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寧的手抓羊肉,外地來朋友,就要用手抓羊肉招待他

前兩天,小編的一位朋友來西寧洽談合作,直言要我帶他吃

青海手抓羊肉。機場接到他後直接帶他來到市裡的一家餐廳,這頭一道手抓羊肉就讓他讚不絕口,觥籌交錯笑語歡聲,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之後的業務合作也非常順利。

青海西寧的手抓羊肉,外地來朋友,就要用手抓羊肉招待他

觥籌交錯 笑語歡聲


手抓羊肉是我國西北地區蒙、藏、回、維等民族喜愛的傳統美食,相傳有近千年的歷史,原以手抓即食而得名。聽說最多的吃法有三種:熱吃,切片後上籠蒸熱蘸三合油食用;冷吃,切片後直接蘸精鹽食用;煎吃,平底鍋煎熱食用。特點是肉味鮮美,不膩不羶、色香味俱全。

青海西寧的手抓羊肉,外地來朋友,就要用手抓羊肉招待他

羊我為義 魚羊為鮮

歷史起源

《說文》有曰:“羊,祥也。”《周禮·夏官·羊人》記:“羊人掌羊牲,凡祭祀,飾羔。”羊在古時被賦予吉祥的象徵,同時也是重要的祭祀食品。《本草綱目》記:羊肉是大補之物,堪比人參、黃芪。

手抓羊肉源遠流長,這跟蒙、藏、回、維等民族惡劣的生活環境和獨特的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係。外出遊牧,數月不歸,而羊肉卻有著飽食一頓,全天不餓之功效。

中國的許多省市都有自己聞名於世的菜系或名吃,就羊肉系列而言,北京有銅鍋涮羊肉,陝西有羊肉泡饃,新疆有烤羊肉串,內蒙古有烤全羊。西寧的手抓羊肉也是名物,深受人們的喜愛。手抓羊肉在宴席上是必不可少的,上手抓羊肉和吃手抓羊肉也非常講究。要將帶骨羊肉剁成約二指寬的長條或塊狀,放入大盤之中,眾人圍坐而食之。胸茬肉和肋條肉最為鮮美,先要敬呈給尊貴的客人和最年長者品嚐。青海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在飲食上,人們都秉持著熱情好客、尊老敬老的習慣,至今遺風尚存。

青海西寧的手抓羊肉,外地來朋友,就要用手抓羊肉招待他

長者的餐桌

在漫長的歲月中,手抓羊肉原本只在西北少數民族聚居地高原和草原的帳篷間為牧民們食用,城市裡極為少見,過去名流常視之難登大雅之堂,不屑一顧。手抓羊肉真正成為馳名全國的美味是距今二十多年前的事。據說,一位頗有膽識的人在一條偏僻的小巷子裡掛起了“手抓羊肉”的牌子。一時間,如萬馬奔騰,手抓羊肉的香味四處飄溢,流行到了西寧各州市,又風靡了蘭州、銀川、烏魯木齊、呼和浩特等城市。

青海西寧的手抓羊肉,外地來朋友,就要用手抓羊肉招待他

手抓白條

青海習俗

從仲夏到初冬是草茂羊肥的黃金季節,也是吃鮮嫩可口手抓羊肉的好時機。此時,倘有貴客來到,熱情好客的主人便到羊群裡挑選出膘肥肉嫩的大羯羊,就地宰殺,扒皮入鍋,只需三碗茶的寒暄功夫,一大盤層層疊疊、熱氣騰騰的手抓羊肉就端到貴客面前了。這一盤羊肉,肉赤膘白,肥而不羶,色澤誘人,用刀割吃,吃得嘴油手滑,仔細品味,爽而不膩,油潤肉酥,質嫩軟滑,滋味非凡。

手抓羊肉的烹調有獨到之處,操作簡單明快,只加一小把鹽(現多煮肉不加鹽,吃時蘸鹽),火候恰如其分,血水消失不久,肉熟而不硬,吃起來又鮮又嫩,十分可口。手抓羊肉,色、香、味、形都代表了主人粗獷、豪放、熱情、虔誠和好客的性格。青海各族人民,無論是回、漢、蒙古、撒拉,都用手抓羊肉作為敬客的上好食品。近年來旅遊行業大發展,青海各地的賓館已把手抓羊肉列為青海風味名菜之一。

青海西寧的手抓羊肉,外地來朋友,就要用手抓羊肉招待他

大鍋煮肉不擱鹽

營養價值

羊肉性溫,冬季常吃羊肉,不僅可以增熱禦寒,而且還能促使消化酶的產生,保護胃壁,修復胃粘膜,幫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羊肉營養豐富,對肺結核、氣管炎、哮喘、貧血、產後氣血兩虛、營養不良、腰膝痠軟以及一切虛寒病症均有很大裨益。但是羊肉性溫熱,常吃容易上火,搭配涼性的蔬菜如冬瓜、絲瓜、油菜、菠菜、白菜、金針菇、蘑菇、蓮藕、茭白、筍、菜心等,能起到清涼、解毒、去火的作用。

羊肉和蘿蔔做成一道菜,則能充分發揮蘿蔔性涼的特質,有消積滯、化痰熱的作用。

那麼,青海的手抓羊肉,哪兒還有更好的去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