊寅」,即崇祯十一年(一六三八年),王鉴时年三十岁。该图全以董源笔法出之,山石作披麻皴,用笔精到,是画家现存最早的作品之一。另一件《山水图》轴,款「乙卯」,即崇祯十二年(一六三九年),王鉴时年三十一岁。此图笔墨清秀潇洒,王鉴此时拜在董其昌门下已有三载,在良师的亲授下,加上自己非凡的天赋与勤奋探索,使之在画坛内很快脱颖而出,名播海内。

中期绘画:一六四一年至一六六三年

我们把王鉴一六四一年至一六六三年之间的绘画列入他艺术历程中的中期阶段。这时王鉴离开偏僻的廉州,回到家乡,开始了对古人绘画的系统研究,其艺术创作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宗法诸家,变化多端,风格多样。故宫博物院现藏王鉴中期绘画共有二十二件(套)。

故宫博物院藏王鉴山水画作背后的故事

清 王鉴 四家灵气图轴纸本水墨 纵一三〇厘米 横五三·五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清顺治六年(一六四九年)四十一岁时所作的《四家灵气图》轴,根据画上自识,知此图是因为他在武林朱相国家纵观「元四家」真迹之后,「笔端灵气于梦寐中仿佛见之」而「闲窗图此」的绘画作品,虽曰「四家灵气」,但仍是以仿巨然为主,圆笔中峰,为其中年代表作。

顺治十三年(一六五六年)四十八岁所作的《梦境图》轴,是王鉴依梦中所见佳境而「记境成圆」的作品,颇具神奇色彩。这时画家自廉州罢仕之后,「顾盼林泉,肆力画苑」,长期居住在田园中,过着隐逸的生活。王鉴既熟稔江南山水之胜,又心折于唐代王维《辋川图》等名绘,故而能于梦中现出山水奇佳之境。王鉴于王蒙画法钻研颇精,此图全以王蒙画法出之,笔法尖秀工稳,是王鉴一生中杰出的代表作。

故宫博物院藏王鉴山水画作背后的故事

清 王鉴 梦境图轴纸本设色 纵一六二·八厘米 横六八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顺治十五年(一六五八年)王鉴五十岁时所作的《青绿山水图》卷,是他设色绘画的代表作。据画上自题,可知他曾与董其昌共同赏鉴过元代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卷和黄公望的《秋山图》轴,二图设色绚丽为董其昌所欣赏,也给王鉴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卷即仿赵子昂、黄子久青绿设色法,敷色极为浓艳沉郁,突破了文人画设色淡雅的格调,却又保持了明洁清新的艺术特点,体现了他大胆的创新精神。

故宫博物院藏王鉴山水画作背后的故事

王鉴中期仿古造诣颇深,以顺治十八年(一六六一年)五十三岁时所作的《仿古山水图》册和康熙二年(一六六三年)五十五岁时所作的《仿古山水图》册为代表。

《仿古山水图》册(十二开,作于顺治十八年),分别仿宋米家山水,元赵子昂、黄公望、吴镇、王蒙,明董其昌诸家画法。虽云仿古,并不全摹,如黄公望的《秋山图》,原为设色画,此册则作水墨。在保持诸家绘画特点的基础上,画家以自己的理解而重构。十二幅作品十二种风格,整体形成了一种既富于变化又合谐统一的格调,可谓王氏杰作。

故宫博物院藏王鉴山水画作背后的故事

故宫博物院藏王鉴山水画作背后的故事

故宫博物院藏王鉴山水画作背后的故事

清 王鉴 青绿山水图卷纸本设色 纵二三厘米 横一九八·七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仿古山水图》册(十开,作于康熙二年),据王鉴自题,该册原有十二开,今存十开,分别仿宋、元诸家,其中有两开仿宋赵伯驹青绿山水,是董其昌所论「非吾辈当学者」的「北宗」绘画,敷色艳丽,画法极为工细,全逾「南宗」画格。又有「仿惠祟」一开,设色淡雅之致;「仿大痴」一开,学黄公望浅绛设色。因此,该册集中地体现了画家水墨画、设色画的主要特色,是研究其一生画学、画旨的重要作品。

晚期绘画:一六六四年至一六七七年

我们把王鉴一六六四年至一六七七年之间的绘画列入其绘画晚期阶段。王鉴步入五十六岁之后,集宋元诸家大成的特征更见鲜明,尤其在笔墨的兼收并蓄,已显现出「合南北二宗为一手」的趋向。故宫博物院现藏王鉴晚期绘画二十七件(套)。

作于康熙五年(一六六六年)五十八岁的《仿古山水图》册(十二开),分别仿董源、巨然、李成、赵大年、江参、高克恭、黄公望、王蒙、倪瓒、马琬诸家笔意,或工致秀润,或浑莽淋漓,或色调明亮,或沉雄古逸,变化多样,是王鉴晚年佳作。

故宫博物院藏王鉴山水画作背后的故事

故宫博物院藏王鉴山水画作背后的故事

清 王鉴 仿古山水图册(十二开选二)纸本水墨或设色 每开纵四二·九厘米 横三三厘米故宫博物院

康熙六年(一六六七年)五十九岁时所作的《仿叔明长松仙馆图》轴是一件典型的仿王蒙之作。笔法全学王蒙,构图幽深,笔墨之苍莽淹润大胜其晚年一般尖秀用笔的作品,亦为画家晚年杰作。

康熙十四年(一六七六年)六十八岁时所作的《仿王蒙山水图》扇面是故宫博物院所藏王鉴绘画署款时代最晚的一件画作。图中茅屋、山口施以赭石、石绿,远山以淡墨及石青、藤黄晕染,祔以金笺底色,颇显浓丽,笔墨老苍而逸趣横生。


文章来源:《紫禁城》2018年8月刊《承前启后 海内冠冕——试论王鉴的绘画艺术》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