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居住社區配套商業的一點思考

最近,和朋友們一直在吐槽商業建築的形式和規模。當然,我們並沒有過多的去關注那些高大上的商業綜合體項目,我們的話題主要是那些居住區配建商業。為什麼這個點會成為我們的話題呢?因為我們發現了一個現象,很多原先我們要打造的形象工程,那些三四層的沿街商業都面臨著嚴峻的考驗,那就是長時間的空置,這部分資產基本上就一直被荒棄,並未能向我們之前預想的那樣,形成繁榮的商業景象。

我們分析了主要的原因,可能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整體的經濟形勢影響。目前,我們的市場可能沒有那麼的活躍,大的經濟形勢的影響是其中的一個原因,這是肯定的。這個層面上的東西,超出了我們的認知範圍,在此不做贅述。

2.經濟的成本問題。我們知道,生意人是要考慮成本的。雖然作為規劃從業人員,我們不斷地呼籲建設高品質商業氛圍,建立高標準商業街道,但是這些口號很難撼動真正的經營者。在成本合理的情況下,商業經營者會考慮要周邊的環境和建築的形象要求。站在經營者的角度來講,他們主要考慮的是成本。假如我有100萬,那我就去買100萬商業店面,當然,這個商業店面商業價值要最高。但是,我們建出來的商業比如都是一躍三,那麼首層最具價值的面積只是整體建築面積的三分之一。

問題來了,首層達到經營者要求面積的,三層面積加起來的租金或者成本就已經遠超出經營者所能承受的範圍。長此以往,一方面街道會長期陷入冷落,另一方面,街道的多樣性將會嚴重被削弱。從實際的發展情況來看,大多數一層的商業裙房被租出或者售出,而二層或者三層的商業裙房都被限制,或者是引入了一下對街道沒有正面帶動作用的銀行或者洗車店或者辦公等功能佔據。較低的成本,拉低了經營者的資金門檻,更多有創業要求或者小本經營的特色商業便會參與的社區街道的形成當中,功能多樣化,特色多樣化的商業反過來重塑街道。街道的空間、功能與人氣多方的互相影響和融合。

關於居住社區配套商業的一點思考

3.沿街多設置商業裙房,能夠減少圍牆的比例。我們以前為了城市形象,都想多然開發商建多層的商業項目,甚至會限制居住區商業裙房的建設。這樣的後果是商業相對集中,而街道上的圍牆長度相對較長,接到的生活氛圍削弱。如果居住項目對商業裙房不做高度上的限制,鼓勵做一層的好處就是建築規模可以由垂直平鋪到線性的街道上,相對而言居住區沿街的開發型的商業界面增加,對應的圍牆長度減少,就會形成更為開敞的社區公共界面,增加活動的空間。

關於居住社區配套商業的一點思考

關於居住社區配套商業的一點思考

4.沿街儘量規劃較長的商業設施,也是解決停車問題的一個思路。我們都知道,現在居住社區停車位都是按照規範進行配建的,可以說按照規範配建後車位數應該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各種功能要求。但是我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停車基本上都安排在居住區裡,居住區外的車輛沒有辦法進入居住區。也就是說沿街商業配備了機動車位,但是都在小區內部,外界車用不了。所以我們經常看到很多商業前面都在亂停車,也就是這個原因造成的。如果我們沿街只做一層的商業功能,勢必商業界面會拉得很長,與此相關的是商業界面退線那部分空間就會變大,可以容納更多的停車空間。有了停車位,商業的可達性和利用效率就會得到提升,創造了更多的機會。

綜上所述,我認為今後對居住區的沿街商業建築規劃方面,應該結合實際,實事求是的去解決現存的一些問題。當然,在這裡我並不是鼓吹社區都要做商業,而是希望做一些有利於商業氛圍和城市街道的努力。居住社區還是要做到動靜分離,該安靜的街道就應當安靜,所有街道都熱鬧了,也就沒了熱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