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上半年巨虧40億:補貼高達117億,毛利率僅1.6%

極客網·極客要聞9月7日,36氪近日報道稱拿到了一份滴滴出行的財務數據,顯示滴滴出行2018年上半年虧損急速擴大至40.4億元,比2017年全年虧損的25億元還要多出61%。

數據還顯示,2018年上半年滴滴的毛利率為1.6%,較2017年全年的1.9%下跌了0.3%。這與大家印象中滴滴出行逐漸增多的抽成比例有所出入。

數據顯示,鉅虧和低毛利的主因還是高補貼,滴滴2018年上半年期間,在乘客補貼和司機獎勵(衝單獎)方面的投入高達117.8億元,已達到2017年全年181億補貼的65%。

今年以來,極客網注意到,隨著一家獨大之勢鞏固,滴滴出行的用戶未曾感受到該公司如往年大力度的補貼,倒是司機端出現越來越多的抱怨抽成增多的現象。那麼,為什麼滴滴今年上半年的補貼支出仍然高達117.8億元呢?原因就在於訂單總量太大,單均補貼並不顯著。

根據之前披露的數據,2017年滴滴平臺完成的訂單總量為74.3億單,可以計算得出2017年滴滴平均每單補貼(乘客+司機)僅2.43元。按此核算,今年上半年平均每單的補貼量也大致在2-3元之間,也就難怪司機和用戶都感受不到顯著補貼。

如果這份數據屬實,那麼不難看出共享出行市場雖然壟斷形成,但盈利之期還遠未到來。極客網注意到,自創業之時起,滴滴以及它師從的Uber就被奉為共享經濟的典範,如今看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稍早前《紐約時報》報道,Uber在今年第二季度虧損了8.9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0億美元略有收窄,但單季虧損120多億人民幣的成績單,仍然讓華爾街的投資人表示擔憂,進而拖累了該公司的IPO進程。

全球化、補貼力度弱的Uber尚且處於鉅虧時期,也就不難理解滴滴為什麼形成壟斷後還會持續燒錢了。

如今,隨著連續命案造成順風車業務關停和其他業務整改,以及因此不得不加大的在技術、安全防範、客服服務方面的投入,可預見滴滴的利率空間還將被進一步技壓,盈利可能繼續遙遙無期。

滴滴上半年巨亏40亿:补贴高达117亿,毛利率仅1.6%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並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依法儘快聯繫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