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狼虫虎豹”里的“虫”指哪种动物呢?

活在霸州


“虫”的含义太丰富了。在我们现在的人看来,说到“虫”第一个想到的应该会是昆虫类。

《红楼梦》里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时候和老太太结缘,老太太请刘姥姥在大观园里逛了一天。过后老太太让惜春把大观园里的宴饮场面画成行乐图的样子。黛玉有心开玩笑说,“你草虫上不能”。又说“昨日母蝗虫不画上,岂不缺了典?”并笑称画作好了应该叫作《携蝗大嚼图》。在这里的“虫”就是指昆虫类。

下图为清代画家笔下的草虫

“虫”有时候不只是指昆虫,甚至范围扩大到可以泛指动物类。比如《大戴礼记*曾子天圆》说,“毛虫之精者曰麟,羽虫之精者曰凤,介虫之精者曰龟,鳞虫之精者曰龙,倮虫之精者曰圣人。”这个范围够广,把人都算进去了。

那么“狼虫虎豹”里的“虫”究竟指什么?狼、虎、豹都是具体的动物,所以“虫”不会是指某个动物的种类,肯定也是指具体的某种动物。

其实在这里,“虫”应该是“虺”的本字,指一种毒蛇。南朝《述异记》说“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

下图为玉器上的蟠虺纹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上常用“蟠虺”纹,就是蟠屈的蛇的样子。殷周时期蛇纹都是单个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成了一堆一堆的。

《山海经*南山经》说,“羽山,其下多水,其上多雨,无草木,多蝮虫。”这里“虫”指的就是蛇


沅汰


我在沈阳呆了十年,兄弟几乎都是新民人。别处我不知道,但在新民,长虫必须是指蛇。有人举“大虫”为例,诚然,《水浒》中称老虎为大虫,如家喻户晓的武松打虎一回;但是这个成语既然以狼、虫、虎、豹四种并列,则此“虫”就必然不会是“大虫”,而只能是“长虫”。

一、蟲

我们今天所说的“虫”,是各种有足类动物的总称,其本来的字应该写成“蟲”,读音“ chóng”。

《大戴礼记·易本命第八十一》:有羽之蟲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蟲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有倮之蟲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

羽蟲,即飞禽;毛蟲,即走兽;甲蟲,即带壳的;鳞蟲,即不带壳的;倮蟲,指人类。

《尔雅·释蟲》说:有足谓之蟲,无足谓之豸。可见,蛇并不在以上五族之类,而是“豸”。

二、䖵

这个字念“kūn”,同“昆虫”的“昆”字,是蟲类的总称。《说文》:蟲之总名也。

“昆”字的本义是“明”,郑玄注《诗》,说“昆虫”就是“明虫”。顺便一说,这也是今天的昆明市的含义,其实“昆明”就是“明明”的意思。

三、虫

这个字现在念“chóng”,但其实本来该念“huǐ”,有这样几个意思:1、鳞甲类的总名,《广韵》:鳞介总名;2、凡虫之属,皆从虫,所谓“物之微细……以虫为象”,大概可以理解成以虫字为偏旁,以它造字去表示别的带足动物;3、《玉篇》:古文虺字,一名蝮,是一种毒蛇。


对于这三个字,可以这么理解,蟲是五族的总称,䖵是五族中鳞甲两族的总称,而虫是个造字的偏旁,如果不用作偏旁,就是毒蛇。

因此,狼虫虎豹当然不会是“狼蟲虎豹”,狼虎豹其实都只是毛虫的一种而已;

其次,当然也不是“狼䖵虎豹”,䖵义与蟲义基本一样;

那么这个词只能是“狼虫虎豹”。

然而,若是鳞蟲、甲蟲的总称,则不能以两个大类与毛虫下的三个小类并列;若说其代表部首偏旁,也是毫无意义;

