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崛起風雲人物——白起(六)

華陽之戰(上)

白起攻取楚國郢城之後,進一步肅清了周邊的土地。白起以無人可比的戰功,風風光光的回到了秦國。白起被封為武安君,地位可比諸侯。他的隨軍將士也因為這次戰績,獲得封賞。秦國並沒有就此罷手,而是派兵繼續鞏固戰果,修理楚國人。俗話說的好,窮寇莫追。楚國人最後總算還是有些骨氣,在公元前276年,楚國收復黔中君十五座城邑,並重整旗鼓,修造城池抵抗秦國。

而此時,秦國似乎並沒有被楚國的行動激怒。他們開始一心攻打魏國。秦國這又是什麼套路呢?我分析無怪乎那麼幾點原因:一是通過白起攻楚一戰,秦國已經摸清了楚國的真正水平,楚國不過是一個紙老虎,他的實力遠不及他看起來的那麼彪悍。只要秦國有時間,收拾楚國是分分鐘的事情。二是秦國內部此時還是發生了一些變化的。這個時候,司馬錯應該已經不在了,魏冉集團三駕馬車只剩下兩個人,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或者是重大的戰役,魏冉是不會再讓白起出去冒險的。三是現在國際上似乎又發生了一些變化。之前,齊國被五國聯軍打殘了,幾乎喪了小命,尤其是燕國的緊追不捨,死纏爛打,使齊國陷於泥潭不能自拔。可是到了公元前279年,燕昭王死,其子惠王即位。其實燕國的短暫崛起是存在一些問題的。燕昭王帶領的燕國眾臣搞得復興運動基本上是一種完全靠著明星領導創造出來的,並沒有觸及制度層面。他不像秦國,王可死而法不變。所以,隨著燕昭王的死和樂毅的離開,燕國的實力一下子縮水。被齊國的田單一舉收復了齊國的七十餘座城池。經過一兩年的經營,齊國已經有振作的氣象。所以,秦國此時不再敢孤軍深入楚國,因為他害怕齊國趁此機會有所行動。時局的變化,讓秦國不得不重新審視國際格局。

秦國崛起風雲人物——白起(六)

不打楚國了,按照秦國的脾氣,那也不能閒著呀。於是秦國繼續集中兵力攻打三晉,尤其將精力放在魏國身上。為什麼是魏國呢?因為秦國一直虎視眈眈的要拿下陶邑這個富庶的地方,魏冉一直想將這塊地納入到自己的囊中,作為未來養老之地。但是陶邑被魏國隔斷,所以打下魏國或者撕開魏國,魏冉的私慾才能得到滿足。於是,魏國接連多年被秦國人修理。為國人失去了大片土地和城池,這丟了的就要想辦法補上。再從秦國打回來?別做夢了。那隻能從周邊找點便宜了。趙國實力雄厚,魏國不敢動,齊國已經喘過氣來了,也不能觸碰,楚國瘦死駱駝比馬大,也不能輕易招惹。只剩下韓國。韓這個國家一直是魏國的小跟班,打魏文侯那陣就鐵了心跟著魏國混。既然魏國罩了白起攻取楚國郢城之後,進一步肅清了周邊的土地。白起以無人可比的戰功,風風光光的回到了秦國。白起被封為武安君,地位可比諸侯。他的隨軍將士也因為這次戰績,獲得封賞。秦國並沒有就此罷手,而是派兵繼續鞏固戰果,修理楚國人。俗話說的好,窮寇莫追。楚國人最後總算好事有些骨氣,在公元前276年,楚國收復黔中君十五座城邑,並重整旗鼓,修造城池抵抗秦國。

你那麼久,那你今天就還回來吧。但是,此時的魏國已經今非昔比,他打韓國還真得費點勁,弄不好還得陰溝翻船。於是他找到也在尋找機會佔便宜的趙國,結成聯盟。於是一次以魏國為主,趙國為輔的聯軍再次形成,這次聯合不是為了抗秦,而是為了佔韓國的便宜。不禁是人慨嘆呀!秦國的狼子野心已經是路人皆知,而三晉還未能幡然醒悟,還為了眼前的那點利益不斷引發爭端,導致實力不斷萎縮。

