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40萬趙軍被“坑殺”,白起:雖殘忍卻也無奈!

公元前260年,秦軍大將王齕與著名的趙國名將廉頗在長平開戰。經過兩軍多次交鋒,趙軍不敵秦軍,廉頗便選擇固守長平,王齕面對廉頗的防禦也是無能為力。

長平之戰40萬趙軍被“坑殺”,白起:雖殘忍卻也無奈!

雙方就這樣僵持了三年之久,對兩國的國力損耗都十分嚴重,秦國便讓人在趙國散佈謠言,使一招反間計就讓趙王把廉頗調回,並啟用了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秦國這邊也偷樑換柱,讓大將白起和趙括對壘。

幾經交鋒之下,趙軍大敗,白起將趙國投降的士兵全部坑殺。作為春秋戰國時期的最慘烈的戰役之一,關於這場戰役中的很多事情,至今都有著不少的爭議和討論,而大家最感興趣的,莫過於本文以下三大疑問:

疑問一:40萬趙軍真的是被“活埋”殺死的嗎?

長平之戰40萬趙軍被“坑殺”,白起:雖殘忍卻也無奈!

長平之戰秦國俘虜了40萬趙軍,秦將白起卻將這40萬趙人全部“坑殺”!而這裡的“坑殺”第一層意思可能是:秦軍圍趙軍的時候應該是答應投降不殺的,但是後來秦國決策者還是決定全殺了,確實有點“坑”。

另外事實上,當時古代戰場上的所謂“坑殺”, 也並不是指挖坑活埋的意思,要挖40萬人的坑這工作量確實也太大,太費力!古代一般是將戰俘殺死後,把屍體堆積在大路兩帝,覆土後形成一個個墳包,古人稱之為“京觀”或“武軍”,以耀武威。

長平之戰40萬趙軍被“坑殺”,白起:雖殘忍卻也無奈!

也就是說40萬趙軍繳械之後被秦軍集體屠殺了,不一定是指他們被全部“活埋”。而秦將白起可謂是秦國的戰神般人物,但是卻因為這次坑殺了數十萬趙軍而被後世唾罵。

疑問二: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嗎?

其實此戰趙括才華可以說是被“埋沒”了,從其為數不多的幾次表現,尤其是長平之戰中指揮的大小戰役、以少打多等來看,趙括的實際指揮作戰能力在整個戰國期間應該也算頂尖。

長平之戰40萬趙軍被“坑殺”,白起:雖殘忍卻也無奈!

長平之戰趙軍雖然全軍覆沒,但秦軍此戰失兵也幾乎過半,若不是得到國內兵力支援,趙括可能會突圍成功。可惜一些場內場外的因素導致其最後成敗,後人往往只看長平之戰結果而認為趙括“紙上談兵”,是不公平的。

如果僅僅從雙方戰損比例來看,秦趙兩軍的戰損比是較接近的,長平之戰中的秦軍也不能說是大勝,60萬對45萬以多擊寡,又是老將白起對新手趙括,結果還死傷過半,基本算是兩敗俱傷。只不過殺了40萬趙國降軍後,相比之下秦的國力恢復得比較快些。

長平之戰40萬趙軍被“坑殺”,白起:雖殘忍卻也無奈!

疑問三:秦軍為什麼非要殺掉這40萬趙國降卒?

長平之戰時秦國當時全國有300萬人口,一國的青壯年男子一般佔該國人口的五分之一,出動60萬大軍可以說是傾國之力,可以說秦國15歲以上男子都出徵了,最後雖然獲勝卻兵力損失過半,導致秦國國力大減。

而趙國人口當時也在200至300萬左右,40萬軍隊幾乎也是傾國之軍,因為另外還有一部分留守首都等重地而倖存下來的軍隊。因此史書記載長平之戰趙國的青壯年男子損失慘重,也是有理有據的,以至於後來燕國入侵趙國時,趙國不得不以少年和老人為主組成的軍隊迎戰。

長平之戰40萬趙軍被“坑殺”,白起:雖殘忍卻也無奈!

而秦國一定要殺死這40萬趙軍雖然非常殘忍,但在當時來說也是不得已而為之:趙國這40萬降軍不殺的話,趙國依靠這些青壯人能很快恢復戰力。如果全殺掉的話,就能阻斷趙國後十幾年的兵源,重創趙軍重新崛起的可能性。

因此在兩國軍事實力基本不相上下,在這場“你死我活”的決戰後,秦軍終於好不容易將對方的生殺大權掌握在自己手中,當然也就一鼓作氣,痛下殺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