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字的人過60歲了,繼續練字還能有發展前途嗎?

益龍民


誰知道!

先說一個與書法無關的小故事。晉代大文學家、詩人陶淵明,他對撫琴一竅不通,卻在家中備了一張琴。說是琴,僅僅是一個琴架子,因為上面沒有琴絃。每當酒酣性起之時,便坐於琴前比劃一番。嘗作詩謂“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音“。


假如你是二十歲開始練習的,六十歲時就是四十年的書法功底。說不定一個偶然的機會,憑藉你四十年的功底,厚積薄發,一飛沖天,也不是不可能。這樣的例子在書法家中很常見。原因是書法不可能速成,要取得成就,除了自身的學習努力外,還有很多外在因素。機緣巧合,時來運轉,貴人提攜。這都是排除自己鑽營炒作,順其自然的等待。


如果你說的是六十歲開始練習書法,耳順之年,對前途的追求,應該有自己的見解。六十歲開始學習書法,當以消遣閒暇時間而為。名利之心就不要存有了。人的機體衰退,不可避免的讓手腳不如年輕人靈便。對於需要精細技巧的書法而言,不可能如年輕人一樣的進行精準臨習。應擺平心態,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找到學習的快樂,好壞放一邊,儘性就好。

六十歲的人,當報以陶淵明曠然的心,但識書中趣,何必問功名。儘性盡情,怡然自得。不亦是一快事!



子衿tjk


練字的人過六十歲,繼續把字練下去,只要用心,只要專注,只要有悟性,沒有大成,小成應該還是有的。至於前途嘛,還是順其自然吧!

世上的一些事,往往有很多不確定性。機會很重要!但是,關鍵是看你怎麼去把握,如果大家都看到的機會,那還叫機會嗎?六十多歲,已過花甲之年,應把練字的目的放在修身養性上,應把練字當成是一種享受,還是不要刻意的去追求一些難以做到的事情。人到老年,心態很重要,把一切看淡就好了。



(上圖為龍開勝作品)

我認為,不管有沒有前途,字,該練還得練。如果有機會,可以把你的作品投到省市級的書展上試試,說不定還能入展、獲獎呢!覺得自己有一定的實力時,也可以向國展投稿。總之,對自己要有信心。

(上圖為劉洪彪作品)

我的理解是,題主所說的前途應該是自己的作品能否入國展,或者是能否加入中書協,自己的作品能值多少錢且有沒有人收藏,在全國的名氣有多大,等等。關於這方面的前途,主要還是靠自己的實力。實力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作品;二是有貴人相幫;三是天時,地理,人和。若具備了以上三個條件,那你就成功了,那你就有前途了!否則,一切迴歸為“零”。

以上為個人觀點。歡迎各位網友留言,評論!


中州耕牛堂主


我們做任何事,都是有一個目的的。練字,有的人是為了當書法家,有的人是為了修身養性,有的人是為了鍛鍊身體,古代很多人是為了藉此步入仕途。

過了60歲練學,想要成為書法家,不是說不可能,但一則心很累,與老年人應有的心態不相符。二則不太現實,雖有齊白石衰年變法,但畢竟是小概率事件。

所以60歲以後練字,應抱老有所樂的心態,寫一寫快樂書法,娛悅身心,而不應有任何功利思想,去想獲獎、成“家"。現在社會上有些人組織老年人參加的書法大賽,就是抓住了部分老年人的功利思想,想方設法在賺他們的銀子。

只要想清這個道理,任何時候學書法都不晚。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練書法的人,目的有二,一是修身養性,二是有所造詣。年過60繼續練字,可以說對修身養性是最好的方式。若有所追求,想獲得一定書法造詣,也是很有可能的。書法一方面的修煉在筆頭功夫,一方面在生活閱歷。

60歲後,人生豐富的經歷,加上老練的眼光,行萬里路,破萬卷書,對書法都是非常有裨益的。再說,歷史上古稀成名的書法家、藝術家比比皆是,比如說林散之就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典型。他一生歷經很多磨難,出名時就已經76歲高齡了,然而最終成就了“當代草聖”。

林散之的前半生,生活社會環境惡劣,寒燈苦雨,他依然堅持讀書、創作,無一日懈怠。1963臨近退休之際,被聘為江蘇省國畫院畫師,這才踏上專業書畫創作之路。

可沒過幾年,十年浩劫開始,老妻病逝,69歲的他,雙耳失聰,孤燈相照。1970年農曆除夕,在烏江洗澡時又不慎跌入開水池,全身燙傷,手臂、右手致殘,五指粘並。他以頑強的毅力戰勝困難,終於能用三個手指握筆揮毫,因自號“半殘老人”。

1973年《人民中國》畫報第一期刊登中國書法專輯,首頁位置赫然刊登林散之草書條幅《東方欲曉》,這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此時他已76歲高齡。

林散之自言:“六十歲前,我遊騁於法度之中。六十歲後稍稍有數,就不拘於法。”觀其作品,前期作品,雖格調、意韻甚好,但用筆與結字均在高度的理性把握之中。六十歲後所書循法度而能輕鬆自如,遊刃有餘,從而有天趣流露,此即其所謂“不拘於法”。

大約七十歲後所書,強調個性、追求天趣成為其審美的主導傾向,創作中用筆大為放開。八十歲後進入自由之境,作書時已無法度意識,落筆皆隨意、隨興為之,出神入化,意趣天成。

“大器晚成”的林散之,以其瘦勁飄逸的“林體”反映了近300年來中國草書藝術的最高成就,也是我們學習書法的楷模。所以說,60歲繼續練習書法,為時不晚!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漫漫書法路,加我不孤獨!


