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中国影视旅游行业发展的预测分析

未来5年中国影视旅游行业发展的预测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经济发展逐步进入“旅游时代”

2018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过去五年成就时首次把旅游相关数据写入其中,并指出我国经济增长已实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转向依靠三大产业共同带动。在推动经济动能转化方面,旅游业的拉动效应明显,不仅带动航空、餐饮、酒店各行业蓬勃发展,更是对制造业形成驱动力。旅游业已全面融入全球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之中。

201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时任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再次提出通过实施旅游“三步走”战略,到2040年实现世界旅游强国目标。第一步,到2020年从粗放型旅游大国发展成为比较集约型旅游大国;第二步,到2030年从比较集约型旅游大国发展成为较高集约型旅游大国;第三步,到2040年从较高集约型旅游大国发展成为高度集约型世界旅游强国;再用10年,到2050年继续全面提升我国优质旅游发展水平。

(二)产业融合符合发展趋势

传统的观光型旅游已经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旅游产业由此面临着不断加快自身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挑战。旅游产业作为与众多产业相关联的产业,其后期带动作用强。同样影视产业也是一个依靠产业链经营最突出的产业,这个产业链包括图书故事、剧作创意、影视图像作品、设计服务、展演出版、咨询策划、休闲娱乐、科研教育、授权播放使用和部分肖像授权以及开发后续产品等。在电影产业急需延长产业链,旅游业面临产业升级挑战之时,影视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模式,将电影业与旅游业完美融合,对于突破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各自的发展瓶颈,实现二者相辅相成、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消费升级带来广阔市场空间

目前,中国旅游业处于从高速旅游增长阶段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的关键节点。随着政策红利的加快释放,中国旅游经济将继续保持繁荣增长、理性发展的主基调。伴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旅游消费持续进阶,旅游产业将向着内容、产品和服务的精品化、品质化转型升级,向着与其他行业深度融合的方向发展。

(四)旅游产业现代化

科学技术、文化创意、经营管理和高端人才对推动旅游业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大。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业的应用更加广泛。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不利因素

(一)缺少创新性,影视旅游产品结构简单

当前,我国有近有几十个影视城,但其中只有几个影视城发展良好。由于影视城的可模仿性强,全国各地纷纷建成相似度高的影视城,这让旅游者很容易对同类产品产生视觉疲劳。而对于旅游者来说,他们希望购买的是一种新颖的、刺激性强的影视旅游产品,越发注重旅游过程中的体验性、参与性。

影视旅游作为一种融入了影视元素的全新主题文化旅游活动,理应能更好地满足游客的体验性等需求。但目前影视旅游产品还停留在传统的观光层面,多数影视拍摄景点仅限于图片展示,不能使旅游者有亲临其境之感,难以满足旅游者重现荧屏经典一幕的愿望。

(二)影视城盲目建设,急功近利的经营方式

中国的影视旅游表面看似非常的火热,但背后确危机重重,出现许多的问题。首先,影视城存在着过多的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当前国内有大小不一的影视城有150多家,人造景观则多达5000多个,新的影视城的建设依旧在不停地上马。其次,投资商没有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方式,急功近利,不顾影视城的观赏品质,并同同行业进行恶性竞争,导致影视旅游市场呈现更加恶化的趋势。

(三)经营模式粗暴,无法可持续发展

电影和旅游在中国呈现短暂牵手的状态,不能够持续性的发展,尤其是形成了一种影视剧火时旅游地发展也红火,随着影视剧热潮的褪去,旅游地游客量也急转直下的“三分钟热度”的怪现象。投资商和开发商也会本着急功近利的心态,不重视电影及影视旅游产品质量以粗暴简单的形式强加给游客。

旅游总收入预测

2016年,中国旅游总收入为4.69万亿元;2017年,旅游总收入达到5.40万亿元,同比增长15.1%。我们预计,2018年中国旅游总收入将达到6.17万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3.86%,2022年旅游总收入将达到10.37万亿元。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旅游总收入预测

未来5年中国影视旅游行业发展的预测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