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随笔之«瞻拜先生之风»

6月25日的下午,也是一个作为地处陕南的汉中完全体现着南方夏季闷热天气特点的下午,天上飘着小雨,我和两位来自北京的媒体朋友,在当地朋友的陪同下,先后来到位于汉中勉县的武侯墓和武侯祠拜谒.参观。在这之前,我曾在10余年前去过湖北襄樊的古隆中,对诸葛亮的印象和崇敬几乎完全来自书籍和各种影视剧。 诸葛亮,字孔明,汉末琅琊阳都县人(今属山东省沂南县),三国蜀汉丞相,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杰出的军事家和思想家。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武乡在今汉中市的武乡镇),死后又被蜀汉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全国最早的武侯祠在陕西省 汉中的勉县。此祠乃天下第一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建于景耀六年(公元363年)春。勉县武侯祠所在地乃诸葛亮当年赴汉中屯军北伐的“行辕相府”故址。 武侯墓位于勉县城南5公里处的定军山下。蜀汉建兴12年(234)秋,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逝于北伐前线的五丈原军中,时年54岁。临终前他曾留下遗嘱,"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殓以时服,不须器皿"。(这也是此墓历经千余年战火硝烟与社会动荡,从未被盗,保存完好的重要原因)遵其遗嘱,杨仪. 姜维等部下密不发丧,调动军队徐徐后撤,悄悄退回汉中,将遗体安葬定军山下。 在淅淅沥沥,时断时续的细雨中,我们行走在武侯墓及武侯祠的步道上.石阶中,楼台里,壁画前,树荫下......眼前翻滚着延绵不断的历史烟云 武侯墓陵,古‎柏参‎天,‎绿树‎成荫‎。‎据‎史书‎记载‎,武‎侯墓‎原有‎古柏‎54‎‎株,象征‎‎着诸葛亮在世‎的五‎十四‎个春‎秋,‎由于‎天灾‎现在‎只剩‎下了‎22‎棵。‎这些高耸的古柏均30‎多米,‎‎直径都在‎1米‎以上‎,冠‎幅可‎‎达19‎米左右‎。‎197‎8‎年经北‎京林‎学院‎专家‎的‎测定,‎这些‎古柏‎都有‎17‎00‎年以上的‎历史‎。‎这些‎古柏‎为什‎么至今还如此茂‎盛呢‎ ? 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及以后很长时间里,凡来‎武侯‎墓拜‎谒诸‎葛亮‎的人‎们常自‎带清‎油二‎斤,‎伴‎以草木‎灰或‎者沙‎土,‎刨开‎树根‎将其‎埋入‎以资‎营养‎。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也非‎常重‎视,对‎这些‎古柏‎采取了许多非常有效的保‎护措施。‎22‎株古柏‎现已‎全部‎编‎号入档‎,其‎中‎4号古‎柏最‎‎为特殊。‎树身‎上缠‎绕着‎手臂粗的蔓生‎植物‎凌霄‎。凌霄花每‎‎年夏天开‎花,‎立秋‎结束‎,花‎期长‎达百‎日之‎久。‎花开‎时节‎‎,远远望‎去宛‎‎如千年古‎柏开‎红花‎,红‎绿相‎映,‎壮观至极‎‎。 ‎ 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一般坟头是不会种树,可是诸葛亮墓上却长了一棵黄果树。这一现象十分奇特,当然对于此,有一些民间传说,传说这是诸葛亮的妻子黄月英化身的树,长在自己丈夫的墓上挡风遮雨。 ‎武侯墓的后‎方有两棵古‎桂花树,‎名曰“护‎墓双‎汉桂‎”,‎高达‎近20米,‎胸围‎有1米多‎,冠‎‎幅20米‎‎左右。此桂树浓‎荫蔽‎日,四季‎常青‎,清‎雅幽‎香,‎‎芳香持久‎,喻‎示了‎诸葛‎‎亮“高风‎亮节‎与天‎齐,‎蜀汉‎遗骨‎‎万年香”‎的内‎涵。‎寄托‎了人‎们对‎武侯的敬仰和‎怀念‎。 勉县武侯祠位于县城西 3公里处,川陕公路以南,汉江以北,始建 于公元 263年,比成都的武侯祠还早 50年,是全国最早,也是唯一由当朝皇帝下诏修建的武侯祠 , 因而有 “天下第一武侯词”之称。 诸葛亮死后, 朝廷上下都纷纷恳求为他修建祠庙。 