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大学贴通知,新生需独立报到,家长不可陪同,你怎么看?

Vivian219593145


近几年大学开学的校园里,随处可见跑前跑后为自己已成年大学生办理入学报到手续的家长,他们顶着烈日,排着长队,教务处、财务处,食堂办卡,宿舍安排等等,可谓鞍 前马后,把一个个比父母还高大的儿子、女儿照顾得无微不至,而这些躲在父母羽翼下的大孩子们却要么悠闲的看着学校的风景,要么低头刷着自己的手机,实在是让人看不过眼,真为中国式溺爱感到悲哀。

而今年在渤海大学新生报到处,一纸劝阻家长不要陪同孩子办理入学报到手续的《通知》格外显眼,渤海大学要求今年新入学的大学生独立完成入学手续的办理,前来送新的家长们可以参观校园,了解学校,但不能“代办”。此事一经传开,大家纷纷为渤海大学点赞。而要求新生自己独立完成入学手续的院校早有先例,早在2012年山西中医学院就一直这样要求,为大学生实地开展了独立生活第一课。

作为一线教师,我认为让学生独立完成报道手续,完成走向独立生活的第一步很值得各高校推广。

一来让大一新生体验独立生活、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首歌唱得好“人总要学着慢慢成大”父母终有一天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独立生活,而越早独立,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就越强,将来无论是就业还是经营家庭都能更有能力胜任。

二来父母在孩子中小学、高中期间大包大揽的太多,虽然都是为了孩子安心学习,但也限制了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因此大学期间环境相对单纯,正适合大学生们学会独立生活,同时也是家长最佳的放手期,孩子已经错过了太多初中、高中对生活的体验,及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体验,如果再错过大学期间独立生活的体验,也许孩子将再难独立。走上社会困难重重,各方面压力纷至沓来,如果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那么注定是个失败者,因此家长在大学期间放手让孩子去体验生活,独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是对孩子走上社会的必要锻炼。

同时,学校的这种做法也体现了教书育人的真谛,让学生在独立完成报道过程中体会父母的艰辛,体会生活的不易,同时也受益无穷,真希望每个大学生们能深切认识到学校的良苦用心。

以上个人浅见,不知大家怎么看,欢迎大家交流指正。


指尖教育帝国


如今,已经9月了,辽宁各个高校纷纷迎来了开学季。很多刚刚结束高考的学子们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大学旅程。对于很多孩子来说,远离家长去陌生城市上学,这可能还是头一次。


近日,根据辽沈晚报爆料,在渤海大学新生报到处,一纸劝阻家长不要陪同孩子办理入学报到手续的《通知》格外显眼,渤海大学要求今年新入学的大学生独立完成入学手续的办理,前来送新的家长们可以参观校园,了解学校,但不能“代办”。

(新闻配图)

关于渤海大学这种做法,我十分赞成。毕竟上大学也算是步入社会的第一步,在这四年中,孩子们需要脱离家长的照顾独自一人生活,将来步入社会更是如此。很多家长都在担心自己的孩子没办法自己完全料理好自己的入学手续,生怕孩子们会丢三落四。


但是在我看来,孩子终究要长大,家长不能保护孩子一辈子。因此,上大学之后,家长就应该适当放手,接下来的路要让孩子自己走。

(新闻配图)

想当年我上大学的时候,开学报到就是我一个人完成的。当时我父母也是有意让我一个人去做。事实证明,我一个人也可以完成。


关于过度保护孩子,这可以说是所有中国家长的通病。家长们总觉得自己的孩子长不大,永远都是不省心。但是就算再担心,家长们也要学会放手,毕竟将来走向社会,孩子们终究是要一个人面对一切。早点让他们适应,说不定是好事。


国外的大学,宽进严出,讲究学生们在学术上的造诣。反观国内,我个人认为,学生们在大学获得的收获,相比较于在学术上的成就,自己逐渐变得自立,对社会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这样的收获,在我看来更加珍贵。

不管怎么说,都希望孩子们能够开心地度过愉快而充实的大学四年生活吧。


以上是我的答案,欢迎评论!


沈阳网


有些事,家长掺和,看似帮忙,实际上是帮倒忙!这个通知,我支持,值得推广!

其实,这并不是渤海大学的“独秀”,也不是渤海大学的独创。早在多年前,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很多高校,就已经开始实施“物理隔离”家长的做法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效仿,说明这种方式日益受到高校的认可!

不让家长陪同报到,并不是不让家长送孩子去学校,而是在报到这一环节,由孩子独立完成!高中生的生活和大学生还是有很多差距的,很多高中生可谓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也确实独立自主的锻炼的机会,所以,从入学报到开始,独立报到,标志着一种全新的生活的开始。这种行为很值得提倡和推广!

相反,如果家长的过度代劳,家长们的想法远比学生复杂的多,所以往往会产生很多问题,甚至有家长之间为了小事大打出手。

一种善意的引导,给孩子独立生活的机会,希望家长和考生能够理解和支持!


