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说的“帝出三江口,嘉湖变战场”是什么意思?

洒脱人生88


雍正搞年羹尧,不仅是嫉恨年羹尧擅作威褔,还因他在朝野遍植党羽,结成小集团,会危害朝政的清明。年羹尧炙手可热时,确实大肆任用私人,排斥异己,于是在他身边聚拢了一大批人,结成了以他为核心的朋党。

年羹尧任人唯亲,刚开始雍正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任其发展下去,大搞宗派主义,则是雍正无法容忍的了。雍正命他“解散朋党,洗心革面”,又以明珠和索额图党争、祸乱朝纲的事例,说明朋党的祸害,还威胁说若不自行解散,必加重责。

致年羹尧败死的原因还有大开竞奔之门,贪赃受贿、侵蚀钱粮、军饷,贪取财富。加上他是经略西北的陕甘总督、大将军,手握重兵,深为雍正所忌惮。

雍正曾在一份奏折上批示道:“年羹尧深负朕恩,擅作威褔,开贿赂之门,奔竞之路,因种种败露,不得以执法,以为人臣罔上负恩者戒,非为其权重权大疑惧而处治也”。

把这段话与年羹尧的日常行事结合起来看,他的擅权跋扈、作威作福已经引发雍正的极度不满与忌惮,这是导致年败死的一个主要原因。

封建专制统治极注重名分,君臣大义不可轻易违背,做大臣的必须按各自的官职爵位,做自己本分内该做之事,行本分内该行之礼。

年羹尧本来就位高权重,却在自己的权限范围之外干预朝政,夺取同僚权力,还滥用朝廷名器,于是招来百官不满、攻讦和皇帝的疑忌与厌恶。相比较而言,同僚的侧目、不满还不算严重,引起皇帝猜疑问题就严重了。雍正夺嫡上位后大权独揽,且为人自尊心极强,非常喜欢表现自己,年羹尧势焰熏天而又不能谦虚谨慎、低调做人,将会使雍正帝落个被人架空、受人支配的恶名,权谋狠辣、为人阴鸷、喜欢任事的雍正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这个。雍正最恨年羹尧不守臣节。

此外,雍正多少都有点怀疑年羹尧会铤而走险,举兵造反,他再三转述“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的民谚,把年羹尧与争夺皇位联系起来,就是对握有军权的年有这种疑惧心理的反映。

所谓“帝出三江口 ,嘉湖做战场”,是民间流传已久的谣言,在雍正登基之时已经流传了三十余载。

清军入关,在江南扬州、嘉定、江阴大兴屠戮之风,杀人数十万,以致坊间传闻在此地怨气冲天,有人意图反清复明。而若在此反清,杭嘉湖平原会作为第一战场,称帝也必然在三江口。

把这句流传已久传言生搬硬套到年羹尧身上,确实有欲加之罪的嫌疑。

要说雍正惧怕尾大不掉的年羹尧,倒也未必符合历史事实。他一步步整治年羹尧,年只能俯首听命甚至引颈就戮,毫无防卫能力,更别说有任何招架之功与还手之力了,从年的一些言论可以看出,他惟有幻想着旧日君臣的情分,期待雍正能高抬贵手,放其一条生路。即便他节制数州,麾下兵多将广,他也反叛不了。

所以雍正才会说:“朕之不防年羹尧,非不为也,实有所不必也”。至于年羹尧与邹鲁等人欲图谋不轨的事,显然是锻炼成词的冤狱,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既不能反映出年真的要造反,也不能表示雍正帝真的相信他会密谋反叛。总之,年羹尧的肚子里藏了太多秘密,无论他怎样做,都难逃一死。什么“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都是说辞。总之,一切都是套路。

【写作辛苦 剽窃必究】【插图源于网络】


铁马冰河wu


第125期总680期

为了制造“反清复明”氛围,或者说就是为了反清复明而设计的谣言。巧合的是流传了近三十年的谣言竟然成为了年羹尧的葬身之地。

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这十个字自康熙年间的中期就已经在这一带流传甚广。

起因是清朝入关后在江南一带遭到了强有力的抵抗,清朝统治阶级为了真正的与巩固政权,对江南开始了残忍的屠杀,不乏有仁人志士为了号召反清复明编造了这两句谚语说在“三江口”有战场。