因此,按其意思只能写成“狼虺虎豹”,表示豺狼、毒蛇、猛虎和豹子四种凶兽。


————完————

率意谈噱,靡所不包。主攻南北朝历史、武侠中的历史及神话历史,认真的扯淡,认真的考证。欢迎点赞、转发、评论及关注~~~~


王事情


不会思考,人的智商就如同蛇的腿一样,从有退化成无了。

“狼虫虎豹”,指的是四种凶猛的动物,虫指的是蛇。狼,虎,豹,它们都是哺乳动物,但是蛇不是。狼,虎,豹,都是四条腿的猛兽,而蛇没有腿。从形态上看,蛇与其他三只动物有很大的区别。

其实,蛇的祖先原本也是有腿的。蛇是从有腿的蜥蜴演化来的。实际上,生物史上很多动物原本是有腿的,后来慢慢演化的没有了腿。一个例子,就是鲸鱼。鲸鱼名字里面有一个“鱼”,那是通俗的叫法,学术界都直接叫做“鲸”。鲸鱼不是鱼,它的祖先是一种有腿的爬行动物。只是后来,鲸鱼的腿进化的没有了。在演化的过程之中,有一条规律,叫做“从有到无容易,从无到有困难”。蛇的祖先有腿,后来演化的失去了,这是相对容易的。器官的退化,比器官增长容易。

别说是动物的器官演化,是“从有到无容易”,就是智慧也是一样。一些人不读书,听风就是雨,没有任何自己独立的思考。比如,有些人就在传播谣言,说转基因作物转进了除草剂的基因。除草剂是化学品,何来的基因?如果可以转,人吃了蛇肉,就会变为蛇。不会思考,人的智商就如同蛇的腿一样,从有退化成无了。


怀疑探索者


繁体字中既有“蟲”字,又有“虫”字,今天一律简化为“虫”。那么“狼虫虎豹”的“虫”到底是“蟲”字还是“虫”字呢?

我搜了一下影印版《西游记》,里面写作“狼虫虎豹”。


许慎《说文解字》中解释“虫”字道:“一名蝮,博三寸,首大如擘指。象其臥形。物之微細,或行,或毛,或蠃,或介,或鱗,以虫爲象。凡虫之屬皆从虫。許偉切。”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时认为,虫就是古代的一种蝮蛇,细颈大头。后来引申为卧倒的蛇,即“其卧曰虫,舒之曰它(即蛇字)”,也就是说,蛇卧倒了叫“虫”,舒展了叫“蛇”。

“虫”在甲骨文、金文及篆书中,就是一条蛇的形象。

因此“狼虫虎豹”的虫就是蛇。

清代小说《绿野仙踪》里说:“内中狼蛇虎豹,妖魔鬼怪,大白日里往往伤人”,可以证明“狼虫虎豹”就等于“狼蛇虎豹”。


@王事情 将“虫”解释为“虺”,我认为可能并非如此。如果按照清代段玉裁的看法,“虫”和“虺”虽然读音一样,但不是一个字。

因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的“蝮”字条下面说:“(许慎)意虫爲無足它,虺爲四足它(它就是蛇的意思)。”也就是说虫是无足蛇,而虺是四足蛇,两者的意思并不完全一样。古人常说“虺蜥”、“虺蜴”,也可以证明虺和蜥蜴是同类的。古人对动物的分类比较朴素,他们认为蜥蜴和蛇是一类的,蜥蜴就是四足蛇。



梦露居士


“狼虫虎豹”出自明朝贾仲名的《对玉梳》第三折:“转过这山坡,一簇榆林,黑洞洞的,不知里面藏着什么狼虫虎豹”。


古人称老虎为大虫,最早记载的的是晋干宝《搜神记》,其中有文字讲到“扶南王范寻养虎于山,有犯罪者,投于虎,不噬,乃宥之;故虎名大虫”。(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为什么会以“大虫”称呼老虎呢?原来古人用“虫”泛指一切动物,并把虫分为五类:禽为羽虫,兽为毛虫,龟为甲虫,鱼为鳞虫,人为倮虫。虎为百兽之王,故加“大”字。

