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碧華:重教不尊師的嚴重後果是什麼

周碧華:重教不尊師的嚴重後果是什麼

又一個教師節到了,很奇怪的是,對這一節日,大多數教師並不感到興奮與激動。

而1985年設立第一個教師節時,舉國歡慶。那年我當教師才一年,還披紅戴花的站上了主席臺,縣裡各單位的人敲鑼打鼓到學校表示祝賀,慈利縣一個率先富起來的農民(當時稱“萬元戶”),用手扶拖拉機拖了一頭肥豬,行駛幾百裡到我所在的學校犒勞老師。那樣的場景一去不復返了。

恢復高考40年,中國已有數千萬人受到了高等或中等教育,加上9年義務制教育的實施,中國人口的素質整體提升了許多,但同時出現了令人匪夷所思的現象:重視教育的程度遠勝於尊重教師。

而我國曆來有句口號是:尊師重教。

看來,這句話在現實生活中被顛倒了次序,這一顛倒,就如同植物生長出現紊亂現象一樣,結出了許多變異的果實。

我說重教遠勝於尊師決非妄斷,先從重教來看,國家層面不用說,財政投入教育的比重超過任何行業,除了邊遠地區少數學校之外,我國的校園建設從硬件上說已達世界一流水平,有的學校其豪華程度令外國人咂舌;每逢高考,武警、公安、交通、環保、衛生等各方面的力量都要出動,其組織之嚴密也是世所罕見。每個家庭亦如此,“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理念已深入骨髓,從幼兒園開始,無論富家還是貧寒之家,都盡其所能去投資孩子的教育,特別是那些經濟條件稍差的家庭,家長即使啃冷饅頭,也要讓孩子學一門特長。富裕家庭就不用說了,孩子讀到初中就往國外送。家有考生,那是一個家庭的頭等大事,儘量在學校周邊租房,半里路要小車接送……

可是尊師呢?近年來,國內屢屢發生毆打老師的醜聞,如果老師批評了自己的孩子,還有家長逼著老師下跪。就在今年上半年,河南一位班主任決定辭職,原因就是該班主任把學生考試結果公佈到家長群裡了,成績差的孩子的家長覺得傷了自尊,勒令老師上門道歉。更有甚者,學生都敢在課堂上打老師了,相信讀者看到過有關視頻。過去的老師手持有戒尺、教鞭,是可以訓斥學生的,現在有的老師只差要帶防身器具了。

老師遭到侮辱的現象雖說不是普遍現象,但在過去是不敢想象的事。不知大家思考過沒有,恢復高考前,或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當國人普遍沒有受過什麼教育甚至是文盲時,反而格外尊重老師,“天地君親師”都擺在神龕之上,老師與天地與君王與親人一樣尊貴。家長把孩子送到老師面前時往往還會叮囑一句:“老師,您儘管嚴一點,打都可以的呀,只當是您的孩子。”瞧,那時的家長多麼尊重並信賴老師,只有自己孩子的不是,決沒有老師的過錯。

而今卻逆轉了,當國民所受的教育普遍都在中學學歷以後,當許多家長已具備大學學歷之後,反而不怎麼尊重老師了(當然不是所有人如此),難道如今學歷提高了的國民還不如當年的文盲或半文盲時的國民?

我尋思,前些年因為一些老師辦培訓班而遭妖魔化之後,教師整體形象下滑,這方面輿論要負一定責任,因為更多的老師像辛勤的園丁一樣付出了許多心血,但宣傳得不夠,致使負面形象給定型了。多少年了,像“人類靈魂工程師”“蠟燭精神”“春蠶吐絲”“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這樣的詞語,是不是已很陌生了呢?

但這是表面原因,我認為深層次的原因是中國人上上下下把教育理解為獲取生存的手段,考大學就是能謀得一個職位,混一口飯吃,有理想追求的才會有更高一點的訴求。當年提出那句“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一個“輸”字便形象地說明了一切,便露骨地體現了中國人在教育觀上的極強功利性,因為功利性,家長與老師間的關係便退化為主僱關係,一些家長的內心深處不是把老師當成孩子的再生父母,而是花錢了受僱的傭工,我花錢,孩子交給你了,你得讓我滿意。這些家長沒有想到,自己只是給了孩子肉體,孩子的成長,大部分時間是受老師影響的,孩子能健康成長,對老師應該感恩才是。

教育的本質與核心是愛,是教化人,把孩子送入學校接受教育,不僅僅是要讓其獲取能生存的知識,更要塑造他們的靈魂,教化他們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如果只重教育而不尊師,一代一代傳承的就是因果報應,既不尊師,當然更難尊重他人,最後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尊重,人際關係就是一種赤裸裸的交換關係,那麼,社會的矛盾衝突必然加劇。

當然,要扭轉這一不好的社會現象,政府還是要起主導作用。

第一、設立“教師節”僅僅是一種象徵,關鍵是要讓老師這個群體不需為五斗米亂折腰,要活得有尊嚴,如那句“教師工資不得低於或要高於當地公務員工資”的承諾就要兌現。

第二、嚴防教育官僚群體形成。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的官員應是熱愛教育的人士,而不能只是為了解決一些人的行政級別。缺乏對教育的熱情,又豈能對普通教師充滿感情?有的人估計在任期內認識不了幾個老師,連轄區內的校長都可能認不全,主持了幾個工程項目就調走了事;校長應朝教育家方向培養,可不受任期限制,如果一個校長一學期都沒有聽幾節課,又怎能培養與一線教師的感情?

第三、不能人為割裂學生家長與老師的正常關係。民間好不容易形成的尊師行為如“謝師宴”,也不要一刀切,如果只是學生一家子感恩老師的家庭宴,我認為沒什麼不可,在那種場合,家長敬杯酒,學生鞠個躬,道聲謝謝,老師的榮譽感與自豪感、成就感會倍增。

第四、凡是對不尊師者,涉及到對老師有侮辱行為的,嚴重者也可列入誠信黑名單。

全社會自上而下、從官方到民間,形成良好的尊師氛圍了,教育才會結出正常的果實。

尊師而重教,次序不可顛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