【李卫向雍正帝奏报年羹尧】

巧的很;年羹尧犯事了,原本就是杭州将军出身的年羹尧又被雍正皇帝贬到杭州做将军,看来这是雍正皇帝在一气之下做出的决定,既然想造反又出在“三江口”的绍兴,干脆你年羹尧还会杭州。

毕竟是电视剧《雍正王朝》的精彩演绎,可年羹尧的确被贬回杭州为将军,但是没有死在杭州。

说这三江口位于浙江省会稽县曹娥江、钱清江、钱塘江,即今浙江省绍兴一带,嘉湖也在此地。



【作死的年羹尧毫无悔意】

既然将有人在三江口揭竿而起,自立为王,到时候,嘉兴、湖州、杭州一带,让你年羹尧去,如果你果真自行称帝号,这也是天命所在。你年羹尧若不肯为,那你统率了数千军兵,断不会允许别人在三江口称帝,可造反;年羹尧没想过,不知天高地厚是真的。

看来年羹尧在劫难逃了,早期流传的言语加到年羹尧身上了。不过雍正皇帝不想年羹尧就此死了,雍正皇帝不想背一个兔死狗烹的骂名留给后世。

【年羹尧怎么就疯迷了】

雍正皇帝是一位韧劲比较强的皇帝,出了名的刻薄,既然有这个“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的传言,干脆你年羹尧还是回你那个嘉湖,这句话我的看法也是雍正帝的一时之气用到年羹尧身上。

无论如何年羹尧是活不下去了,可雍正皇帝给年羹尧的“上谕”把这句话引诱到了治罪年羹尧的圣旨里,这就成了一段历史记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雍正王朝》详细解剖还在后面,带你继续解剖雍正朝!欢迎网友评论互动、留言。


日尧居k古史


这不是年羹尧说的,而是雍正帝在给年羹尧的上谕中提到的:

在《雍正王朝》电视剧中,有一个情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那就是年羹尧被贬为杭州将军时的上谕,其中有一句是:

“朕闻得早有谚言云,‘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之语。”

那么雍正帝说的这句话背后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一、

在真实的历史史料中,也确实有这句话,而且这句话是雍正帝在《大义觉迷录》中亲自说的,这句话出自雍正七年上谕中:

“即如从前妖言云’帝出三江口,嘉湖变战场‘,此语已流传三十余年矣。”

那么从雍正七年往上推三十多年,差不多是康熙三十几年的时候。当时康熙帝亲征噶尔丹,但在征伐中生病,赶过来慰问的太子胤礽面无忧色,让康熙帝大为恼火,也就跟太子的关系变得紧张。

也就是这个时候,江南一带有人传播这个言论,所谓的“帝出三江口,嘉湖变战场”的意思是说,真龙天子(非清朝皇帝)将在三江口出现,到时候嘉湖将变成与清军作战的主战场。

三江口,一般是指曹娥江、钱清江、钱塘江,差不多在浙江绍兴一带。由于当年清军入关,在江南大肆烧杀抢掠,比如比较惨的扬州那些天,所以当地人们有“反清复明”的意向,这种传言流传了三十多年了,从康熙三十多年一直到雍正七年还在流传。

所以从清朝的统治者来说,这就是妖言,这种言论的传播,是不利于统治的!

那么年羹尧有没有传播这条言论呢?

二、

年羹尧是在康熙三十九年才中的进士,而此时这句话一句传播了十来年了,况且年羹尧一直没有到浙江绍兴一带当过官。一开始一直四川和广东当官,直到康熙四十八年才任四川巡抚。

可以说,这条言论跟年羹尧八竿子打不着,那么在《雍正王朝》中,雍正帝为什么要年羹尧提这句话呢?

雍正帝给年羹尧的上谕是这样的:

“朕闻得早有谚言云,‘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之语。朕今用你此任,况你亦奏过浙省之论,朕想你若自称帝号,乃天定数也,朕亦难挽;若你自不肯为,有你统朕此数千兵,你断不容三江口令人称帝也。”

说实话,不知道大家看完这个上谕什么感觉?

