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爲什麼反對「金錢獎勵」和「100」分萬歲

孩子剛剛考完試放假,一些我們平時都要面對的問題就都出現了,這時候我們該如何來面對,和解決?你對此有什麼不同的意見嗎?歡迎家長們一起來探討!

金錢的獎勵?

期末成績剛出來,孩子姥姥就打來電話詢問:“寶貝,考了多少分啊?”當得知孩子成績非常優異的時候,立刻許諾孩子:“姥姥答應了,只要都是100分,就獎勵500塊錢!過兩天姥姥給你送錢去。”孩子放下電話看著我說:“姥姥非要給我錢,媽媽怎麼辦啊!”

我耐心的跟孩子說:“姥姥給你錢,是想鼓勵你,但是這確實是不正確的。學習是為了什麼?你跟媽媽說說。”孩子想了想說:“是為了學習更多的知識讓自己的頭腦有智慧。”我拍拍她的肩膀笑著說:“說的不錯,關於姥姥給錢的問題,我會跟她說,如果能把錢換成一樣你學習需要的東西,你覺得是不是更有意義?”

我為什麼反對“金錢獎勵”和“100”分萬歲

對於這種赤裸裸的金錢獎勵,我是非常反感的。

金錢獎勵,不要讓孩子輕易獲得,不要所有的事情都給獎勵。如果一切都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可以輕易得到想要的東西,獎勵對孩子就失去了吸引力,獎勵的作用也就大打折扣或不存在了。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更渴望得到的是被認可的感覺,而不是具體的物質。因此家長需要慢慢地調節激勵手段,獎勵孩子,要注意獎勵孩子好的行為,而不是獎勵某種結果;要了解孩子的需要,不應由家長說了算;可以嘗試用孩子喜歡的方式來取代物質獎勵。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任何獎勵的手段都不是目的,只是輔助性的評價,是對孩子的行為在某種程度上的肯定。在孩子的成長中我們應該運用各種獎勵方式,如媽媽溫暖的擁抱,爸爸讚許的眼神,一次有意義的旅行;當然也可以是實物獎勵,但更多的應是精神獎勵,這樣孩子才能養成健全的人格。

我為什麼反對“金錢獎勵”和“100”分萬歲

100分萬歲?

進入寒假假期,帶著孩子出來的大人之間見面都是習慣性的來詢問:“孩子考多少分啊?”當聽說別人的孩子考得好時,常常會跟自己的孩子說:“你看看XXX,人家學習成績多好,你假期要多努力啊!”

過年親戚們互相見面,也是看到孩子就會詢問:“呦,放假了吧,考試考的好不好啊!”

假期本來是一年中最快樂的時光,一提到學習成績,很多孩子立即覺得得掃興起來。家長們要用一顆平常心看待孩子的學習成績,莫把分數高低當作判斷學習優劣的唯一標準。其實很多家長打聽別人家孩子成績,是為了和自己的孩子學習情況作比較,而親戚朋友從成績這方面去關心孩子,不管是出於怎麼樣的想法,都會讓孩子感到非常的不愉快。

大家都習慣的把目光集中到了分數上,很少有人會關注,孩子此時的心情是如何的?

其實大部分孩子對此是非常反感的。有的孩子會覺得,父母只“關注”分數不“關心”自己;有的孩子會因為這次考的不理想,而家裡人的話題卻又離不開學習成績,自己的內心更加焦慮。對於親戚們關心學習問題,考得不好的孩子會覺得在公眾場合很失面子,尊嚴掃地。

我結合自己來談談,考完試你如何跟孩子溝通。

我家孩子考完試,我從不問孩子考多少分?有時候孩子也會問我:“媽媽,我這次得了89分,你為什麼不批評我?”我會和她說:“我覺的批評對你糾正錯題沒有什麼幫助?這次你錯,是因為你確實不懂這個題型,我給你講明白了,可以自己多找類似的題目練習一下。如果是因為丟題、馬虎、沒有認真檢查出現錯誤,就真的需要批評了。”

孩子因為學習上的不足出現考試低分,弄懂弄會了才是關鍵,這時候打罵、批評只會適得其反,讓孩子更討厭學習。如果你只是用埋怨的口氣嘮叨孩子:你怎麼不認真點!你怎麼不好好學習!你怎麼這麼笨!你覺得孩子會好好接受你的奚落嗎?

換個方式,你要是能靜下心來,同孩子一起尋找在考試中遇到的問題,耐心講解一下題型,孩子會如何表現呢?其實方式很簡單,就看你怎麼做了。分數不是“關注點”也不是家長們攀比的“籌碼”,如果孩子為了給你個“100”分,而去作弊,豈不是更嚴重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