麓風軒


提此類問題的人很多,比如“超過60歲了還能學國畫嗎、超過60歲了還能學樂器嗎、60多了學攝影還能學好嗎……”,估計都是剛退休的老哥老姐們,想充實下退休生活,給自己找點事做。

首先說這“前途”,怎麼才算有前途?能得名得利還是成名成家?有這種想法也不為過,學什麼都想學好,但只能作為動力,不能做為壓力。

再說這“前途”,我覺得如果把“練字”當作充實生活、陶冶情操、提高生活品位作為前途,才是智人之舉!

人過天命之年,早已淡薄名利,唯修身養性、健康生活為真諦。

當然,不管練字還是其它,只要學就會有進步,只要有進步就會有成就感,就讓生活充滿了樂趣。

除了快樂生活,還管它什麼東西南北風,哈,祝日子越過越快樂、越健康!

寫的是一種心境、一種生活(圖片來自網絡)


南方之南


關於這個問題,個人認為,一定要繼續下去。

書畫益壽!這個說法業界都認同,書法在東方藝術中有著至高的地位,臨習書法,創作書法,是一種高境界的體力鍛鍊,也是一種腦力鍛鍊。從古到今的書法家的壽命,平均比做其他工作的人高。

清康熙帝很愛書法,他講過:“人果專心於一藝一技,則心不外馳,於身有益。朕所及明季之與我之耆舊,善於書法者俱長壽,而身強健。凡人心志有所專,即是養身之道。”以近現代書法家為例,趙樸初、董壽平、於安瀾、啟功都享年90歲以上。

只要努力,任何事都不會太晚。比如,你說的前途,是達到哪個高位?只要努力了,可以達到省級書法家協會會員沒什麼問題吧,如果持之以恆,達到中國書法協會會員也並非不可能。

姜子牙暮年才得以施展才華,晉文公61歲即位。當代草聖林散之70歲才成名。

另外,書法可以修身養性。 學書法能使人變得心平氣和,心情曠達,從人的身心處於良好狀態――這是其它學科無法替代的。常言道:寧靜致遠,淡泊明志。當一個人的心靈處於寧靜狀態時,可發得到一個平安順利的人生境界。


白先生如是說


修身養性也。和所謂書法家寫的字一樣有水平的比比皆是。進不了那個圈子寫的再好也沒有用。你看看滿大街書法家寫的字就知道了。


孤獨老兔


先說一個與書法無關的小故事。晉代大文學家、詩人陶淵明,他對撫琴一竅不通,卻在家中備了一張琴。說是琴,僅僅是一個琴架子,因為上面沒有琴絃。每當酒酣性起之時,便坐於琴前比劃一番。嘗作詩謂“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音“。

假如你是二十歲開始練習的,六十歲時就是四十年的書法功底。說不定一個偶然的機會,憑藉你四十年的功底,厚積薄發,一飛沖天,也不是不可能。這樣的例子在書法家中很常見。原因是書法不可能速成,要取得成就,除了自身的學習努力外,還有很多外在因素。機緣巧合,時來運轉,貴人提攜。這都是排除自己鑽營炒作,順其自然的等待。

如果你說的是六十歲開始練習書法,耳順之年,對前途的追求,應該有自己的見解。六十歲開始學習書法,當以消遣閒暇時間而為。名利之心就不要存有了。人的機體衰退,不可避免的讓手腳不如年輕人靈便。對於需要精細技巧的書法而言,不可能如年輕人一樣的進行精準臨習。應擺平心態,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找到學習的快樂,好壞放一邊,儘性就好。

六十歲的人,當報以陶淵明曠然的心,但識書中趣,何必問功名。儘性盡情,怡然自得。不亦是一快事!




寶蘊齋萬題方


錢途不用想,生命應更強。我手寫我心,心靜氣自爽。可以悅性情,更當樂夕陽。老牛自加鞭,濡翰既頤養。👌👍


江上老漁


不知道你說的他已經練許多年了? 還是剛想開始練?

這麼說吧,我是1956年生的,今年62週歲了,練了50年字了,書癮難忌啊,還堅持練字玩兒呢。我從來沒有想在書法界混出名堂,一直把書法當成健身娛樂項目,喜歡鑽研書法問題,覺得挺好玩兒的……



我覺得,練書法與練武術原理一樣,只要堅持練功夫,技藝水平隨時都在進步。同理,只要是身體健康狀態良好,書法不會退化。

如果是初學者,只要是對書法特感興趣,不圖名利,只求快慰,年齡大不是什麼問題。各地都有老年書畫研究會、老年大學,並且都有書法班,大多數書法愛好者都是60歲以上的退休人員,學有所成的有很多人。



如果自學的話,選擇一個喜歡的字帖,訓練方法得當,堅持半年左右,就能寫得非常好!我相信大器晚成。

年齡大了,練書法是最好的活動,精神愉悅享受快樂是主要的……如果能堅持晨練水寫地書,練大字、健身心,是最好的,一舉兩得,我就這麼做,已經幾十年了。

總之,書法有益無害,老少皆宜……美哉!
△這是今早上晨練時寫的水寫地書大字

以上是我的觀點,感興趣的朋友請點贊,或關注我,翻閱之前發佈的信息,會有驚喜。謝謝支持!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8e010001a884c75f282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