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殺一是為罪,屠萬是為雄

現在一說起白起,可謂是人盡皆知,無人不曉啊。男孩:"哦,王者榮耀中那個能抗能打的肉盾",女孩:"呀!戀與製作人中那個勇敢睿智,帥氣無邊的守護神"。然而,歷史上的白起又是怎麼的呢?

白起,《戰國策》作公孫起,秦國名將,"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白起極為善於用兵,一生征戰三十餘年未嘗一敗,後來有:聞白起出戰,六國無人敢掛帥之說。司馬遷在《史記》裡稱他是"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

白起:殺一是為罪,屠萬是為雄

伊闕之戰,初露頭角

"關東出相,關西出將",這句話,或許正是源於白起。白起是今陝西眉縣常興人,當年這裡是秦國關西故地,百姓與羌、胡等族雜居,崇尚勇武、精於騎射。

白起的檔案在公元前294年之前是一片空白的,史書沒有關於他的任何記載。公元前294年,在韓國的新城外,白起第一次亮劍,讓世界記住了這個名字。

這時的秦國距離商鞅變法已經過去了五十年,秦國的國力已經十分的強大了。雄心勃勃的秦昭王迫切的需要強大的軍事人才來達到他東出函谷關,進而一統天下的願望。白起順應時勢的出現在了歷史的舞臺上,並開啟了屬於他的三十年。

新城之戰,韓國輸的並不甘心,他們咽不下這口氣,公元前293年,韓國聯合魏國,帶著二十四萬的人馬,來到伊闕,準備找白起報上次的一箭之仇。

當時白起手裡面的人數還不及韓魏聯軍的一半,但是經驗老道的他立刻就察覺到了韓魏聯軍的內部並不團結,兩軍主帥各懷鬼胎,貌合神離。白起針對這一情況迅速作出了避實就虛,先弱後強的戰法。

戰爭開始,白起首先在前方部署少量部隊為疑兵,自己帶著秦軍的精銳部隊軍繞至韓魏聯軍後方,多次擊破聯軍分隊及後方留守之軍,逐漸將韓魏聯軍主力包圍於伊闕,最終滅韓魏聯軍二十四萬人,俘虜魏將公孫喜,之後渡黃河攻取韓國安邑以東到乾河的土地。此戰白起一戰成名,因功升任國尉。

此戰之後韓魏兩國再也沒有了和秦國爭雄的資本,第二年,白起為大良造攻魏,"取城小大六十一"。

白起:殺一是為罪,屠萬是為雄

鄢郢之戰,受封武安

伊闕之戰之後,韓魏再也不能阻止秦國東進的腳步。而這時的秦昭王,也不僅僅滿足於擊敗韓國和魏國,他把目標定為了老牌強國——楚國。

公元前281年,秦國對楚戰爭打響。白起打敗楚軍,楚國無奈割上庸、漢水以北土地給秦講和。

公元前280年,秦國再次伐楚,白起先以漢北上庸之軍奪取鄢、鄧等五座城池,而後秦軍越過秦楚邊境山區,自斷後援,分三路快速突進楚境,直圍楚國的都城郢都。

公元前278年,白起為了擴大戰果,再次出兵攻打楚國,勢如破竹,攻陷楚國國都郢,燒燬其先王陵墓夷陵,向東進兵至竟陵,楚襄王在兵敗後,向東北方潰逃至陳,被迫遷都於此以自保。

鄢郢之戰,白起重創楚國。此戰後,楚國元氣大傷,再也沒有了和秦國正面爭雄的實力,從此國勢日漸衰落,淪為二等諸侯國。而白起也是因為在這次戰爭中的卓越表現被封為武安君。"秦以郢為南郡。白起遷為武安君"。

白起:殺一是為罪,屠萬是為雄

長平之戰,千古罪證

時間推移,來到了公元前261年。秦國在先後解決了韓、魏、楚之後,秦昭王把他的目標定在了趙國。

上黨的歸附在趙國引起了不小的爭議,平陽君以為接受上黨會給趙國帶來禍患,而平原君則認為要打下來一座城池已經很不容易了,現在平白得了十七座城池,這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啊,不要白不要。最後趙孝成王接受了平原君的建議,接受上黨的土地。

