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和清朝的統治者認爲自己是中國人嗎?

二黑豆1


這個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元朝和清朝的統治者都認為自己是中國人,雖然說元朝和清朝都是少數民族政權,可他們始終也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古時候的中國和現在的中國並不是一個意思,在古時候,中國並不是指一個國家,從周代開始,中國一詞就被頻繁使用,大家可以理解為天朝上國,在古代中國也泛指為中原。

在漢語裡中國這個詞也被指為是天下的中心,元朝和清朝的統治者當然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他們已經建立政權,只不過元朝一直不接受漢化,他們的統治非常失敗,元朝應該是當時強大的少數民族政權中最不接受漢文化的一個,可是他也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比如忽必烈就認為元朝是中國的正統王朝。

根據史書記載來看,忽必烈給其他國家發文書都是以中國來自稱。有趣的是北魏鮮卑族在建立政權之後,他們也是自稱中國人,還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滿。清王朝更不用說了,清朝的統治階級不止一次提過自己是中國人,比如康熙就說過,海外如西洋等國,千百年後中國恐受其累,這是康熙在擔心西洋各國發展過快。

在舉個例子,眾所周知,清朝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很多條約中都有過中國大清國的說法,可見清朝統治者也是將自己當成中國人來看的。很多人可能以為元朝和清朝都不會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其實這個觀點大錯特錯,已經有不少史書和證據表明,他們是認可自己中國人的身份的。

不管是蒙古人,還是滿族,或者是鮮卑族等等,他們建立起來的朝代同樣也都是中國古代的王朝,關於這一點,他們自己也是承認的。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現在居然有人提出這種問題,也是蠻奇怪的。

清朝毫無疑問,清朝皇帝對自己是中華文明的正統繼承者身份毫無懷疑,漢化程度非常高,處處以漢文化繼承者自居,這裡說說元朝。


很多人現在說元朝不是中國的正統王朝,認為那段時間裡中國簡直就是蒙古的殖民地,這個觀點是完全錯誤的。如果是蒙古帝國,那麼蒙古帝國的確把中原當做了自己的殖民地。但元朝,絕對是中國的正統王朝,這在古代根本不是一個問題。

為什麼呢?

因為元朝自己認,而且推翻了元朝的朱元璋,也認。

忽必烈本人,在元朝建國的時候是這麼說的:

“……建元表歲,示人君萬世之傳,;紀時書王,見天下一家之義。法《春秋》之正始,體大《易》之乾元……”

該段出自忽必烈《建國號詔》,詔書裡明確,為了表示天下一家之意,為了讓後人立傳,遵從《春秋》《周易》,於是從《周易》中取“大哉乾元”中的“元”字作為國號如何如何。這是蒙古漢化的重要標誌,蒙古的統治者已經開始從漢族經典中尋找政治合法性依據。事實上,在忽必烈之前的蒙哥大汗時期,蒙古就已經開始像漢人一樣給過去的大汗上廟號了。

在該詔書頒佈之後的幾年裡,元朝開始設立各種機構,樞密院、御史臺、六部等等,完全仿造宋朝。忽必烈本人也開始尊奉儒術,這點得到了後世《元史》的高度讚賞。

更為重要的是,元朝修著了《宋史》《遼史》和《金史》,後朝修前朝史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傳統,元朝修著了前朝歷史,就說明他們已經完全認同了自己中原王朝的身份。

(這張畫像其實才是朱元璋的真實長相,鞋拔子臉是清朝的汙衊)

一百年後,朱元璋北伐的時候,朱元璋是這麼說的:

“……自宋祚傾移,元以北夷入主中國,四海以內,罔不臣服,此豈人力,實乃天授。彼時君明臣良,足以綱維天下……”——《朱元璋奉天討元北伐檄文》

朱元璋的北伐詔書裡,雖然是為了征討元朝,但是對元朝的合法性也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文章中說,宋朝的天命已經消亡,所以元朝以北方蠻夷的身份入主中國,四海臣服,這不是靠著人力,而是老天將天命交給了元朝。當時的元朝皇帝賢明而臣子淳良,足以統治天下,後來的皇帝們不尊祖訓,所以失去天命等等。

後來朱元璋北伐成功,建立明朝之後,在太廟中也供奉了歷代名君,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等,元世祖忽必烈也在其中,與眾位漢族皇帝一起接受祭拜,說明朱元璋對這位老皇帝還是很尊敬的。明朝建立後,修著了《元史》,說明明朝已經完全認同了元朝的合法性,將他們當做中國的封建王朝來看待了。


小約翰


看到好多人根本就不知道古代“中國”是個什麼概念。元朝、清朝統治者當然百分百地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不要說元、清是大一統王朝,哪怕遼、金,甚至十六國、南北朝時期的那些少數民族君主也都毫不猶豫地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因為古代“中國”的概念和現代完全都不是一回事。


所謂“中國”二字,最早出現在西周,指的就是“中央之國”,等同於中原、華夏,相對於東夷西狄南蠻北戎而言。西周認為自己處在中央,其他周邊的叫做蠻夷。後來逐漸演變,中國的意思就變成了中央王朝,建都於中原地區的王朝。逐漸的,這就變成一種正統的象徵。無論漢族還是少數名族建立的政權,為了標榜自己的正統性,無一不以“中國”自居。所以,元朝、清朝的統治者怎麼可能不自認為是“中國人”呢?


