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为未来50年进行的战略布局(之一)

简介:马云说:“绝大多数人因为看见而相信,而阿里人走到今天是因为相信而看见”

阿里巴巴为未来50年进行的战略布局(之一)

来源 | 小商帮科技

作者 | 左刀

1、背景

2017年,在阿里巴巴的年会上,马云说:“绝大多数人因为看见而相信,而阿里人走到今天是因为相信而看见。”

毋庸置疑的是,在当今中国的企业中,如果要找出一家真正对未来有着密集、清晰布局的企业,阿里巴巴无疑是其中的翘楚,在过往的历史中,阿里巴巴是中国最早布局B2B电商的企业之一,最早布局B2C电商的企业之一,最早布局在线支付工具的企业之一,最早布局云计算的企业之一,最先提出五新战略并且最先布局的企业之一(不仅仅是新零售)。

而现在,阿里的触角伸向了更加遥远的未来,比如成立了达摩院、罗汉堂,比如在区块链领域悄无声息的取得了国际领先的专利授权数,比如在企业中率先进入量子通信领域,并于2018年5月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量子电路模拟器“太章”,还比如,阿里巴巴将IoT列为集团的第五大赛道,与电商、金融、物流、云计算等其他四个赛道同等地位等等。

在全球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增速普遍下滑的时代,阿里巴巴最新一季的财报依然出现了超过60%的营收增长率,是全球大型互联网企业中唯一一个增速超过50%的企业,即便扣除并表的因素,阿里巴巴的增速依然位列这些大型互联网企业的第一位(包括亚马逊,谷歌,苹果,脸书,微软,腾讯等企业在内),这在贸易战和国内消费增速不断下滑的今天,在阿里巴巴4000多亿美金总市值的背景下显得极为耀眼。

但正是在这个耀眼的光环之下,由于对外投资,股权激励等因素的影响,阿里整体净利润下滑引发了市场的担忧,而在贸易战以及国内消费下滑的大背景之下,市场传闻阿里调低了下一季度的预期,这引发了阿里股票在市场上的大幅震荡,公布业绩当日,股价从高开超过5%,到下滑超过3%,整体处于大幅震荡的状态,市场对于阿里巴巴未来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分歧。

看空者认为,阿里巴巴目前面临了极大的挑战,一方面,以腾讯为首的互联网联盟企业对阿里巴巴发起了围攻,阿里巴巴四面受敌,尤其是拼多多这类社交电商的崛起,阿里巴巴的核心电商业务后续将被蚕食,难以为继;另外一方面,大环境不好,居民负债创新高,消费增速下滑明显,阿里巴巴作为电子商务的领头羊,首当其冲,接下来的日子也不会太好过;最后,阿里巴巴除了核心电商业务之外,其余业务占比太小且基本都处于亏损状态,且增速环比大多出现了下滑,比如云业务、新零售、国际业务等,大文娱在大量的资金投入下增速依然不到50%,且亏损严重,饿了么和菜鸟等短期内难以盈利,这些都会对阿里未来的发展造成拖累。

而看多者则认为,虽然短期内受到各种外部因素冲击,阿里的业绩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阿里巴巴对未来战略布局清晰,核心电商在竞争中不仅没有被蚕食,反而在增速方面把老对手京东,以及后面的唯品会等远远抛在了后面,说明了阿里强大的运营管理能力,随着各项业务的协同发展,阿里依然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那么,阿里巴巴的未来,到底应该如何正确看待?阿里巴巴都有哪些战略布局呢?

2、未来2年

在本次公布季报的同时,阿里巴巴宣布设立一家控股公司,作为本地生活服务的旗舰公司,持有饿了么及口碑。同时,阿里宣布为该公司进行独立融资,目前已经收到来自阿里巴巴、软银集团等投资者的超过30亿美元投资承诺。

我们此前发表过多篇文章谈论过阿里的新零售以及线下的O2O战略,从目前阿里巴巴主要投入的精力来看,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新零售以及O2O业务,将会是阿里巴巴集团近2年最为重要的布局。

我们先来看看下图:

阿里巴巴为未来50年进行的战略布局(之一)