當你在關注著天上的餡餅時,也許地下正有一個陷阱在等著你。而上黨,就是這個深不見底的陷阱。

上黨的歸附,使秦國把怒火發向了趙國。

兩年後,秦國的報復來了。秦將王齕奪取上黨,上黨軍民紛紛逃往趙國。趙國在長平山駐軍,接應上黨的百姓。這給秦國落下了攻趙的口實。

長平之戰是秦趙兩國的一場生死大戰。趙國派出了王牌將軍廉頗。在長平,廉頗堅壁清野,三年不出,迫使秦軍陷入僵持戰。三年的對峙極大的消耗著趙國的國力,趙孝成王急需一場勝利來結束這場戰爭,否則趙國就算不被打垮也要被拖垮。這時一個年輕的主戰將領出現在了趙王面前——趙括,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奢曾大敗秦軍,這讓趙王在無邊的黑暗中看到了一絲光明。

趙括在接手趙軍後,一改廉頗深溝高壘的防禦政策,積極調動軍隊,準備和秦軍決戰。

白起:殺一是為罪,屠萬是為雄

可是趙括並不知道他即將要面對的是什麼。

在趙國換將的同時,秦國也對將領進行了調整,秦昭王秘密派白起為上將軍,趕赴前線,並且傳令三軍"有敢洩武安君將者斬"。

白起面對魯莽輕敵、高傲自恃的對手,決定採取後退誘敵,分割圍殲的戰法。在趙括出兵進攻秦國軍隊的時候,白起命令秦軍佯裝戰敗潰退,趙括不問虛實,就命令趙國的軍隊乘勝追擊,一直追到秦軍的營壘,但是趙國的軍隊無法攻破堅固的秦軍營壘。

白起命令一支2萬5千人的部隊突襲到趙軍出擊部隊的後方,截斷趙軍的後路,又命一支5千人的騎兵部隊插入趙軍與營壘之間,將趙軍主力分割成兩隻孤立的部隊,同時切斷趙軍的糧道。

白起又派出輕裝精兵向趙軍發動多次攻擊,趙軍數戰不利,被迫就地建造壁壘,轉為防禦,以待救援。

秦昭王得知趙軍主力的糧道被截斷,就親自到河內郡,加封當地百姓爵位一級,並徵調全國十五歲以上的青壯年集中到長平戰場,攔截趙國的援軍和糧運。

趙軍主力已經斷糧四十六天,士兵們相互殘殺為食。趙括將剩餘的趙軍組織成四支突圍部隊,輪番衝擊了四、五次後仍不能突圍。於是,趙括親帥精銳部隊強行突圍,結果被秦軍亂箭射死。

趙國軍隊因無主將指揮,四十萬士兵向秦將白起投降。白起認為趙國士兵反覆無常,如果不全部殺掉他們,恐怕再生事端。於是白起命令秦國軍隊將趙國降兵全部坑殺,只留下年紀尚小的240名士兵放回趙國。

趙國震驚,七國震驚。這也是白起在史書上留下的濃重一筆,縱然有一生不敗的戰功,但坑卒40萬,成了白起萬世難辯的罪證。

白起:殺一是為罪,屠萬是為雄

君王猜疑,賜死杜郵

長平之戰後,白起本想一勞永逸,徹底的消滅趙國。可是這時趙國派蘇代前往秦國施行反間計。秦相範睢果然勸秦王和談,這讓白起大失所望。一年後,等秦昭王再次意欲攻趙時,時機已然錯過了,而趙國也從重創中喘息過來,白起的身體也大不如前。

秦王先派王陵攻邯鄲,大敗,於是去請白起,白起勸秦王說:"邯鄲實未易攻也。且諸侯救日至,彼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遠絕河山而爭人國都,趙應其內,諸侯攻其外,破秦軍必矣。不可。"秦王不聽,改派王齕為將,果然遭到了魏楚趙三國的圍攻大敗而歸,白起聽到這個消息後得意的說:"秦不聽臣計,今如何矣!"秦昭王聽到這句話後非常生氣,派範睢去找白起,一定要他出兵,哪知白起犟如黃牛,堅持不去,秦昭王一怒之下,便罷免了白起,把他趕出了咸陽城。

白起行到杜郵時,範睢勸秦昭王說,現在白起很不服氣,不如將他處死,以絕後患。"白起之遷,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餘言。"於是便派使者賜劍,命其自刎。

白起拿起劍自刎時,仰天長嘆:"我對上天有什麼罪過,竟落得如此下場?"過了好一會兒,他又說:"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軍降卒幾十萬人,我用欺騙的手段把他們全部活埋了,這就足夠死罪了!"說完自殺。時為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十一月。

白起一生征戰三十餘載未曾一敗,可是也因為殺伐過重而不為後代的史學家所稱道。據梁啟超統計,整個戰國時期約戰死兩百萬人,而白起一人就殺了一百多萬,到底是百戰百勝的"戰勝",還是屠戮無度的"殺神",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白起:殺一是為罪,屠萬是為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