赢在高三


又是一年开学季。大学生报道,年年都有上热搜的问题。很多孩子自己人高马大,却由父母给背着大包、扛着行李,自己背着手刷手机,跟在后面。

这几年的妈宝、巨婴事件频频出现。让很多学校产生警惕。不单单是渤海大学有这样的政策,以清华大学为首,很多学校纷纷出台了这种政策。

其实,我们的社会应该大力鼓励这种政策,不仅如此,一个孩子如果上大学还不能处理身边这些相应事情,真的是独立地太晚了。
有心的家长,应该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大部分家长都知道:孩子的事情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但是仅仅是这样,并不足够。因为你会发现,孩子不愿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即便是愿意,也不知道什么事情应该怎么做。

从孩子产生自我意识开始,我们就应该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放手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培养孩子独立,就是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我们应该遵循下面的四个原则:

良好的沟通建立安全感

心理学上的安全依附理论认为,孩子们要想独立,必须要和父母亲人建立起牢固的亲密关系。大家都说自己爱孩子,然而我们的沟通方式,缺让孩子觉得我们一点儿也不爱他们。”赶紧的”,“你都干了些什么”“我说的话你记不住吗”“我都说了多少遍了”等等言语已经成了我们的口头语,孩子会认为这些事情比自己更重要,我做得好我妈妈才会爱我。如此一来,他们可以一辈子都在寻求爸爸妈妈的认可,外人的肯定,而不能在心理上独立,更不想去做那些自己做不好的事情。

所以为了让他们在心理和生活上都能独立,我们要学会良好的沟通方式:

提醒孩子时间快到了,不要说”赶紧起床,要迟到了“,而是说”六点到了,到你起床的时间了“。
想要孩子整理桌面,可以说:“你的书包是不是太乱了,你不觉得需要收拾一下吗?”
想要提醒孩子不要乱花钱时,可以说“你的零花钱还剩多少?你想好了之后再买呀”

提供方法和机会锻炼独立

孩子的独立不可能是一瞬间完成,离开家去上大学18岁就一下子什么都会了,有时间观念了,会节制欲望了,身边都变得井井有条了。生活中孩子这些独立的习惯是在父母的一点点帮助下,才能学会的。

其实这说起来也不难,我们只要在生活中给孩子提供足够多的锻炼机会就可以。

孩子需要按时上学,我们帮助他认识到时间是什么,一分钟有多长,做什么事情需要多久。时间感建立起来之后,就可以让他们自己安排时间,上学、吃饭、玩耍、帮妈妈做事情等等都可以放手让他们去做。
孩子的房间乱,可以帮助他预备好适合他简单整理的箱子,玩游戏的时候,让孩子学习分类,为整理物品做准备。
孩子的压岁钱可以让他们自己管理,让他们知道买什么东西多少钱。在带他们去超市的时候,可以让他们对比一下各种东西的不同价格,感受金钱的交换特质。

循序训练避免畏难情绪

训练如果太难,会让孩子和家长都花费很多精力去协调,孩子甚至会用哭闹抗议,很多像我一样软弱的家长,可能就会因为不想和孩子对峙而放弃努力。
所以我们要把具体的训练任务拆解开来,让每一个步骤的指示都非常清晰明确,让孩子都能听明白怎么回事,知道具体怎么做。因为孩子有时候看起来似乎理解了,但其实他们需要更加细致的指导,我们要确保给孩子的指示具体而清晰。

比如说,让孩子把吃完的饭碗放到洗碗槽,我们要和孩子说:双手端起饭碗,并且要端平,慢慢走到洗碗槽,放下去。淡然这个例子有点儿简单。核心宗旨就是但凡是想让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必须一步一步有很清晰的指令,因为你觉得孩子能明白的事儿,孩子可能真不知道。

忍住别插手

《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这套风靡日本的教育书籍中说道,当我们把具体的方法、详细的指示、适合孩子的环境都预备好了,那么就要掌握大方向,忍住,不插手。

对于家长来说,不管是什么原因,忍不住要插手孩子的生活真的是很多人都会产生的心理。但是就是因为这样对孩子完全没有好处,我们才要学习怎么样才能忍住不插手。我们肯定不想像演员朱雨辰的妈妈那样,凡事插手,儿子39岁了,活得那么痛苦。


“教育孩子很难按部就班地进行,有时候一定要做好会失败很多次的准备。不能因为失败一次,就放弃。”


在我们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这件事上,更应该有这样的意识,不能放弃,不轻易插手,忍住不要责骂,争取成为一个酷酷的能够放手的家长。


海路得育儿记


新生独立报道,我觉得的是:自己独立缴费,搬东西等。而不是子女悠闲,父母替自己忙碌。

其实,我觉得新生报道,父母可以陪同。但是进入校园以后有专人负责带领父母参观校园,讲讲学校的历史等事迹,让家长对学校有一个好的印象。

而新生则由学姐学长带领办各种手续,缴费。然后搬东西去宿舍楼。

父母不要怕孩子搬东西累着,因为这是一种锻炼,同时也能让孩子与高年级的学姐学长熟悉,了解一些新生住校规则等。更重要的是一种人际交往能力。

孩子一到大学以后,他们会有自己的生活,要学着面对各种困难,然后才能成长。如果家长一味的庇护,只会让孩子如同金丝雀,受不了一点打击,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一点都不好。

其次,孩子过度依赖父母,会让她舍不得自己的父母,本地的孩子周末还可以回家,但是外地的孩子却回不了家,只会更加思家心切。从而影响他学习生活。

其实,我上大学的时候,也是父亲送的,因为在此之前没有出过门。更没有坐过火车,所以父母很是担心。但也只是送到了学校而已,

我还记得学长学姐帮我把东西搬到宿舍,道了声谢谢后,急忙跑下楼去送父亲,他转身离开的那一刻,我感觉心好酸,现在想想,鼻子还是酸酸的。

总结:关于是否送孩子,学校有学校的考虑的,他们考虑的是学校所有人的人身,财产安全。而父母更多的是关心自己孩子的安全。

我的建议是:外地的孩子,父母如果不放心他们独自出远门,那就送送,但是到了学校以后,不要太主动帮孩子做事,让她独立完成。

而本地的孩子,因为对这个城市比较熟悉,完全可以自己去学校。

最后:愿各位新生在新的生活环境中过得开心。

💃💃自我介绍:我是96的妹子,没有什么大的才情,只是喜欢写点东西。如果大家认同我的想法,请点赞,如果不认同,请批评。
最后,祝各位生活愉快,万事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