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沫以一人之力劫持齊桓公,桓公卻仍遵守承諾歸還魯國土地

曹沫以一人之力劫持齊桓公,桓公卻仍遵守承諾歸還魯國土地

齊桓公是春秋時期最先稱霸的霸主。由於實力相當雄厚,齊桓公不斷對外發起戰爭,擴大領土。公元前681年,齊國與魯國多次交戰,魯國屢戰屢敗,魯莊公只好割地求和,雙方約定在柯(今山東陽穀東)地舉行簽約儀式。

魯國有位大將姓曹,名沫。曹沫力大無比,又有智謀,對齊桓公以強凌弱的作法大為憤慨,但是,又奈何不了齊桓公,思來想去,決心乘魯齊在柯地會盟之機,教訓一下齊桓公。

齊桓公擁重兵到達柯地,曹沫作為魯莊公的侍衛也參加了會盟儀式。儀式開始後,魯莊公和齊桓公同時登上會盟儀式的“壇”,正在這時,曹沫突然跳到壇上,一手抓住齊桓公,一手拔出藏在戰袍下的匕首,對準了齊桓公,齊桓公被這突如其來的襲擊嚇得面無人色,掙扎了幾下,曹沫力大,齊桓公掙脫不了,只好戰戰兢兢問:“你……你想幹什麼?”

曹沫以一人之力劫持齊桓公,桓公卻仍遵守承諾歸還魯國土地

曹沫道:“你們齊國以強自恃,到處欺負我們小國,我們魯國已經沒有多少土地了,你還不放過,我現在只求你把齊國奪走的土地歸還給魯國,否則,我和你一起死在這裡!”

齊桓公望著寒光閃閃的刀刃,說:“這……好辦,我答……答應就是。”

曹沫說:“這樣答應不行,你要當著壇下的貴賓和所有的人宣佈,齊國歸還魯國的土地!

這時壇下的齊國將士想上前營救齊桓公,但又害怕曹沫一匕首刺死齊桓公,一個個束手無策。齊桓公迫於無奈,只好照著曹沫的話當眾宣佈歸還魯國的土地。

會盟儀式結束後,齊桓公灰溜溜地回到齊國,越想越感到有失體面,不但不準備把土地歸還魯國,還想起兵滅掉魯國。相國管仲勸道:“君子言必信,行必果,大王既然已經當眾答應了魯國,再興兵伐魯,豈不是失信於諸侯?這樣做實在是因小失大!”

齊桓公對管仲言聽計從,便把靠戰爭奪到的國土如數歸還了魯國。

曹沫以一人之力劫持齊桓公,桓公卻仍遵守承諾歸還魯國土地

春秋時期,畢竟不同於戰國那個無底線爾虞我詐的時代,當時的人們還是非常看重“信義”的。為信之人不圖小利,才可獲取大利。管仲為桓公制定的長期戰略就是恪守“信義”,取信於人,而得以稱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