图中可以看到,阿里新零售业务总体仍然处于快速发展中,但增速在2018年Q4财季后已经出现了下滑(阿里采取的财年算法中,2019年Q1相当于2018年的第二季度),不过,同比仍然有很高的增幅,2019Q1的增幅根据披露为344%。后面的业绩增长取决于两点:第一,是否并入更多的新零售业务,比如改造后的高鑫零售,1年内有望并表;第二,开店的速度和质量。此前盒马鲜生在北京进行了换帅,据传与开店速度没有达到预期有关,后续的开店速度,包括新业态盒马F2,饿了么旗下的未来餐厅、筷马热食等(参考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历史文章《盘点阿里巴巴餐饮新零售,马云要如何全方位占领你的胃?》)新物种的成熟度,将来的开店速度等等,都将影响新零售业务的发展。

从目前的增速来看,2019财年,阿里巴巴新零售领域的总体体量大约可以达到450~600亿人民币的销售额(2018财年新零售的销售额超过150亿元,同比增速为500%以上,2019财年假设降到200%~300%的同比增长率),假设阿里巴巴2019财年能够保持总体50%的增速,那么2019财年的销售额将会达到3750亿左右,新零售占比将达到12%~16%左右,到2020财年,新零售业务突破1000亿大关将会是大概率事件,届时对销售额的贡献比例将会进一步提升至20%以上,在集团内部举足轻重。

新零售的增长并不是孤立的,实际上,阿里的新零售,与淘宝、天猫、口碑、饿了么、飞猪、淘票票、高德地图、哈罗单车以及支付宝、菜鸟网络等,都有非常强的协同效应。

比如说,通过手机淘宝的“淘鲜达”,将连接到所有接入阿里新零售的各大商超,直接为线下“导流”,用户通过淘鲜达购物,可以通过饿了么的蜂鸟配送送货到家,在将来,“淘鲜达”将不止于某一家门店的商品,可以同时将盒马的海鲜,大润发的日化,欧尚的“淘宝心选”,天猫超市的商品,一键下单后,分批或者汇总后快速配送到你手上,整个过程在1小时之内(1,2线城市率先实现),配送方式也将由目前主要由第三方物流完成,变成蜂鸟+第三方物流共同完成。

不要小看这个协同,这是阿里和美团在线下争夺最为重要的武器。

根据美团的招股书显示,当前美团的重中之重,依然是外卖业务,外卖业务的核心实际上是人,如果没有人送外卖,系统再完美,订单再多也白搭。而无人外卖要成熟,至少还有5年以上的时间。

当前的美团、饿了么以及百度外卖都有一个重大的问题,那就是除了中午和傍晚饭点时间之外,配送员都很空!

业务协同后就不一样了,除了饭点之外,业务员可以随时进行其他产品的配送,在最后一公里替代快递公司。

有人说,美团也接入了商超,可以为商超配送,有什么不同吗?

最主要的不同就是成本!

美团给711配送,赚的是配送费,但阿里体系之下,从源头到物流一直到仓储,零售,配送,是一个整体,盒马鲜生可以做到零配送费,是因为整条链路上的协同已经省钱了,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同样的价格,同样的商品,美团配送一单假设赚5元,阿里的产品可能可以赚7-10元甚至更高,如果阿里要和美团开打,同样的产品,一单赚2元,美团要竞争就没钱可赚,如果阿里做到一单持平不赚钱,0元,美团一单就要亏2元。这就是协同后省出来的钱。

每天千万量级的配送量,一单2元,一天就是2000万以上,美团亏得起?如果协同效率再高一些,一单差价到10元以上,一天1个亿以上的亏损,腾讯也亏不起啊!

如果不打价格战的情况下,未来阿里给蜂鸟配送员的单子将会比美团配送员的单子要多,配送员每天赚的比美团配送员多,你说他们会去哪里上班?

单子又多,提成又高,你说配送员去哪里?你认为配送员对平台有多大的忠诚度?你认为消费者对平台有多大的忠诚度?没有配送员,美团的核心业务会直接垮掉。

所以,阿里在编织新零售和线下O2O链条时,一直在做协同和数据打通的工作,阿里有一个“中台”,将各项业务数据打通进行协同,协同至少有三个用处:第一,协同后效率更高;第二,协同后成本更低;第三,协同后用户总量会增加,且客单价会增加。

而阿里为了这个中台的打通用了很多的办法,除了内部数据的直接技术性打通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措施,比如近期的88VIP套餐,比如推出各种电话流量卡,比如前段哈罗单车与饿了么的合作等等。

再到后来,阿里培养了多年的高德地图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为线下的吃喝玩乐完全可以通过一张地图来串联。

你打开高德地图找周边的景点,后续与飞猪数据对接,直接在高德上连接到飞猪买票;玩好了通过高德地图找周边的饭店吃饭,饭店的点评和价格直接连接到口碑,也可以通过口碑先点餐,然后到店就吃;吃完后通过高德查找周边的电影院,后台连接到淘票票,直接在高德上就购票,然后导航到电影院看电影。

总之,打通数据之后,你会发现阿里系不同的APP可能可以相互跳转(也可能通过小程序的形式,任何一个APP都可以是一个超级入口),互相是有密切关联的,最重要的就是承包你的吃喝玩乐!

