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下幣圈媒體底褲:暗黑刷量產業鏈,沖榜全靠刷

報價表顯示,想在他們粉絲50000+的公共號發表頭條文章,最便宜也要1萬元或2個ETH,最貴的套餐收費達到3萬元。

幣圈的混亂與黑暗,正在已超過大家想象的方式逐漸顯現。

大家之前聽過ICO、“區塊鏈最大的發明就是開會”等亂象。但最大的泡沫,還有媒體。

幣圈媒體,存在一個公開的秘密——刷量。

但奇怪的是,圈外人彷彿渾然不知,也不點破。

新榜有一個影響力排行,被很多人津津樂道,不時稱自己又進了榜單。

扒下幣圈媒體底褲:暗黑刷量產業鏈,衝榜全靠刷

但據「北緯31度」調查,榜單上的公眾號,50%以上都在刷量。

在區塊鏈“乘風而上”之時,公眾號刷量正在惡化成行業毒瘤……

01、刷量的區塊鏈媒體

事情要從幾日前的閒聊說起。

我們經常討論一個公眾號。因為是好友,就不提名字了。

當時,一位同事突然說道,“你們看,他們的文章發佈近2個小時,閱讀量只有27,而他們的閱讀量平時平均13000左右!”

然後,大家火速圍觀,但非常奇怪,再次點開,就變成了8000,再過一會,就變10000+了。

我們瞬時明白了——刷量。

我們沿著這條線,繼續調查,然後,結果讓我們大為震驚。

通過某數據工具,在6月13日到14日,「 北緯31度 」隨機找了幾家排名靠前的區塊鏈財經媒體,對其文章閱讀量變化進行了監測。結果如下:

首先是「陀螺財經」。

扒下幣圈媒體底褲:暗黑刷量產業鏈,衝榜全靠刷

扒下幣圈媒體底褲:暗黑刷量產業鏈,衝榜全靠刷

而「陀螺財經」閱讀量是從22:47分,到上午9點之前,閱讀量一直在提升。你告訴我,這是哪裡的粉絲?這麼喜歡凌晨閱讀的,美國嗎?

好,我們接下來看下「耳朵財經」:

扒下幣圈媒體底褲:暗黑刷量產業鏈,衝榜全靠刷

扒下幣圈媒體底褲:暗黑刷量產業鏈,衝榜全靠刷

這個數據有點可怕,從凌晨1點從幾百,瞬間飆升到8000多!

「耳朵財經」從傳統科技媒體「IT耳朵」轉型,相比新入行的區塊鏈媒體,已經自帶很多流量。

也是這個原因,他們的商務小夥曾信誓旦旦地說:“耳朵從不刷量!”。但在數據面前,顯然是啪啪打臉。

接下來是「三言財經」。

說起來這家媒體,上次有個副主編來我們這裡面試,其內容水平懶得吐槽了。來看下他們的閱讀量。

扒下幣圈媒體底褲:暗黑刷量產業鏈,衝榜全靠刷

扒下幣圈媒體底褲:暗黑刷量產業鏈,衝榜全靠刷

和耳朵蠻像的,不過人家至少會在凌晨沒人有注意的時候,把量悄悄刷上去。而「三言財經」是在9:50左右,眾目睽睽之下,從幾乎0無腦刷到5000+。

接下來,就是最近宣稱瘋狂融資到B輪的「布洛克財經」,輪輪千萬+,他們的真實情況又如何呢?

扒下幣圈媒體底褲:暗黑刷量產業鏈,衝榜全靠刷

扒下幣圈媒體底褲:暗黑刷量產業鏈,衝榜全靠刷

「布洛克財經」則採取了略微慢速的刷量方式,在1個小時內刷了約5000閱讀量,算是找到了不錯的商家。

翻開「布洛克財經」的歷史消息,也是1.3w的平均閱讀量。好厲害,這麼牛逼的公眾號,你們在朋友圈有看到它們的文章被轉發過嗎?