但是因为刘备的宗庙建在成都, 多有不便, 于是公元 263年在勉县武侯墓旁边为他修建了一座祠庙。明代,因为原来的武侯祠已破损严重 , 于是人们在当年武侯相府之地,即现址重修了武侯祠。 武侯祠占地50余亩,呈南北布局,中轴线直穿七进,大都三院并连,现有古建筑28座100余间,规模雄伟,为陕南较大的古建筑群。历代均有修葺,唐、元、明、清都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维修,目前保留下来的建筑大都保留清代风格。 祠内有一高大牌楼,正面写着 : 汉丞相诸葛武乡忠武侯祠。另一面则撰有:天下第一流。意思是诸葛亮一生充满传奇、充满忠诚 , 他是天下第一流的忠诚之士 , 第一流的智慧之星。  武侯祠因其历史悠久,故历代名人、墨客留下的墨迹甚多,唐李商隐、宋陆游、明薛宣、黄辉、清王士桢、乾隆皇帝御前侍卫工部尚书松筠、康熙皇帝第十七子果亲王允礼、同治年间出使日本的大臣黎庶昌、蜀中才子李调元、近代爱国名将冯玉祥. 元老于右任等都在此留有墨迹。解放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 万里 . 杨静仁、宋健、陈俊生、彭珮云、张震等都曾来此参观视察,并留有墨宝。  武侯祠内文物丰富,匾联荟萃、碑碣林立,现有各朝代石碑90余座,各种文物多件,历代名人字画400余幅,以嘉定年间皇帝亲笔御书的“忠贯云霄”金匾最为珍贵。除了文物古建筑外,还有汉柏、汉桂、旱莲、银杏等古树名木,其中汉柏据测定树龄在1700年以上。旱莲是世界稀有花木,现被定为汉中市市树。 令人称奇的是,在武侯祠中也有凌霄藤蔓缠绕古柏并花开吐艳的奇观。 在淅淅沥沥,时断时续的细雨中,我们行走在武侯墓及武侯祠的步道上.石阶中,楼台里,壁画前,树荫下......"先生之风"四个遒劲厚朴的大字再度脑海中浮现(崇圣祠匾,光绪20年,沔邑庠生张廷贤书,语出范仲淹«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句),恍惚之中,诸葛亮在历史烟云中穿越而来,形象愈发高大,愈发伟岸。 想想武侯,他的为人为官,他的鞠躬尽瘁,他的名留民心,他的贵誉古今......虽然,他已逝去1800多年,他的思想. 韬谋 . 方略 . 情怀 . 节操 . 为人,已沉淀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形象早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素质最具象化的典型代表,他的名字也早已成为聪颖 . 聪明 . 聪敏 . 聪慧与机智的代名词。他洞察时局的深邃远见,安邦治国的卓著才能,历代统治者与老百姓口口相传的显著功绩,历代史书均为之称道的优秀品德,赢得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 . 军事家 . 思想家 的赞誉和桂冠,应该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的。 拜谒中,崇敬之余,我也回顾自己走过的人生之路,回顾所遇见或接触过的各色人等,有的印象深刻,有的已然形象模糊,有的甚至早已相忘于江湖,只有断断续续的言行似乎还忽隐忽现的留存在记忆中。概括起来,有大智慧的不多乎不多哉,有小聪明,小心机 . 小算计的多如牛毛,比比皆是 ; 更有见利忘义,投机钻营的市侩小人。由此想来,诸葛亮虽已逝去近2000年,但是作为为人为官,处事处道的一面镜子,诸葛亮仍然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还将需要他永久的存在下去。

拜谒之后,崇敬有加,感慨而题: 鞠躬尽瘁扶汉祚,

呕心沥血事蜀国 ;

三顾茅庐知节操,

两出师表见韬谋 ;

五丈原上猎猎旗,

定军山下翠翠柏 ;

儒行将略双盖世,

千古醇臣一楷模。

___兰溪敬题«拜谒勉县武侯墓武侯祠»

注: 儒行将略,指诸葛亮既有儒家学者的言行举止,又有军事将帅的谋略。

醇,同"纯",指纯一不杂。

兰溪随笔之«瞻拜先生之风»

兰溪随笔之«瞻拜先生之风»

兰溪随笔之«瞻拜先生之风»

兰溪随笔之«瞻拜先生之风»

兰溪随笔之«瞻拜先生之风»

兰溪随笔之«瞻拜先生之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