我想年羹尧看到这个上谕,估计心都凉了半截,可以说雍正帝是在学习刘备,可惜他并没有刘备那么仁义!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讲过如果阿斗不行,你诸葛亮就可以取而代之,利用这份仁义拴住诸葛亮。而雍正帝,则是利用这份仁义拖死年羹尧,这已经不仅仅是批示了,其实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年羹尧的嗤之以鼻。

当然这句话没有说死,意思是说只要年羹尧你到任后老老实实的,就不会有杀身之祸。

可是后来雍正帝还是食言了,为什么?

三、

其实在杨角风前两篇文章中,也详细的分析过年羹尧的死亡经过,在雍正王朝中确实明面上是年羹尧作死,可是暗线里却是雍正帝的多疑和不能从始至终。

在年羹尧的心中,确实没有任何要反的意思,他一直在赌他跟雍正帝的感情,这份感情超过了他自己的性命。只可惜对雍正帝来说并没有那么珍贵,他更在乎的是自己的权力不容许任何的质疑和挑战:

“上苍在上,朕若负你,天诛地灭,你若负朕,不知上苍如何发落你也。”

雍正帝这句话说的更加严重,甚至提到了自己如果辜负了年羹尧,天诛地灭。

其实这是他心虚的表现,也表明了此时的雍正帝已经有了杀心,只不过给自己找个由头罢了。毕竟他们之间的感情在那里摆着,直接给抹掉了,也确实让人感到心寒,所以提前给年羹尧打个预防针。

其实这个场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经常上演,凡是口口声声说着我以后要对不起你,我遭雷劈。往往就是第一个对不起对方的人,生活如此,感情也如此!

我们往往只强调我这一方面的付出,却不想想对方的付出。我们只会记住对方给自己的伤害,却想不到自己给对方的伤害。

所以,见了雍正帝的批复,年羹尧心中也就明白,自己必死无疑!

四、

很多人觉得年羹尧傻,为什么都被贬了还那么高调?是不是收敛一点就不会死了呢?

不会的,即使雍正帝想留他,那些看热闹的大臣们也不会放过年羹尧。

他们的心理其实也很好分析,嫉妒之心而已,类似于现在人们的仇富心理,中国人自古如此。同时也是暗地里反对雍正帝的火耗归公政策。

年羹尧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赌一把,其实年羹尧拿着两个筹码在跟雍正帝赌:

一个是赌他们之间的感情,毕竟帮助了雍正帝太多,甚至整个大清江山都是年羹尧帮忙稳住的。不管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从个人情感来说,雍正帝是知道年羹尧绝不会造反的,念在情面上,是不是能饶一命?

另外则是赌雍正帝的脸面,雍正帝是一个好面子的人,这毋庸置疑,自古帝王没有不好面子的。年羹尧把当年雍正帝亲手披到他身上的黄马褂做赌,意思是说,我年羹尧一直没变,希望你也不要变!

那些大臣们估计知道了雍正帝所说的年羹尧要造反的事,与其等着他真反,不如先给他扣个造反的帽子!

于是刑部大臣们就造了一个年羹尧和算命先生邹鲁“要称帝”的假口供给雍正帝,雍正帝批示是:

“邹鲁乃无知小人,相与谋逆之情虽实,而事迹尚未昭著。”

可见,雍正帝给年羹尧批示貌似是警告他别造反,其实就是杨角风刚才说的那样,雍正帝就是提前给自己即将下达的杀令找个借口而已!

最后杀年羹尧可是集了几十项大罪,既然有了这些罪过,那么当初雍正帝想着他造反的罪过也就用不上了,反正目的达到了……

再用年羹尧自尽后的牧童唱的曲子结尾吧:

“牛儿牛儿为谁忙哟,忙完春耕忙秋粮,风霜雨雪它不怕,摇着铃儿走四方……”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杨角风发作


《雍正王朝》电视剧中“帝出三江口,嘉湖做战场”的传言几次出现,首次出现是在雍正与李卫的谈话之中,随后雍正撤了年羹尧西北大将军之职,圣旨中也提到了这点。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帝出三江口,嘉湖做战场