在本句的“虫”不应是指老虎,因后面已经有特指的“虎”。《尔雅·释虫》、《说文》说,“虫,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又说初指毒蛇,后指一般虫类,也作动物的通称。在本句应该是指毒蛇之类,以区别于虎豹,不然,语句便有重复之嫌。(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南方鹏


您好,我是熹木木,我想分享一点我的浅薄思考及搜集来的资料。

首先从“狼虫虎豹”这四个字来推断,“虫”当是一种凶猛或者是令人忌惮的动物,因为“狼、虎、豹”皆为凶猛或令人忌惮的动物,所以这里的“虫”没理由不是凶猛或令人忌惮的动物。四个意义相关的字组合成一个成语在我们汉语中比较常见,与此类似的又如“魑魅魍魉”“妖魔鬼怪”等。

其次,有人说这里的“虫”当是“大虫”,也就是老虎。本人不同意这种看法。如果是“老虎”,那么这个词中中间的“虫”和“虎”的意思又相同,这样的组合形式又不符合汉语词汇的规律。

再次,查找资料细细思考后,这里的“虫”应当是蛇。请听我分析。

一,究其字源。在繁体字中“虫”这个字形念“hui3”(音同“毁”)。表示“昆虫”的意思的字形写作“蟲”,即三个“虫”才是“昆虫”的“虫”,一个“虫”念“毁”。《说文解字》释“虫(hui3)”为“一名蝮,博三寸。首大如擘指。象其卧形”。“蝮”就是“蛇”。参考其甲骨文金文还更能看出它的象形意味来,如下图。(引自《基础汉字形义释源》181页)


二,先民对“蛇”
的忌惮,也增加了“狼虫虎豹”为“蛇”之意的可能性。“它”的本意也是指“蛇”,字形也是“蛇”的象形,“虫(hui3)”与“它”字源相同,后来分化。《说文解字》又说“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在这里可见人们对蛇的害怕,再看“狼虫虎豹”这个词中的其它字都很令人忌惮,“蛇”也挺令人忌惮的,故这里的“虫”当为“蛇”。毒蛇蟒蛇就更令人害怕了。

三,求之方言也可得佐证。我们这里鲁南方言把“蛇”到现在仍然称作“长虫”,而且好多答友都说他们那里也有这种称法,可见把“蛇”的称“长虫”的现象并不少见。

四,繁体字中的“虫”与“蟲”本就不同,而且读音也不一样。上面已有浅薄分析,在此不再赘述。但需要补充的是,在简体字中用了更简单的“虫(hui3,音毁)”代替了更加常用的表示“昆虫”的“蟲”字,久而久之便不知道“虫(hui3,音毁)”的本意了。至此,我猜想“狼虫虎豹”中的“虫”本当读作“hui3,音毁”,后来便都读作了“chong2”,只不过我目前还木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一猜想。

总之,这里“狼虫虎豹”中的“虫”应当是比较凶猛,令人害怕的动物,应当是指“蛇”,尤其是毒蛇蟒蛇之类的“蛇”。不应当是指老虎。

以上便是我的浅薄思考及认识,疏漏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熹木木


先说说,“狼虫虎豹”好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语,最多算词语或常用词语。“豺狼虎豹”才算成语。

从字面和这个词语要表达的意思来讲,“狼,虎,豹”都是凶猛的能给人们带来伤害或者给人极度恐惧感的动物,以前吓唬小孩“大老虎来了!”,“大灰狼来了”是口头禅,说明这些动物给人们带来的心理阴影有多大。

照这个逻辑,能和这三只动物相提并论的动物,只有蛇,而且是毒蛇。

在古代,自然环境还呈现出原始的面目,人类的活动还没有让其它动物绝望,那个时候,蛇是很多的,多到什么地步?多到出门在外或在家里都有可能被蛇咬伤,如果是毒舌那就中大奖了_基本上就没命了,所以那时候的人们路上遇到打招呼都问“无它乎?”就像现在见面问候“吃了吗?”一样普遍。

但是那个时候人们把蛇称作“它”。

造这个词的的时候,既想表达对毒蛇的畏惧,又不好用“它”,太生僻,也不愿用“蛇”,显得没文化深度,只好用了一个既能说清楚有有点文化深度的字“虫”来替代“毒蛇”。

毕竟“狼虫虎豹”要比“狼毒蛇虎豹”有文化,也比“狼它虎豹”好懂不是?


