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组团式”调解么?苏州吴江司法局了解一下

听说过“组团式”调解么?苏州吴江司法局了解一下

司法部

15小时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官方头条号

今年6月26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黎新村网格巡查员潘慧像往常一样在自己的网格内走访巡查,发现同村的肖某正与沈某吵得不可开交。

原来,肖某的工程运输车连日来频繁经过沈家,导致沈某房屋多处出现裂缝、漏水,双方发生争执。

摸清情况后,潘慧立即上报该纠纷隐患。10多分钟后,网格调解员到达现场,在依法入理的耐心劝说下,肖某一次性赔偿沈某2万元,双方握手言和。

这是吴江区司法局构筑网格化管理、组团式调解的一个缩影。

将人民调解纳入网格化,提前采集风险信息,采取源头管控、分级处置、对接专调、重点督调的方式,就地化解矛盾纠纷,使传统“枫桥经验”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苏州市司法局局长王侃

细化网格全员参与

矛盾纠纷“不出格”

借助全区构建社会治理网格化联动机制契机,将矛盾纠纷信息收集、上报、预警、化解等工作推到基层治理最前沿,第一时间把各类矛盾纠纷‘网’在格子里,确保矛盾纠纷不出‘格’。

将『调解员进网格』升级为『调解工作进网格』,这是吴江区打造『网格化+人民调解』新模式的关键措施。

吴江区司法局长李伟根

吴江区是江苏省苏州市社会治理网格化联动机制建设的率先启动地区,全区划分899个基层网格,每个网格配备巡查员、信息员、村民组长、楼道长等。

通过巡查上报、分流交派、处置反馈等环节,筑起基层治理的第一道防线。

在构建区级、区镇、村居、基层网格“四级联动”矛盾纠纷调解格局的基础上,吴江区将矛盾纠纷信息采集纳入全体基层网格巡查员、信息员的巡查和采集清单,不仅实现了调解工作在网格内“全员化”,而且建立了“巡查员、信息员‘防火’+ 调解员‘灭火’”这一既有融合又各有侧重的双重纠纷排查化解机制。

现在,格子里全员参与收集上报隐患信息,就好像装上了‘移动探头’‘移动哨眼’,我们之间既合作又分工,非常好使!以前一个人既要排查隐患又要化解纠纷,十分吃力,作用有限。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同里镇)网格调解员吴林荣

依靠『网格化+人民调解』机制,今年5月份以来,吴江区90%以上的矛盾纠纷实现了网格化精细定位和即时性排查化解,调解成功率达98%,防止群体性事件10余起,信访总量同比下降5%。

平台升级资源共享

关口前移“全掌控”

6月27日,松陵镇网格巡查员在日常排查中发现,一小区楼道内几户居民之间不和睦,不仅常因电瓶车在楼道内停放、充电等发生争吵,背后还存在安全事故隐患。

巡查员汇报该隐患后,吴江区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联动指挥平台迅速将相关情况以电子工单的形式分派给太湖新城司法所。

司法所立即指派经验丰富的人民调解员,会同网格化联动机制内的公安、消防等部门,指导居民整改,同时调解员宣讲法律,劝和疏导。

当天,几户居民间郁结多年的心结得到疏解,小区物业还对所有楼道电瓶车停放、充电问题进行了排查整改。

吴江区打造的“升级版”大调解机制,不仅是传统的资源整合、部门联动,还嫁接了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打通各类调解工作平台,在共治的基础上推动实现善治。

吴江区以『吴江法务』为主平台,打通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阳光信访』和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指挥平台。

同时,搭建实体化矛盾调处指挥平台,推进四级联动平台和移动终端建设,形成了线上与线下的调解工作闭环。

配强队伍综合施策

对接联动“全覆盖”

建立健全『网格化+人民调解』工作运行保障机制,才能规范化、常态化推动工作落实,真正形成长效治理机制。

苏州市司法局基层工作处处长陆红英

今年5月以来,吴江区围绕人民调解进网格的工作职责、系统运行、工作考核、分析研判、信息预警等重点环节,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和工作规范,为『网格化+人民调解』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撑。

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吴江区通过对基层网格调解员、新居民自治网格调解队伍、区镇品牌调解工作室、各专业调委会实行『四个配强』,促进网格调解队伍高质量覆盖到位。

以村居调解组织为基础,实现基层网格调解员全覆盖。针对外来人员增多、矛盾易发的实情,在新居民较多的村居选出一批新居民担任网格兼职调解员,充分发挥“乡音”作用。

成立太湖新城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朱金观”、盛泽镇“新吴江人”等人民调解工作室,进一步“反哺”网格调解工作。

全区各专业调委会均配备或聘任2名以上专职调解员,并吸纳了一批懂法律、知民情的各界“法律明白人”担任兼职调解员,复杂疑难专业案件共同调处化解,全区基层治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今年5月以来,吴江区司法局结合『访调对接』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属地管理』优势,推动建立『矛盾纠纷不出网格』机制,加快融入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轨道,使『网格化+人民调解』的『吴江模式』在苏州叫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