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視王位如敝履,視富貴如浮雲,寧願餓死也不食周粟

文/愛斯講歷史(掀開歷史衣裳,還原真實瞬間),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創作不易,感謝您的關注。

歷史上父子兄弟為了王位相互殺戮的故事我們聽過太多了,九五至尊的權力和地位,有時候就是潘多拉盒子,一旦打開,人性之惡就會超越底線。

而北方孤竹國的兩位王子,伯夷和叔齊卻讓我們看到了什麼叫做“義”。

他們視王位如敝履,視富貴如浮雲,寧願餓死也不食周粟

當時,國王亞微想要傳位給自己寵愛的三子叔齊,結果叔齊認為要遵照禮儀讓大哥伯夷即位,而伯夷卻不願意違背父親的意願,最後兩人都離開了孤竹國。

因為商紂王殘暴不仁,周國的西伯侯姬昌是個仁愛之人,所以伯夷和叔齊一路往西想到周國養老。

沒想到姬昌已死,他的兒子姬發正率領大軍去討伐商紂王。

他們視王位如敝履,視富貴如浮雲,寧願餓死也不食周粟

千里迢迢風塵僕僕破衣爛鞋的伯夷和叔齊,攔住周武王姬發的馬頭,責問道:

“你父親剛去世,你不把他好好安葬,反而大動干戈,這是孝嗎?你是商的臣子,卻要去殺死你的君王,這是仁嗎?”

周武王姬發一時無言以對,呂尚告訴武王,他們是有名的仁義之人,讓他們去吧。伯夷、叔齊自然是阻止不了武王伐紂,只得離去。

他們視王位如敝履,視富貴如浮雲,寧願餓死也不食周粟

伯夷叔齊反對一切戰爭,因為無論有著什麼樣的藉口,戰爭就是以暴制暴,得利的是帝王,受苦的永遠是百姓。“一將功成萬骨枯”,正因為少數人把王位權力看得太重,天下才征戰不息。

此後紂王兵敗自焚,周朝取代了商朝。

武王是重才之人,想要請德才兼備的伯夷、叔齊出來做官,伯夷和叔齊厲聲拒絕,他們放棄了榮華富貴,選擇了心中的道義和離世遠避。

他們視王位如敝履,視富貴如浮雲,寧願餓死也不食周粟

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不降其志,不辱其身”,最終“求仁得仁”。他們視王位如敝履,視富貴如浮雲,他們批評當政者,而且決不妥協。

他們是完全獨立的人,有著自由的心,是中國最早的“知識分子”,古代把他們稱為“高士”、“隱士”,身不能至,心嚮往之。

人會孤獨而死,精神卻可接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