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通信安全之SSL

SSL/TLS協議是互聯網通信安全的基石,SSL/TLS到底是什麼,工作原理是什麼,我們就深入學習一下。


互聯網通信安全之SSL/TLS

一、協議的作用

不使用SSL/TLS的HTTP通信,就是不加密的通信。所有信息明文傳播,帶來了三大風險。

1、竊聽風險:第三方可以獲知通信內容。

2、篡改風險:第三方可以修改通信內容。

3、冒充風險:第三方可以冒充他人身份參與通信。

SSL/TLS協議就是為了解決這三大風險而設計的,目的就是達到以下三點:

1、所有信息都是加密傳播,第三方無法竊聽。

2、具有校驗機制,一旦被篡改,通信雙方會立刻發現。

3、配備身份證書,防止身份被冒充。互聯網是開放環境,通信雙方都是未知身份,這為協議的設計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協議還必須能夠經受所有匪夷所思的攻擊,這使得SSL/TLS協議變得異常複雜。

二、協議的發展歷史

通信協議的歷史幾乎與互聯網一樣長。1994年,NetScape公司設計了SSL協議(Secure Sockets Layer)的1.0版,但是未發佈。1995年,NetScape公司發佈SSL 2.0版,很快發現有嚴重漏洞。1996年,SSL 3.0版問世,得到大規模應用。1999年,互聯網標準化組織ISOC接替NetScape公司,發佈了SSL的升級版TLS 1.0版。2006年和2008年,TLS進行了兩次升級,分別為TLS 1.1版和TLS 1.2版。最新的變動是2011年TLS 1.2的修訂版。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是TLS 1.0,接下來是SSL 3.0。但是,主流瀏覽器都已經實現了TLS 1.2的支持。TLS 1.0通常被標示為SSL 3.1,TLS 1.1為SSL 3.2,TLS 1.2為SSL 3.3。

三、協議的運行過程

SSL/TLS協議的基本思路是採用公鑰加密法,也就是說,客戶端先向服務器端索要公鑰,然後用公鑰加密信息,服務器收到密文後,用自己的私鑰解密。但是有兩個問題要解決。

1、如何保證公鑰不被篡改?解決方法:將公鑰放在數字證書中。只要證書是可信的,公鑰就是可信的。

2、公鑰加密計算量太大,如何減少耗用的時間?解決方法:每一次對話(session),客戶端和服務器端都生成一個”對話密鑰”(session key),用它來加密信息。由於”對話密鑰”是對稱加密,所以運算速度非常快,而服務器公鑰只用於加密”對話密鑰”本身,這樣就減少了加密運算的消耗時間。

總而言之,SSL/TLS協議的基本過程是這樣的: 1、客戶端向服務器端索要並驗證公鑰。2、雙方協商生成”對話密鑰”。3、雙方採用”對話密鑰”進行加密通信。上面過程的前兩步,又稱為”握手階段”。
互聯網通信安全之SSL/TLS

四、握手階段的詳細過程

“握手階段”涉及四次通信。需要注意的是,”握手階段”的所有通信都是明文的。

1、 客戶端發出請求

首先客戶端(通常是瀏覽器)先向服務器發出加密通信的請求,這被叫做ClientHello請求。在這一步,客戶端主要向服務器提供以下信息。

a、支持的協議版本,比如TLS 1.0版。

b、 一個客戶端生成的隨機數,稍後用於生成”對話密鑰”。

c、支持的加密方法,比如RSA公鑰加密。

d、支持的壓縮方法。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客戶端發送的信息之中不包括服務器的域名。也就是說,理論上服務器只能包含一個網站,否則會分不清應該向客戶端提供哪一個網站的數字證書。這就是為什麼通常一臺服務器只能有一張數字證書的原因。對於虛擬主機的用戶來說,這當然很不方便。2006年,TLS協議加入了一個Server Name Indication擴展,允許客戶端向服務器提供它所請求的域名。

2、服務器回應

服務器收到客戶端請求後,向客戶端發出回應,這叫做SeverHello。服務器的回應包含以下內容。

a、確認使用的加密通信協議版本,比如TLS 1.0版本。如果瀏覽器與服務器支持的版本不一致,服務器關閉加密通信。

b、 一個服務器生成的隨機數,稍後用於生成”對話密鑰”。

c、確認使用的加密方法,比如RSA公鑰加密。

d、服務器證書。除了上面這些信息,如果服務器需要確認客戶端的身份,就會再包含一項請求,要求客戶端提供”客戶端證書”。如金融機構往往只允許認證客戶連入自己的網絡,就會向正式客戶提供USB密鑰,裡面就包含了一張客戶端證書。

3、客戶端回應

客戶端收到服務器回應以後,首先驗證服務器證書。如果證書不是可信機構頒佈、或者證書中的域名與實際域名不一致、或者證書已經過期,就會向訪問者顯示一個警告,由其選擇是否還要繼續通信。如果證書沒有問題,客戶端就會從證書中取出服務器的公鑰。然後向服務器發送下面三項信息。

a、 一個隨機數。該隨機數用服務器公鑰加密,防止被竊聽。

b、編碼改變通知,表示隨後的信息都將用雙方商定的加密方法和密鑰發送。

c、客戶端握手結束通知,表示客戶端的握手階段已經結束。這一項同時也是前面發送的所有內容的hash值,用來供服務器校驗。

上面第一項的隨機數,是整個握手階段出現的第三個隨機數,又稱”pre-master key”。有了它以後,客戶端和服務器就同時有了三個隨機數,接著雙方就用事先商定的加密方法,各自生成本次會話所用的同一把”會話密鑰”。

至於為什麼一定要用三個隨機數,來生成”會話密鑰”,官方是這樣解釋的:“不管是客戶端還是服務器,都需要隨機數,這樣生成的密鑰才不會每次都一樣。由於SSL協議中證書是靜態的,因此十分有必要引入一種隨機因素來保證協商出來的密鑰的隨機性。對於RSA密鑰交換算法來說,pre-master-key本身就是一個隨機數,再加上hello消息中的隨機,三個隨機數通過一個密鑰導出器最終導出一個對稱密鑰。pre master的存在在於SSL協議不信任每個主機都能產生完全隨機的隨機數,如果隨機數不隨機,那麼pre master secret就有可能被猜出來,那麼僅適用pre master secret作為密鑰就不合適了,因此必須引入新的隨機因素,那麼客戶端和服務器加上pre master secret三個隨機數一同生成的密鑰就不容易被猜出了,一個偽隨機可能完全不隨機,可是是三個偽隨機就十分接近隨機了,每增加一個自由度,隨機性增加的可不是一。” 如果前一步,服務器要求客戶端證書,客戶端會在這一步發送證書及相關信息。

4、服務器的最後回應

服務器收到客戶端的第三個隨機數pre-master key之後,計算生成本次會話所用的”會話密鑰”。然後,向客戶端最後發送下面信息。

a、編碼改變通知,表示隨後的信息都將用雙方商定的加密方法和密鑰發送。

b、服務器握手結束通知,表示服務器的握手階段已經結束。這一項同時也是前面發送的所有內容的hash值,用來供客戶端校驗。至此整個握手階段全部結束。接下來,客戶端與服務器進入加密通信,就完全是使用普通的HTTP協議,只不過用”會話密鑰”加密內容。
互聯網通信安全之SSL/TL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