三江口位于今浙江绍兴,嘉湖指杭州、嘉兴、湖州所围绕的杭嘉湖平原。

“帝出三江口 ,嘉湖做战场”是民间流传已久的谣言,在雍正登基之时已经流传三十余载。

清军入关,在江南大兴屠戮之风,以致坊间传闻在此地有人意图反清复明。而若在此反清,杭嘉湖平原会作为第一战场,称帝也必然在三江口,只不过一直都没有实现。

《雍正王朝》电视剧中——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年羹尧原本在杭州做过参将,因此雍正借此传言,将年羹尧贬到杭州做将军,看他是否会造反。

圣旨中所言“朕想你若自称帝,乃天定数也,朕亦难挽;若你不肯为,则有你统朕数千兵,也断不容三江口令人称帝也”。

意思是:如果你造反称帝,我也难以挽回;若你无心称帝,那么你统帅我几千兵马,也断不会容许有人在此作乱称帝。

史书所载——

年羹尧被贬导火线是给雍正上的奏章上误把“朝乾夕惕”写作“夕惕朝乾”,雍正借此大兴问罪。

上图是年羹尧上谢恩折子,雍正给的批复,属于君臣二人的“悄悄话”。在这里才出现“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的传言。

实际上年羹尧在此之前并未在杭州担任过任何职务,但是因为杭州有这个谣言,于是刻意把他贬到此处,看他如何做法。

形势大于人,在这个时候,太晚了,无论年羹尧作什么,在雍正那里都是错的,结局已经注定了!


小屏窥人生


“帝出三江口,嘉湖变战场”这句话不是年羹尧所讲,乃是康熙年间在江浙一带流传的谣言。据雍正帝本人所著《大义觉迷录》中有雍正七年的上谕中雍正帝曾说“即如从前妖言云:“帝出三江口,嘉湖变战场,此语已流传三十余年矣”。

雍正七年即公元1729年,上推三十余年即是公元1690-1699年,康熙二十九年至三十八年期间。此时胤礽为太子,但与康熙帝之间已生嫌隙。1690年康熙帝在亲征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途中患疾病,赶来问候病情的胤礽“无忧色”,于是此后父子关系更为紧张。康熙父子不睦的传言在江浙一带传播,而江浙一贯是反清的大本营所在,当地反清会党活动频繁。“帝出三江口,嘉湖变战场”很可能即是反清势力籍此编造。

“三江口”应是指江南地区的三条江河,即钱塘江、富春江、黄浦江。“嘉湖”则是指今浙江嘉兴、湖州一带。此语意思即是“江浙会出真龙天子,主战场将在嘉湖一带”,为反清煽动和制造声势。

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三月,出现了“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所谓“祥瑞”,群臣称贺。年羹尧在上贺表时一时疏忽把“朝乾夕惕”误写为“夕惕朝乾”。正对年羹尧不满的雍正帝抓住这个把柄借题发挥,称年故意不把“朝乾夕惕”四个字“归之于朕耳”,“自恃己功,显露不敬之意”,所以对他在青海的战功,“亦在朕许与不许之间”。四月,骄横跋扈的年羹尧被解除陕甘总督职务、交出抚远大将军印信,降调杭州将军。

在赴杭州路上年羹尧仍不知收敛低调,随从千人,行动招摇,“仍似大将军气象”,被雍正帝侦知。四月二十二日年上谢恩褶子,雍正帝遂在其密折上写下朱批:

“朕闻得早有谣言云’帝出三江口,嘉湖变战场‘之语……朕想你若自称帝号,乃天定数也,朕亦难挽;若你自不肯为,有你统朕此数千兵,你断不肯容三江口令人称帝也”。

同年阴历十二月,群臣弹劾年羹尧罪状。刑部搞出了一份年羹尧和一名邹鲁的算命先生“要称帝”的假口供,上报后雍正帝批复“邹鲁乃无知小人,相与谋逆之情虽实,而事迹尚未昭著”。