我們把以上幾家刷量的媒體做一個技巧排行榜:

扒下幣圈媒體底褲:暗黑刷量產業鏈,衝榜全靠刷

1、鑽石段位:布洛克財經

2、黃金段位:陀螺財經

3、白銀段位:耳朵財經

4、倔強青銅:三言財經

建議想要刷量的媒體,多和布洛克溝通下,請教下刷量技巧。

02、驗證刷量小技巧

信不過工具?

沒關係,我們用人人都能觀察到的方法,來看看這幾家媒體。

微信現在有個功能,可以看到公共號有幾個好友關注,另外顯示3篇好友閱讀最多的文章。

比較一下 “好友讀過人數/閱讀量” 的比例,“友/閱”比越大(如,1/10遠大於1/10000),閱讀量就越趨近真實。

扒下幣圈媒體底褲:暗黑刷量產業鏈,衝榜全靠刷

這次我們抽選了「布洛克財經」、「BiaNews」、「31QU」、「火星財經」,這四家媒體。以小編的微信好友作為樣本,橫向對比。

以下是第一排文章的閱讀量:

扒下幣圈媒體底褲:暗黑刷量產業鏈,衝榜全靠刷

扒下幣圈媒體底褲:暗黑刷量產業鏈,衝榜全靠刷

可以看到,「布洛克財經」在小編的朋友中受關注度是「BiaNews」的一半,閱讀量卻是後者的兩倍,大家都能猜到是怎麼回事。

統計一下4個號、3篇文章的數據在一個表格裡,是如下結果:

扒下幣圈媒體底褲:暗黑刷量產業鏈,衝榜全靠刷

當然,本次採樣樣本太小,結果並不準確。但不難發現,「布洛克財經」與其他幾家數據差距過大。

“友/閱”比過低的「布洛克財經」。其稿件,無論是融資稿、快訊稿,還是主打的深度採訪稿,閱讀量都在13000+的量級,同時獲得點贊100多個。

總之,不言而喻了吧。

03、刷量的動力?

“當有人看到我們家點擊量這麼高,臉上洋溢著欽佩的時候,我們覺得會很有面子。”

沒錯,在一切看數據的媒體圈,閱讀量幾乎是一家媒體的臉面。

除了“面子擔當”,閱讀量還肩負著拉廣告創收的任務。

“商務合作軟文”,是早從科技媒體,就沿襲下來的一種營收方式。作為曾經的科技媒體從業者,我瞭解到的軟文報價,一般在5000-20000不等,如果搭配上網站等其他渠道的廣告方案,則可以賣得更高。

而區塊鏈媒體的收費只會更貴。

口說無憑,來看這份我們偶得的「鏈虎財經」報價表:

扒下幣圈媒體底褲:暗黑刷量產業鏈,衝榜全靠刷

報價表顯示,想在他們粉絲50000+的公共號發表頭條文章,最便宜也要1萬元或2個ETH,最貴的套餐收費達到3萬元。

這樣一篇文章,閱讀量多少才說得過去呢?我們推算一下。

現在在微信後臺,可以看到轉化率的數據,也就是粉絲直接從公共號閱讀文章的比例。以「北緯31度」為例,新文章推送後2天內會有20% - 30%的粉絲閱讀,加上微信群、朋友圈等其他渠道吸引的流量,會共同構成文章的閱讀量。

也就是說,如果50000+的粉絲數是真實的,粗略推算,應該有10000左右的基礎閱讀量,如果再加把力推廣,那更應高於這個數字,在13000+左右。

結果,我們看到,「鏈虎財經」的文章平均閱讀量不過1000+,一篇明顯帶有軟文性質的人物稿,閱讀量竟只有500+。

扒下幣圈媒體底褲:暗黑刷量產業鏈,衝榜全靠刷

「鏈虎財經」的尷尬,恰恰是區塊鏈媒體在刷量需求前最好的寫照:不刷量,就無法匹配自己的報價;刷了量,就是隱瞞了只有承諾的十分之一的推廣效應。

巨大的閱讀量能帶來巨大的“影響力”,能讓廣告商對保持著每篇文章1萬以上閱讀量的公眾號趨之若鶩。

以上種種,讓許多媒體毅然選擇了刷量之路。

扒下幣圈媒體底褲:暗黑刷量產業鏈,衝榜全靠刷

量是怎麼刷出來的?