舉幾個例子。南北朝時期,南朝主要是漢族建立的政權,北朝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此時,雙方都以“中國”自居,南朝就自稱“中國”,稱北朝的北魏及後來分裂出來的西魏、東魏為“魏虜”,意思他們還是“胡虜”。而北朝也自稱“中國”而貶稱南朝為“島夷”,意思是偏安一隅的蠻夷,覺得自己才代表正統的中原文化政權。同樣的,遼與北宋、金與南宋,都自稱中國而不承認對方是中國,所以,哪裡可能統治全國的元、清統治者不自認“中國”的道理?


有人可能會說元朝是蒙古人,不承認中原文化。這個屬於史盲。蒙古帝國早期確實完全無視中原文化,但是元朝是忽必烈建立的。忽必烈時代,他的影響力僅能控制元朝地區,對西進的四大汗國已經沒有實際操控能力了。因此建都“大都”(今北京)改國號“大元”,取《易經》中的“大哉乾元”,政治制度也是在中原政治體制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所以,雖然蒙古帝國是蒙古的,但元朝其實已經漢化了。而清朝更不用說,到後來連自己的滿文都不會說了。所以,要統治全國,必然自稱“中國”!

“中國”成為國名,那是推翻清朝以後的事情了。在此之前,國名是秦、漢、唐、宋等等,沒有一個叫“中國”。所以,中國從來就不是漢民族的代稱,在古代只是正統的象徵,所以,元、清統治者當然自認為“中國人”。


伊耆角木


看著大家辛苦回答了一大堆!

我只是笑笑^O^

讓我懷疑他基本的歷史水準……

中國人?????

什麼是中國人。

豈不說蒙元,滿清會不會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這些異族征服王朝,根本不會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就是連漢族其他王朝也都不會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首先,我們要明白“國家”的概念是在清末的時候,產生的。

那時候,中日甲午戰爭,民眾才產生所謂的愛國意識。才有了愛國人士。

在此之前,各朝的人是沒有嚴格意思上的國家概念和意識的,更不可能有國旗、國歌、國際、國民的認識。

那時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天下都是皇帝的,怎麼會認為自己是一個國家。

那時候,中國也最多是區域詞語,指中原(黃河華北一帶地域)。

所以得中原的,稱中原王朝(或稱正統王朝)。



思密達lee


元朝剛開始不是,後來不斷同化,到了清朝時,至少內蒙古自己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了。

清朝從入關以來就標榜自己是華夏的一員,當然也就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了。

其實古代中國的國家認同感並不強。是從近代開始,才逐漸產生了國家認同感。

確切的說是1840年開始,被列強不斷入侵的過程中,不斷形成的。

其實漢族也是這個時期才形成了現代中國人的觀念。要不孫中山怎麼會在革命初期還只是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後來又改成了五族共和了呢?


用戶65266645492


古代的中國代表中央之國,歷來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稱,五帝時期就有治五氣、度五方,流共工於幽陵,以變北狄;放驩兜於崇山,以變南蠻;遷三苗於三危,以變西戎;殛鯀於羽山,以變東夷。中國指中央集權,就表示正統,正統又指法統、道統和禮儀之統,意思是以宗周為正,尊先王,法五帝為天下一統,標榜統治的合法性和權威性。對正統的維護稱為拔亂反正、尊王攘夷。

元朝不僅承認自已是中國人,更仰慕中原文化。忽必烈即帝位時,頒佈《建國號詔》,忽必烈下的詔書雲: “祖宗以神武定四方,淳德御群下。朝廷革創,未逢潤色之文;政事變通,漸有綱維之目。朕獲贊舊服,載擴丕圖,稽列聖之洪規,講前代之定製。建元表歲,示人君萬世之傳,;紀時書王,見天下一家之義。法《春秋》之正始,體大《易》之乾元。炳煥皇猷,權輿治道……‘’。

元朝的國號和年號,也是劉秉忠依據《易經》制定的。國號“大元”,出自《易經·乾卦》“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年號“至元”出自《易經·坤卦》“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正式宣佈其政府的國號為“大元”,這是蒙古帝國由世界帝國轉為中國王朝的分水嶺,大蒙古國之前對中原的統治是以掠奪性的統治為主,只有到忽必烈時才轉型為以中國為主體的王朝。