韓國確實也是一個不經打的國家,在趙魏兩國的攻擊之下,很快潰不成軍,退守到重城華陽。韓國趕緊派遣重臣到秦國求救,但秦國樂得看看三晉內訌。看完戲說不準還能撿一個大便宜呢。但是韓國鍥而不捨的精神此刻展現出來了。韓國又派國相前來搬救兵。韓國國相還是算是個人物。他沒有像之前來的那個使臣那樣著急,而是當了一回政治流氓。他對魏冉說,你不救我可以,那我就投靠趙魏,到那時候,你們想打陶邑,我們三晉聯手,絕對讓你看得到摸不到。要是這次幫我們呢,你打陶邑,至少我舉雙手贊成。

史書上記載魏冉聽了馬上派兵援救韓國。魏冉真的就是這麼一個容易被忽悠的人麼?顯然不是。魏冉和白起就此事一定是商量過的。他們是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如果韓國第一波使臣來求救,秦國就出兵就韓,那秦國面對的將會是趙魏的得勝之軍,趙、魏兩國軍隊的士氣正盛,這樣貿然進攻,對於秦國來說,不是最好的時機。秦國要慢慢來,等一個機會。那就是讓韓國先和趙、魏聯軍先相持一段時間。這樣做的目的是一方面消磨趙魏聯軍的士氣和實力。因為趙國和魏國一定知道韓國向秦國乞求支援,所以這兩個國家一定會集中兵力對華陽城進行狂轟濫炸,進攻的越猛烈,在秦軍趕來之前結束戰鬥。實際上聯軍的消耗就越大,士卒就越疲憊。沒有了士氣,那就更好收拾了。韓國派國相前來求救兵,那足以說明現在韓國支撐的很苦了,馬上就要頂不住了,其實韓國國相什麼都不用說,秦國自然會出兵,因為,這時候時機已經出現,秦國不會錯過這個好機會。

秦國崛起風雲人物——白起(六)

對於這次援助戰,秦國是下了一番心思的。一方面,如果秦國能夠直搗黃龍,拿下魏國,那麼魏冉的夢想就能成真,使陶邑這個地方成為囊中之物,解決了儴侯的養老問題,另一方面之於秦國打開東向逐鹿中原的新格局,也是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拿下魏國,秦國即可東向向齊國用兵。齊國可以稱得上是秦國的老對頭,總是搞個合縱什麼的對秦國造成威脅,的確威懾到了秦國。雖然現在齊國已經不是當初的齊國,國力和軍事實力大衰,但是從中原角度來講,大家對他還是有著很強的認同感的。再加之齊國一直是人才濟濟,說不準哪一天就緩回來了。所以,秦國如在齊國尚弱的狀態下,在軍事上進行干涉,這樣齊國恢復國力的困難將會進一步增強。同時,只要秦國拿下魏國,秦國就像一把鋒利的尖刀,插入到中原心臟,使南部的楚國與北部的趙國、燕國不能互相照應,這樣諸侯的合縱之勢再難形成。這種種的好處,秦國人是看在眼底的。於是,秦國派出了幾乎是當時的最強陣容來應對此次戰事,秦國的最能打的幾個人傾巢出動,以魏冉為首,白起、胡陽悉數出場。這三個人,實際上是有著不同的作用的,不是以上戰場都要衝鋒陷陣。魏冉是主帥,實際上更像是一個精神代表,他的出現一方面是鼓舞士氣,讓秦國士卒知道此戰的重要性。

秦國崛起風雲人物——白起(六)

另一方面,魏冉也想親自看看,能不能親手將陶邑摘得手中。而白起是這次戰役的總指揮,所有的戰略和戰術由他制定和實施,確保戰果。而胡陽算是秦國新生代將領,他的出現估計一方面是給白起打下手,讓白起這個老將軍帶一帶新人,使秦國在人才儲備上形成連續的階梯,這一點,秦國是諸侯國中做得最好的。這也就是秦國國君雖然也有更替,但是在戰鬥力上從來沒有過巨幅的縮水的主要原因。其二,胡陽估計也是魏冉的人,魏冉需要重點培養一批年輕人,讓自己的陣營不斷壯大。總而言之,胡陽是來學習的。這樣一支軍隊,實際上是在白起的指揮下,從咸陽出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