所以大家会看到本段开头,口碑和饿了么打通数据,组建新公司,这也是为了更好的协同,先将本地生活的数据慢慢打通,后续再与其他数据打通。

本地生活的重要意义在于,每个人每天几乎无法躲过这些事情。你可以不看抖音,不玩王者荣耀,不追网剧,但是你不能不吃饭喝水,否则你无法生存。所以,这是真正的,最高频刚需的需求,谁能拥有一个满足大家吃喝玩乐所有需求的超级APP,谁就能掌握线下的流量。美团在做这件事情,阿里巴巴在做这件事情,腾讯的小程序和微信支付也在做这件事情。

很显然,收购了饿了么的阿里补足了最后一公里的能力之后,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底气与美团乃至于腾讯系进行竞争。

饿了么不仅仅可以融入阿里的产业链成为关键一环,还可以单独渗透4线以下城市,为阿里巴巴去拼抢增量的用户,这些城市的用户群体,在渗透后通过一些小恩小惠(比如支付宝红包),就会产生比较高的粘性,典型的就如趣头条的玩法。

本地生活吃喝玩乐的竞争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数据不断打通之后的阿里会非常的强大。我个人估计,今年的双十一和双十二(尤其是后者),阿里巴巴将会改变以往的打法,各条业务线的协同将会空前强大,而这种强大是建立在社会整体运行效率大幅提升的基础之上的,美团将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而普通用户将会得到最大的红利。

总结一下:在未来2年内,我个人认为新零售领域将会在2020财年达到1000亿以上的规模,而本地生活的协同将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口碑、饿了么、飞猪、淘票票、高德等平台将会协同发展,预计两年内,这些业务将会给阿里巴巴带来至少500亿美元的估值增长。

3、未来5年

阿里巴巴的未来两年主要看新零售和本地生活,未来5年,则主要看ET大脑和AliOS。

这是阿里巴巴基于云计算层面进行的布局。

大家可以看到,在ET大脑战略实施2年之后,其他公司才纷纷的跟进,百度大脑,滴滴大脑,腾讯超级大脑,华为大脑等等粉墨登场,虽然人工智能领域百度最先All In,但真正大规模落实到实处的,却是阿里的ET城市电脑。

ET大脑战略,说白了就是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技术能力应用到各个行业,在各个行业中累计数据后,根据行业的特点进行人工智能的技术辅助,以达到快速解决问题,大幅提升效率的能力。

阿里系最为成熟的ET城市大脑,目前已经在国内外11个城市落地,包括海外的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城市大脑是未来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当前的ET城市大脑已经可以解决交警、交通运输、旅游、教育、政务、医疗等一系列问题,随着与各个城市合作的不断深入,ET城市大脑将成为城市管理的“中枢神经系统”,造福方方面面。比如说,实际应用中可以调度救护车,节省大量的时间,可以调度红绿灯,提高出行效率;可以在政务中通过在线无纸化操作,打通不同的政务部门,实现一键“搞定”不同部门的业务等等。

在近期的两个招标中,阿里巴巴的ET城市大脑拿下了德清市1.338亿和海口市4.83亿的智慧城市独立大单,ET城市大脑的跑马圈地速度在不断的加快。更重要的是,ET城市大脑不仅仅在实施中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在后续的迭代和服务中,还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此外,如果一座城市大部分的智慧城市项目都采取阿里的解决方案,未来市民在使用这些服务时,必然会优先使用到阿里系的各个产品,搞定一座城市的智慧城市项目,相当于搞定大部分的市民,这种生意一开始亏本也必须做啊!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产品本身要好,要经得起考验,比竞争对手要有更大的优势。

阿里的优势第一是国内起步最早的阿里云,经过多年的积累,不仅市场份额遥遥领先,技术能力方面在国内也是非常领先的,而且由于规模优势,实际上已经掌握了行业的定价权。稳定,安全,速度快,服务响应快,是阿里云在国内最大的优势;

第二个优势在于ET城市大脑的提前布局,早在2016年,ET城市大脑就已经在杭州上线,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实战经验,并解决了大量的问题;

