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需要怎麼努力,才不算「幼稚」?

不分男女,一個人要怎樣才被認為不幼稚?評價維度很多,但有一個是繞不過去的,即:逐漸不再用只有1或0的"簡單兩分法"看待世界。

為什麼現在那麼多的成年人要過兒童節?朋友圈什麼動不動就是"寶寶不開心了,寶寶有小情緒了",為什麼30幾歲的人還要自稱寶寶??

男性需要怎麼努力,才不算「幼稚」?

這是因為,其實人在童稚狀態下是最舒適的,喜歡看海綿寶寶、family Guy這類卡通的人就是喜歡享受那種不需要思考,放任自己翻滾在弱智、簡單、無條件快樂的心境中的感覺。

天線寶寶更是了,原本給1到3歲看的幼兒節目居然被大量成年人追捧,成為減壓利器。為什麼大家都愛看呢?(我也愛看,我喜歡那個黃的)因為在成年人的生活中,這種極度簡單的存在狀態是不被允許的,是非常罕見的。

小孩子的思維是非常簡單和非黑即白的: 給我好吃的,乖乖。不給?壞壞。而我們只要把自己的腦子開成這種簡單模式,就能夠迅速體會到屬於兒童的輕鬆和愉悅。

幼稚的人迴避了用複雜模式看待世界,而採用了簡單模式,就像一個CPU降頻運轉。大腦不再為了考慮和處理複雜情景而高速運轉,大腦不再發熱,人自然就舒適快樂了。

譬如小孩子看電影,最喜歡問爸媽"誰是好人"、"誰是壞人"。但現實世界肯定不是這樣,人的本質和品性是非常複雜的。

我們現在都知道,好人可能也有壞的一面,壞人也有好的一刻。有些人行為好心底壞,有些人行為壞但心底好,算好人還是壞人?更多的時候,好人可能只是一些人的好人,同時他又是另一些人眼裡的壞人,殺人犯未必不可以也是個好父親。

但簡單兩分法迴避了這些複雜情形,這讓我們覺得世界簡易可控。所以那些超級英雄暴揍壞boss的電影讓我們感覺酣暢,大家會付費去體驗兩個小時只有兩種人存在的世界。

男性需要怎麼努力,才不算「幼稚」?

我遇到過一個女生,跟我吐槽她們單位有個惡人的時候,突然蹦出一句"打死她",我忽然想起一些老人家,遇到娃兒在室內磕磕碰碰撞到桌子什麼哭不停的時候,也會哄小孩子說哦哦哦不哭了,桌子最壞了,打死它,打死它。這都是一脈相承的。在我們長大一點後,這種黑白印記始終留在我們的思維習慣中。

情竇初開的人,和情場老手的區別,就在於前者堅信" 對方是否喜歡自己 "是一道是非題,只有1或0。所以你看影視作品需要展現情愫少女的糾結的時候,喜歡描繪這些姑娘通過拔花瓣來占卜—— 他喜歡我,他不喜歡我,他喜歡我,他不喜歡我,哎呀。

而過來人知道,"喜歡"和"不喜歡"不是非黑即白,兩者之間,是一個連續的狀態。

對方今天不喜歡自己,但是喜歡的因素在增長,長遠來看未必沒有機會; 對方今天依然喜歡自己,但好感的閾值在上升,相看兩厭的日子不會太遠;今天喜歡自己,也未必需要對方昨天也喜歡自己來鋪墊,有些東西沒有邏輯承繼關係。他們永遠不會以簡單把一段感情分為 "是"or"不是"。

另一個幼稚的例子是高考之後燒書。當然我理解這裡面主要是為了發洩情緒,但是發洩情緒有很多方式,用燒書這個方式暗含了一個不言自明的前提,就是我特麼的終於從這些書裡解放了,這些書從此對我一點用也沒有了。

這其實是非常典型的,以1或0的看待世界。他們沒有意識到知識具有延續性,學習具有終身性,而是長期被灌輸了一個理念,即高考這個單一事件的完成是一個"痛苦"和"輕鬆"的分水嶺。

於是我們就見到了太多在大學混天混地並毫不覺得有什麼問題的人,太多離開校園從此再也不看一本書的人。而在這些人的簡單世界裡,這一切都是不言自明的條款——我付出 -(一條分界線) - 我享福。涇渭分明。

男性需要怎麼努力,才不算「幼稚」?

在畢業之後,很多人依然沒有長進,他們把這種思維帶到事業家庭的方方面面。這類人的共同特點是不懂得妥協(因為我"對",你"錯"),俗稱腦子一根筋,不知道萬事是可以商談的,往往也學不會讓步,只想把對手儘快乾死。至於會不會結仇,會不會對自己造成這件事情以外的其他影響,他們那顆降了頻的CPU無力處理過多的額外思考。

評價幼稚和成熟的維度太多,這裡只討論了其中之一。總得來說,一個人簡單兩分法用的越多,越會使用"降頻模式"思考問題,則越被外界傾向於認為幼稚;一個人"複雜思考模式"開啟的越多,則越傾向於被認為是一個成熟的人,大概是不會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