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中國在飲食習慣上秉承南甜北咸,但在糉子口味上卻相反呢?

作為北方人,第一次吃到鹹的肉粽、糯米雞以及月餅的時候,整個人都凌亂了,簡直是難以下嚥,難以理解怎麼會有鹹粽子呢,腦洞大開呀!之所以會出現中國飲食上的習慣秉承南甜北鹹,在粽子口味上卻相反,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為什麼中國在飲食習慣上秉承南甜北鹹,但在粽子口味上卻相反呢?

一、南北方的口味並不是簡單的“南甜北鹹”,北方人喜歡主食以鹹的食物為主,但並不排斥甜的食物,南方人反之亦然。而北方人不能接受鹹粽子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鹹粽子不僅僅是鹹,最主要的它加入了豬油,北方人吃起來認為太油膩了,有一種想吐的感覺,難以下嚥。北方人在飲食上可以接受鹹,但不能接受“油膩”。

為什麼中國在飲食習慣上秉承南甜北鹹,但在粽子口味上卻相反呢?

二、糖在古代是一個奢侈品,並不是經常能夠吃到的。在古代的北方,糖一度是貴族的專供的奢侈品,一般人是吃不到的,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吃到甜的食物,因此形成了北方主要吃鹹的飲食習慣,於是北方人在端午節才能吃到甜粽子。而在古代的南方就不一樣了,南方本身就產蔗糖,因此南方人可以輕易的得到糖,並以此入菜,因此形成了南方人喜歡吃甜的飲食習慣。而南方人在端午節,以肉為料做成鹹粽子,可能是為了表示對祭祀活動的重視性,並且南方人既吃鹹粽子,也吃豆沙等甜粽子。

為什麼中國在飲食習慣上秉承南甜北鹹,但在粽子口味上卻相反呢?

三、粽子更像一種零食,南北雙方的人們偶爾也要換換口味。粽子在北方一般都是在端午節才吃的,它更像人們的一種零食。南北雙方的人們在端午節,也會換換口味,後來就成了一種習慣被一代代的繼承下來了。

為什麼中國在飲食習慣上秉承南甜北鹹,但在粽子口味上卻相反呢?

總之,在古代糖在南北方的不同地位,可能造成了南甜北鹹的飲食習慣。在端午節,南北方的人們實際上都是吃甜粽的,只是南方人有發明了鹹粽子,北方人一時難以適應罷了,並不衝突。只要端午節,大家找到自己喜歡的口味,吃開心就好。各位,你們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