其實這是一條成熟的地下產業鏈。

2年前,刷量產業鏈就早已成型。途徑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人工刷,營銷公司往往會建立多個訂閱號大群,以任務形式發佈,給點擊的人少量報酬。第二種是技術刷,也就是上圖展示的工具,要多少閱讀量都可以。

由於人工刷量的成本較高,且效率低,隨著更先進的工具出現,第一種刷量方式已經越來越少了,市面上基本都是技術刷。

技術說起來也簡單。架子上擺滿千元機,連接多臺電腦進行控制,這種工具,名為“微自動化大數據營銷系統”。配合刷量軟件,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刷出很高的點擊量。

在淘寶,就可以輕鬆地買到這種服務,也不貴,刷幾萬的閱讀量只需要幾百元。對自媒體來說,是件沒有門檻的事。

“自媒體動不動就10萬+,是聯合騰訊一起騙廣告主的錢罷了。搞營銷的哪有不知道的,他們早就是光腚在玻璃泳池游泳。”——一個知乎大V曾這樣評價公共號刷量。

的確,由於刷量的橫行,微信公共號的閱讀量大面積注水,沒幾家是真實的。那些恪守信用的號,反而顯得寒磣。

面對低質量的內容、糟糕的閱讀體驗,微信早就該刮骨療毒。

果不其然,2016年9月,一次大面積的刷量封殺來了。當天,各大公共號發現刷閱讀量的工具“壞了”,平時閱讀量幾萬的大號,在這天,停留在幾百、一千。有人在朋友圈說,快去看看你關注的公共號的真面目吧!但被Fenng呼籲阻止:“圍觀是破壞案發現場”。

然而公共號被打回原形並沒持續多久,刷量又捲土重來了。

因被打擊的緣故,2017年,刷量價格從每千閱讀量10元,逐漸上升到超過百元。

但這依舊是剛需。在廣告營銷的需求面前,即使成本提升10倍,各大公共號照舊購買閱讀量。

經「北緯31度」調查,現在,刷量的價格已經降到每1000閱讀20元左右,附贈點贊。

還保證閱讀量來自於多渠道,如朋友圈、會話,來保證後臺數據的真實。如果想要留言,則要1元1條。

扒下幣圈媒體底褲:暗黑刷量產業鏈,衝榜全靠刷

詢問現在刷量工具是否會被封殺,甚至會波及到公共號安全,對方則讓「北緯31度」記者“儘管放心”。

扒下幣圈媒體底褲:暗黑刷量產業鏈,衝榜全靠刷

其實,閱讀量並不是評判媒體的唯一標準,甚至是很不重要的標準。

一位圈內投資人,曾經以局外人的視角點評市面上的媒體,他告訴「北緯31度」,“做媒體最重要的就是打出名號,說到火星財經知道是王峰,說到你們,可能是《有幣就是大佬》,所以一家媒體的特色是什麼?非常關鍵。”

作為一個媒體人,做出一篇能直擊心靈的文章,能有助行業、幫人打開視野的文章,遠比讓10篇無聊文章維持住虛偽的面子來得重要。

刷量是禁不掉的。

就像你禁不掉人類的慾望一樣。比如你禁不掉男人抽菸,禁不掉女人化妝。

儘管它傷害了例如我們這些認真做內容的人。但非常抱歉,我們想不到刷量的消滅之法。

刷量會永遠存在於幣圈媒體,甚至存在於所有媒體之中。

它是人性的黑暗,沒人能滅掉。

所以,不如我們換一個戲謔的態度:刷量既然黑暗消除不掉,那我們不如成為更大的黑暗。

扒下幣圈媒體底褲:暗黑刷量產業鏈,衝榜全靠刷

免責聲明:轉載此文為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代表幣圈世界的觀點和立場,請自行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