清朝是我國少數民族女真人建立的,女真部族起初稱後金,皇太極征戰察哈爾部落蒙古族首領林丹汗,林丹汗佔敗,在青海大草灘出天花而死,部眾紛紛逃散,後金從蒙古蘇泰太后手中得到歷代傳國玉璽,大家頓時欣喜若狂,認為這是吉祥之兆,於是在群臣的推舉下,正式即皇帝位,國號大清。清的含義來自陰陽五形學說。古代用五形配五色,五色配五方,青屬東方,加上水字旁,意謂著以水克火。有人認為朱家大明的“朱明”二字都具火意,以水克火,符合五行相剋說。再則,因“火克金”,起先的金國號不吉利。皇太極以清為國號,女真族變成滿族,明確顯示其有取代大明的意圖,也是為了顯示奉天承運之正統以籠絡人心。後來,滿清入主中原,生活習慣雖然強迫人們進行剃髮易服制,然而統治措施仍然延續明朝政治制度。繼承中原文化並被漢化,繼續承載著中國歷史的變遷與演化,本屬中國大家庭中一分子。


德厚致遠


應該說,在宣傳上或者說口頭上,元朝和清朝統治者都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像清初時,就反覆宣稱“自古得位之正未有如本朝”,以明朝的繼承者自居;又如忽必烈,也有自認中國人的說法。更何況,蒙古改為元,金改為清,都是為了向天下表明自己是中國人,是中原王朝的繼承者。

並且,更為重要的是,不論是元朝還是清朝,都推行中原王朝歷代所推崇的儒教。清朝雖然滿漢不通婚,在各地設有滿城,但對漢文化的學習和吸收卻是不爭的事實。

但是,與之不同的是元朝。元朝除了忽必烈時代及其它少數時期外,雖然也出於統治需要,強調是中國人,但大多數元朝皇帝及宗室,對於漢文化卻沒有學習和吸收的動力;甚至,有好些皇帝和宗室,就連漢語也不會。與清朝皇帝比,簡直天壤之別。

因此,我們或許可以這樣說,元朝和清朝出於穩定人心的需要,都或真或假地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但元朝多半停留在宣傳口徑上,而真正付之於行動的則是清朝。


聶作平


其實這個中國,更像是一種精神,一種榮譽,一個美麗的容器。任何一個蠻夷征服中華大地之後都想方設法的把自己裝進這個容器了,因為這個容器代表著先進與文明。這個中國與當時其他大陸的國家有本質的不同。這個中國我想應該更像是天下的意思,誰做了中國的主人,誰就是天下的主人。而這樣的結果,是中國的偉大文化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中國的文明從來不輸於任何一個侵略者的文明,不管哪個蠻夷佔領中國,他們都無法顛覆這個文明,他們都在想辦法駕馭這個文明,雖然他們做的並不好。


不假人


現在肯定是承認的,而當時他們自以為強者,對中原民族進行蹂躪並進行屠殺最後進行統治。元朝時統治者曾把漢族劃為最低層民族。


莫然157


元朝、清朝統治者都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有非常可靠的證據可以證明,元世祖忽必烈在給日本人的詔書中說:“日本密邇高麗,開國以來,

亦時通中國。至於朕躬,而無一乘之使,以通和好。”元世祖認為自己是中國的皇帝,指責日本開國以來,“時通中國”,但是到了他即位以後,“而無一乘之使,以通和好”。

(元世祖忽必烈畫像)

清朝的雍正皇帝在《大義覺迷錄》中說:“徒謂本朝以滿洲之君,入為中國之主,妄生此疆彼界之私,遂故為訕謗詆譏之說耳。不知本朝之為滿洲,猶中國之有籍貫

。”在這裡,雍正皇帝明確指出,滿洲是中國的籍貫,不能“妄生此疆彼界之私”。

(雍正皇帝畫像)

慈禧太后在和外國婦女接觸之後,對歐美國家的貴族婦女通過繪畫、教書等方式賺取生活費的現象,曾經說道:“此種文明,實為奇特。在我中國,父母既亡,為之子者,有撫養未嫁姊妹之天職。”注意,慈禧在這裡用的是“在我中國”。

其實,在古代的東亞世界,不僅中國的少數民族自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就連韓國、日本、越南、琉球等國的知識分子也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如朝鮮《宣祖實錄》裡有這樣的記載:“至於大明,以八道郡縣,皆隸於遼東,衣冠文物,一從華制,委國王御寶以治事。”

日本奈良時代的廷臣藤原廣嗣說:“北狄蝦夷,西戎隼俗,狼性易亂,野心難馴。往古已來,中國有聖則後服,朝堂有變則先叛。”藤原廣嗣在這裡認為日本是中國,日本列島周邊的少數民族,蝦夷人、隼人“狼性易亂,野心難馴”。

越南的國王在對待東南亞其他國家時,常常與中國、華夏自居,越南後黎朝第五代國王黎聖宗(1460年至1497年在位),曾經在征服占城的軍事行動中說“自古夷狄為患中國”,在這裡黎聖宗儼然把自己主政的越南當作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