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剛:網際網路金融出問題是因爲服務的中小微企業出了問題

郭大刚:互联网金融出问题是因为服务的中小微企业出了问题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金微 上海報道

9月6日-7日,2018朗迪中國峰會(LendIt China)在上海浦東舉辦,作為全球金融精英交流的平臺和全球化頂尖金融科技智庫,朗迪金融科技峰會已連續三年在中國舉辦。峰會上,北京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郭大剛演講時表示,因為互聯網金融行業高度服務了中小微企業,跟他耦合度很高,當他出問題的時候,所以我們就出問題了,從另外一個角度也證明了我們這個行業真的服務了中小微企業。“網貸行業最黑暗的時候還未到來,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是風險最高的時期。”

郭大剛在演講中用了大量的圖表闡述自己的觀點:2015年10月份以前,互聯網金融市場完全自由發酵、自由成長的,2015年10月份以後,出現了市場干預,而且強度越來越強,機構開始選擇在2015年底退出市場。一直到2015年底的時候,更多機構退出市場。也就是說,進到市場的人變少了,退出市場的人變多了,這個時候市場的情緒開始反轉。

“2015年10月份以後,你們再看,大部分機構不再能拿到有效的投資,因為市場不看好他了,之後每一次出臺所有意見的時候,就引起了一個退出高峰。2016年的8月24號,銀監會暫行辦法強化了中介的地位,更多機構開始退出市場。”

“在利率曲線方面,大概20%左右,法定紅線36%對吧,當高院規定36%作為上限的時候,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就變成了事實的下限,沒有人低於這個成本給市場提供服務的。我們給投資人的回報率,投資人的回報率持續降低,這中間是有一個機構拿掉的費用,整個行業運營產生的費用,包括你的營業收入在裡面,平臺拿掉的這些成本。”

“在行業在持續發展過程中,營業額持續增長,每年最高的時候甚至有三倍的成長率。但中間的費用成本是很大的,而且是不斷增加的。但是這個行業裡很多又說自己不盈利。那這麼大的毛利規模或者收入規模到哪裡去了?這個過程是個風險的累計過程,而我們產生的收益被風險對沖掉了。等於這個行業就一直在處於一個風險的累計過程中。”

“假如你投資強度不夠,就意味著在你的平臺上風險持續累計。2015年、2016年以後,整個投資強度才回來。而真正在市場裡面有價值、被投資的機構為減少了,因為只有很少量的機構,在資產側進行了持續的投資,大部分在負債側做了很多工作。所以這個市場裡面,該活下來的機構其實沒有太多。”

郭大剛說,自古以來中小微企業是融資難、融資貴,他本來不應該仇恨股權融資,但是為什麼在中國就要通過債權融資?而且愈演愈烈,因為我們的利率體系是雙軌制的。“一面是行政的貨幣發行體系,另外一面是民間高度發達的完全市場化的貨幣定價體系,兩個利率中間產生套利,而長期的供給不足,中小微企業拿不到錢,融資成本會會無窮大。”

所以在中小微企業,債權和股權有什麼差別?從利率的角度沒有差別,但是在法規保障上不一樣,股權可以爛掉,債權爛不掉。從自我保護的角度,企業會選擇債權。

郭大剛說,現在所有機構都要變成信息中介,即使這次合規檢查完成了,大家都變成信息中介了,這個市場的供給也只有這麼多。但是整個市場的需求還在那裡,我們經濟還要轉型,中小微還要活下去。假如沒有這塊供給中小微沒有了,我們的社會結構會是什麼樣子,那就不是金融問題,甚至不是經濟問題,更可能是社會問題或者是其他的問題。這就是我們正在經歷的東西。

郭大剛說,其實我現在最擔心的不是過去的6月和7月,我擔心是今年年底的最後一個季度和明年年初的第一個季度,假如大規模中小微企業說不幹了,會怎麼樣?所有的資產爛掉了,壞賬率會上來,如果你們還進不了央行徵信,那些違約的人沒有任何義務、沒有任何風險、沒有任何成本,怎麼辦?所以最壞的時候還沒有來,大家要做好準備的。

從監管的角度審視,監管對什麼負責?一個是投資者保護,第二個是抑制行業累積風險。金融監管機構看到的只有金融風險,但是互聯網是金融風險並不止於此。

在郭大剛看來,互聯網的特性有媒體屬性,涉眾型的,涉眾性風險是互聯網的另外一個風險是社會風險,這個風險遠遠大於金融風險。“所以我們的主要風險是涉眾型社會風險,而不是所謂的金融風險。”

郭大剛說,但作為監管你只有一萬億(待收),但是那麼複雜,我投資強度很高,我要花很多錢進去才能管好。只有一萬億,這個收益太低了。而地方金融監管機構的責任權利完全不匹配,這都是問題。

郭大剛說,第一,中國的社會正從實物資本階段往信用資本階段走,第二中國社會從工業社會向商業社會演進,這裡面有個詞叫商業文明,所以基於信用的中小額的貸款一定會起來,這是市場的需求。“這個市場需求,必須要通過完整的市場制度才能保障。比如我們的徵信體系。”

從互聯網的投資角度來講,初始投資強度,傳統的金融機構很低,我們互聯網金融企業是高科技企業,投資強度初始強度非常高。第二個這個成本必須通過運營迅速攤薄,這是互聯網的特色。“所以你想沒有規模,你是無法產生比較收益的。所有的成本,在市場被淘汰下,在藍色曲線之下的成本會攤薄,會取得比較收益,那些機構會活下來。”

在郭大剛看來,有兩個條件,第一個你要有足夠的投資強度,人財物必須拿出來,而且有確定的方向建立相應的能力。第二個你要有有效的運營,獲得規模,把你的成本全部攤薄,這才是互聯網金融。

郭大剛說,中小微企業發揮了重大作用,我們就業80%是靠這個來的。中小微企業對於我們非常重要。正是因為我們這個行業高度服務了中小微企業,跟他耦合度很高,當他出問題的時候,所以我們就出問題了。所以從另外一個角度我們證明了什麼?我們這個行業互聯網金融真的服務了中小微企業。

郭大剛說,現在2008年完全不同,美國當時出的問題是金融系統出問題,我們傳遞到金融領域,甚至到社會領域,演變成社會風險,所以我們發QE把他阻斷了。但是這次翻過來是因為我們經濟出問題了,通過高度市場化的金融業務表達出來了,所以根源不在我們,是在經濟。

郭大剛說,我們要建立相應制度的,假如沒有相應的制度,還是所謂信息中介的話,假如所有人都想出去的時候,就沒有人能逃得了了。有一條,大家對中國的未來是要有堅信的,為什麼?13億人勤勞勇敢,所有人都想有幸福的生活,全世界都沒有多麼大的力量,中國的需求和發展的空間,而且是非常確定的。當目標確定之後,剩下的就是路徑。只要不亂,我相信我們只要持續走下去,一定會達到這個目標,所以長期大家應該有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