步武堂


先答题,成语“狼虫虎豹”里的“虫”,应该指的是蛇。

我们都知道,在《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时候,有写道:


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於巳午未三个时辰结夥成队过冈,请勿自误。……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

此外,在《搜神记》中,也有记载:

扶南王范寻养虎于山,有犯罪者,投于虎,不噬,乃宥之,虎虎名大虫。

那么虫是不是虎的意思呢?

我认为并不是,因为词语中包含了虎,如果大虫也是虎的话,那就不是一个成语了。

李白的《蜀道难》中写道:“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可见,长蛇是可以与猛虎相提并论的,而在我们农村,长蛇又俗称长虫,所以我认为,“狼虫虎豹”里的虫,应该指的是蛇。

在商周时期,虫字的甲骨文字形象蛇形,读作(huǐ)虺,是一种毒蛇。

“虫”字,刚开始出来的时候,就是指的蛇,后来又指的所有昆虫,最后才有替代老虎的意思。

而“狼虫虎豹”中,已经有了虎,同类的动物中,把昆虫放在狼、虎、豹中间去比较也不太恰当,所以这里的“虫”字,应该指的是蛇。


魏青衣


首先要明确的是这个“虫”不是老虎。很多人认为,狼虫虎豹中的虫指的是老虎。古代五行阴阳学说中有“五虫”之说。古人认为,阴阳归位生灵各有所属。天地阴阳二气比较均衡的演化成“五虫”。

东方鳞虫,鱼属类,龙为长。西方毛虫,狼熊属类,虎为长。南方羽虫,众鸟属类,凤凰为长。北方甲(介)虫,鳖蚌属类,龟为长。中央裸虫,无属类,人为长。所以推断,狼虫虎豹都是毛虫!有人也把老虎叫大虫,毛虫里的老大!


但是,在这个特定的成语里,“虫”应该理解为毒蛇。否则和虎就是重复!《山海经·南山经》里有记载“羽山,其下多水,其上多雨,无草木,多腹虫”。


过客251969142


虫,在动物学昆虫范围科学地拟定为二种:益虫和害虫,全为冷体动物。

小时,晚上睡觉有臭虫,点着蚊香熏蚊虫,掛着蚊帐隔蚊子,这二都是自古人的天敌。

臭虫从八十年给氯化物六六六粉喷杀,从人们视野中消失,是濒死灭绝动物了。

蚊子如今还在猖獗,真希望尽快把它统统灭光,谁发明这一产品妙药,这生物化学诺奘奘给那位大官人,谁都口服心服莫言。

成语虫:"狼虫虎豹"一词中"虫"指的是什么。水浒和新华字典所解明为"大虫"即老虎,此词虫就不作为虫单一释解了。

狼虫虎豹之虫,此虫为指一类广义的凶残害人吸血动物,不分大小,大,大不过大虎,小,小不过蚊蝇蟑螂,蜘蛛,芽虫,蛔虫…,还包括前面讲的臭虫。

狼后面虫含:豺,熊,野猪,狐狸,老鼠,毒蛇…一类对人有攻击性和破坏农作物害人虫。

此虫再扩大广义去议述,也可为害群之马的贪官污吏,流氓地痞,恶霸坏人,也可在封建社会"苛政猛于虎(大虫)"时代人愤怒指桑骂槐。

虫,除植物不能加以运用,在动物世界,虫可为一切总统解释代名词。

益虫:蚯蚓,麻雀,燕子,蜻蜓,畜物牛羊马猪犬,禽类,鸭鸡鹅兔,绝大多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好"朋友"。

坏虫,害人虫,人们将之与扫除一切害人虫,坏人虫,全无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