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善” 学会“善” 践行“善”

看到“爱心冰箱”报道的那一瞬间,笔者想起了几年前在微信上朋友圈里刷屏的“爱心墙”。那时,“爱心墙”就设在赤坎立交桥底的一面墙上。寒风里,许多充满爱心的湛江市民提着一袋袋衣服,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为的是给有需要的人一件保暖的冬衣。几年后,赤坎立交桥拆建工程的施工工地旁边,一台冰箱出现了,冰箱里装满了瓶装水。烈日下,交警、施工人员、环卫工人以及快递、外卖小哥都可以免费喝上冰水解渴。从“爱心墙”到“爱心冰箱”,我们看到了湛江文明在进步,湛江人的文明素养在提高。

一台普普通通的“爱心冰箱”放在了人来人往的热闹街区,它的作用却是巨大的。

首先,这台“爱心冰箱”让人们看见了“善”。来来往往的路人,都能从“爱心冰箱”上张贴的温馨提示里看到“善”。前来喝水的人,都能从一瓶瓶普通的瓶装水中喝出“善”。“爱心冰箱”的存在,让人相信“善”是真实的,而且就在我们身边——关怀别人高温下作业的善意、对勤劳工作表示感谢的善念、酷暑中免费提供冰水的善行。

其次,这台“爱心冰箱”教人们学会了“善”。报道中一个爱心故事让笔者印象很深,说两位母亲带着三个孩子从超市中走出,推着载有两箱饮用水的购物车来到了“爱心冰箱”前,两位母亲将矿泉水逐瓶交到孩子手中,再让孩子逐一放进冰箱。这一幕实在暖心至极。这手手相传的矿泉水,其实也是母亲教给孩子的“善”。孩子通过母亲和身边陌生人身体力行的善行,受到了教育,会学习到了“善”。

最后,这台“爱心冰箱”引人们践行了“善”。同样是报道里的一个爱心小故事,两个健身教练误拿水喝后,赶紧开车到附近便利店,多买了几瓶水回来放进冰箱里。虽说这看起来好像是把误喝的水“还”了回来,但我们不能忽略了他们多买了几瓶水放进冰箱的细节,这其实就是践行了“善”。正因为有了“我觉得有些人比我们更需要这些水”的想法,所以他们会主动买更多水放进冰箱,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需要水的人喝上水。

从“爱心墙”到“爱心冰箱”,笔者感受到了文明的力量、湛江文明的进步,希望“爱心冰箱”能克服“爱心墙”曾经遇到过的困难,坚持下去,让更多湛江人看见“善”、学会“善”、践行“善”。(湛江日报 米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