第三个优势在于阿里巴巴是国内最早对大数据极度重视的企业之一,马云早在几年前的演讲中就宣扬大数据就是未来的“水电煤”,对大数据的利用方面,阿里巴巴建立了中台体系,是目前互联网企业中大数据利用最好的企业之一,此外,阿里不仅仅自己投入巨资进行人工智能的研究,还通过参股和控股等方式布局了大量的人工智能企业,比如头部的独角兽商汤科技和旷视科技,阿里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结合方面走在了行业的前列。(参考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历史文章《阿里巴巴悄然布局万亿智慧交通市场》、《 重磅解读:美国为什么要制裁阿里云?》)

以中国23个省,661个市,1636个县来看,未来ET城市大脑在智慧城市领域还拥有极为巨大的增长空间,在未来的5年内,ET城市大脑的优势将会真正爆发出来。

除了ET城市大脑之外,阿里巴巴第二个重点发展的ET大脑要数“ET工业大脑”,ET工业大脑的名称,是2017年3月云栖大会上提出的,但在此之前,ET工业大脑已经实际在不同的工业企业进行了应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简单的说,ET工业大脑通过分析工业生产中收集的数据,优化机器的产出和减少废品成本。通过并不昂贵的传感器、智能算法和强大的计算能力,ET工业大脑解决的是制造业的核心问题。

ET工业大脑已经入驻能源巨头企业协鑫光伏的切片生产车间,将其生产良品率提升1个百分点,节省了上亿成本;和中国最大的轮胎制造企业中策橡胶合作,将其良品率提升了5%;和天合光能深度合作,将其A品率已经提升了7%……

2018年8月1日,阿里云宣布开放ET工业大脑,基于该平台,合作伙伴可以轻松实现工业数据的采集、分析、挖掘、建模,并且快速构建智能分析应用。

未来,阿里ET工业大脑不仅仅在工业4.0上,能够为工厂节省大量的成本并大幅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他能够和阿里巴巴的C2M战略进行对接,拼多多难以实现的愿望,阿里巴巴可能会提前实现了。(参考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的历史文章《锐分析:阿里云开放ET工业大脑;苹果公司市值接近万亿;邻家便利资金链断裂;星巴克牵手阿里巴巴;》)

除此之外,ET大脑在航空、健康、农业、环境等方方面面都已经开始进行应用,通过ET大脑,阿里将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技术赋能到各个领域,并且影响到这些领域中的各个使用者,通过使用者,又回馈到阿里系的其他产品中。

ET大脑的布局,是几万亿,甚至几十万亿市场的布局,不仅可以影响到国内未来各个行业的人工智能进程,还可以影响到国外(比如马来西亚吉隆坡的ET城市大脑项目,可以在全球树立样板工程),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还具有社会效益,甚至政治效益。

与ET大脑对等的,则是阿里独立研发的操作系统AliOS,目前,AliOS已经在车联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60万辆车上装载了AliOS,是世界第一的智能车载操作系统。而AliOS的野心显然远不在此,面向物联网时代的AliOS Things操作系统已经开源,虽然依然有很多的问题,但总体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在发展。

关于AliOS,我们在多篇历史文章中有过描述,感兴趣者可以参考《 重磅解读:美国为什么要制裁阿里云?》、《阿里巴巴悄然布局万亿智慧交通市场》等文章。

AliOS在当前依然面临着很多的质疑,但伴随着AliOS lite以及AliOS Things的开源,通过行业内大量同行的不断查漏补缺,AliOS已经变得越来越成熟,我们在桌面和移动时代无法实现的操作系统生态梦想,在智能汽车时代和物联网时代,有可能可以实现了。

这不仅仅是巨大的市场问题,更是一种中国企业摆脱美国技术控制的决心,希望阿里巴巴可以坚持操作系统及其生态体系的打造,与国内外同行一起,打破微软,谷歌以及苹果等公司在操作系统及其生态领域的垄断地位,在未来的物联网竞争中,至少在操作系统层面,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地位!

(未完待续)

来源 | 小商帮科技

作者 | 左刀

延伸阅读:

《盘点阿里巴巴餐饮新零售,马云要如何全方位占领你的胃?》

《阿里巴巴悄然布局万亿智慧交通市场》

《 重磅解读:美国为什么要制裁阿里云?》

《汽车产业大变革前夕,马云和陈虹们的梦想之战》

《锐分析:阿里云开放ET工业大脑;苹果公司市值接近万亿;邻家便利资金链断裂;星巴克牵手阿里巴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