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同虛設!客服到底是解決問題還是敷衍客戶的?

要讓客服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成為一鍵暢通的“服務天使”,要更好滿足用戶的“客服需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歸根結底,企業的服務理念和水平,才是決定客服質量的根本。

 

形同虛設!客服到底是解決問題還是敷衍客戶的?



“一線客服沒有權限,您的反饋會加急標紅”;“相關安全專家介入處理,稍後回覆”;“目前客服都在忙,請您耐心等待”……

互聯網時代,這些常見的“客服用語”從電話那頭轉移至手機屏上。儘管客服平臺更加多樣、服務渠道更加多元,但技術提升帶來的客服“全天候在線”,卻並未實現服務的高質量同步。

和顏悅色卻不解決問題,是不少用戶對掌上客服的感受。

通過某電商平臺APP撥打客服熱線,電話長期掛斷,形同虛設;在某微信網店交易頁面諮詢在線客服,幾天後才收到“在的,親”之類的滯後回覆;聯繫某軟件線上客服,解釋半天訴求,卻只有“稍等”和“不能處置”的回應;更有甚者,通過“智能答覆”收到一連串令人苦笑的回答後,還會跳出一條“請評價我們的服務”的標準問題,這樣的“智能”著實談不上客服升級……

客服的存在,究竟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還是故意敷衍客戶?

上網搜索“客服”一詞,相關詞條多是“客服話術大全”“客服模板”等。原來,目前多數互聯網企業的客服業務實行了外包。一些外包客服人員則聲稱“自己很無奈”,成了一些互聯網企業的“擋箭牌”。

外包不能與“不專業”畫等號。一批外包客服尤其是早期搭建起來的呼叫中心較為專業,客服行業不少規範就是在外包中建立起來的。但近些年,不少企業為了壓縮成本,選擇了一些不正規的外包服務公司。這些不正規的外包客服,在培訓、管理、流程協調等成本大頭上偷工減料,讓“服務用戶”變成了一句難以落實的口號。另外,外包公司的客服沒有處理用戶問題的權限,容易導致品牌認同感的淡漠和工作責任心的缺失。

客服,本應當成為連接用戶跟平臺的綠色通道,結果卻變成了隔斷兩者的“梗阻”環節。

不可否認,網絡客服行業這些年在技術研發、制度建設、智能服務、效能提升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要讓客服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成為一鍵暢通的“服務天使”,要更好滿足用戶的“客服需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歸根結底,企業的服務理念和水平,才是決定客服質量的根本。希望不久的將來,用戶網上諮詢和投訴,也能實現“最多打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