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快去增援曾国藩,李鸿章:我不去 事后,曾国藩:多谢你了

晚清的时候,朝廷有四位名臣,他们被称为国家栋梁,是四位中兴大臣。这四人就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其中曾国藩最为年长,他对左宗棠、李鸿章都有提携之恩。曾国藩看重李鸿章,把他当成自己的接班人培养,李鸿章也将曾国藩视为恩师。说起来这两个人关系极好,但1864年的时候,曾国藩久攻南京不下,朝廷命令李鸿章去增援他,李鸿章却迟迟没有动身。按理说作为学生,老师有困难,学生应该义不容辞,马上出发的。但李却一直按兵不动,按理说没有得到友军支援,曾应该很生气,毕竟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很可能因此失败。但事后曾却因此对李十分感激。这是怎么一回事?今天给大家说说这段故事。

朝廷:快去增援曾国藩,李鸿章:我不去 事后,曾国藩:多谢你了

事情发生在公元1864年,曾经规模浩大的太平天国起义在这个时候已经快走到生命的尽头。天国首都南京早已被曾国藩带军队围住,城破应该只是时间问题,但这样的情况下曾国藩却遭遇了顽强地抵抗,南京城竟然一直久攻不下。看到如此情况,朝廷十分着急。于是朝廷命令李鸿章带领军队前去支援,得到命令后李鸿章并没有马上出发而是按兵不动。

朝廷:快去增援曾国藩,李鸿章:我不去 事后,曾国藩:多谢你了

彼时,攻破南京城的功劳可是十分大的。皇上下旨:谁攻破南京,谁就能封王。封王的将对于李鸿章来说诱惑也十分大,可是他还是选择按兵不动。李鸿章很聪明,他知道亲手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是老师曾国藩最大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曾国藩多年来四处征战,努力了那么久终于到了围攻南京的时候,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如果这个时候进军,无疑是在和曾国藩抢功劳。

朝廷:快去增援曾国藩,李鸿章:我不去 事后,曾国藩:多谢你了

于是,虽然朝廷下令让李鸿章前去增援,但他一直按兵不动。他一直找理由向朝廷推脱,可是朝廷不吃这一套,一再下令催促他进军。李鸿章实在没办法了,毕竟他不能公然抗命,在打听到围城的军队已经快挖好进城的地道后,他才出发。出发前他还特意写了一封信给曾国荃写了一封信,说自己接到朝廷的命令,马上就要来增援了。这个人是曾国藩的弟弟,也是当时攻打南京的军队的统帅。曾国荃看了信之后还当众念了这封信,第二天就攻破了南京城。

朝廷:快去增援曾国藩,李鸿章:我不去 事后,曾国藩:多谢你了

围攻了两年终于成功了,曾国藩很高兴。他也知道自己这个弟子这样做的良苦用心。因此后来他感激地握着李的手说:我们曾家两兄弟的面子全靠你才得以保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