可见雍正帝清楚年羹尧只是恃功自大,先前在密折批复说这句话不过是威胁揶揄年而已。


赵燕云


“帝出三江口,嘉湖变战场”是一句康熙末年流传在江浙一带的谣言,雍正本人在《大义觉迷录》所载的雍正七年上谕中自己主动说“即如从前妖言云’帝出三江口,嘉湖变战场‘,此语已流传三十余年矣”,雍正七年是公元1729年,往上推30年是公元1690-1699年,也即康熙二十九年至三十八年期间,此期间康熙一直以皇嫡次子胤礽为太子,尽管父子间已生嫌隙,但还没有流露废储迹象(胤礽康熙四十七年即1708年才第一次被废),且即便废储,当时热门人选也是皇长子胤褆(年龄最大,个人最积极)和皇八子胤禩(朝臣最拥护),而扮低调的皇四子胤禛则是不折不扣的冷门。

此时的年羹尧属于镶白旗,只是个头衔高权力不大的清要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他和胤禛攀上关系是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年的妹妹成为胤禛侧福晋,他被抬入胤禛任旗主的镶黄旗,算是亲戚兼同旗。但此后两人关系仍然平平,年极力讨好皇三子胤祉和康熙本人,以至于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被胤禛写信痛斥“六七个月无请安启子,视本门之主已同陌路人”。年直到这一年才首次介入军事(时任四川巡抚),同年十月初一日自己上密折给康熙请求赏给总督衔以方便指挥军事,并获得批准,才真正成为“大帅”,且这个“大帅”还远在四川,和“三江”、“嘉湖”风马牛不相及。既然这句谣言17世纪末已经产生,其与雍正、年羹尧无关当可断定。

不过1690年康熙亲征噶尔丹途中患病,认为赶来问病的太子“无忧色”,此后父子关系趋于紧张,江浙一带也得到风闻,当地是反清会党活动密集区,这一条谣言很可能是反清势力借此时机编造,意思是“江浙会出新的真龙天子(”大明朱皇帝“),一旦出现这里会变成反清复明的战场”,用于号召群众和制造声势。但当时社会秩序趋于稳定,这种小动作终究起不了大作用。

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四月,已饱受猜忌的年羹尧被解除陕甘总督、抚远大将军职务,降调杭州将军,四月二十二日,仍在路途上的年羹尧向雍正寄出密折谢恩,此时雍正通过各种手段得知年随从千人,行动招摇,“仍似大将军气象”,已起杀心,遂在其密折上写下朱批:

“朕闻得早有谣言云’帝出三江口,嘉湖变战场‘之语……朕想你若自称帝号,乃天定数也,朕亦难挽;若你自不肯为,有你统朕此数千兵,你断不肯容三江口令人称帝也”。

这段话十分露骨,意在威胁、警告,同是也留有一点点余地,暗示“只要你老老实实就不会要你性命”,结果年到任后“怨望”,而雍正也终于动了杀机。不过即便这段朱批也称“早有谣言”,并未将“称帝造反”的罪名扣在年头上,也没有牵强附会地把三十多年前就开始流传的谣言,说成与年有关。此后(同年阴历十二月)群臣希旨弹劾年羹尧罪状,刑部曾通过刑讯整理了一份年羹尧和算命先生邹鲁“要称帝”的假口供(因为最初口供不满意,刑部索性逼着邹鲁照自己意思又写了一份),上报雍正后雍正批复“邹鲁乃无知小人,相与谋逆之情虽实,而事迹尚未昭著”,可见雍正心里清楚年羹尧并不想称帝,在其它罪名已经坐实的情况下,就不愿多提牵强附会的那句谣言了。


陶短房


雍正三年三月后,年羹尧被调任杭州将军。

在老年的例行谢恩折上,雍正出乎寻常地做了大段批示,其中有一段即不阴不阳地说:

“朕曾听过一个谣言,说是“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你之前倒也奏过浙省观象之论,朕如今就让你去做这个杭州将军。

如果你果真自称帝号,这也是天命所在,朕难抗拒。你若不肯为,那你统率了数千军兵,断不会允许别人在三江口称帝。这个谣言,不知道你听说了没有?

另,你交回的两份奏本我已看完,实在令人心寒之极!看样子,你并不知感悔。

朕曾对上天发誓,若是我对不起你,就该天诛地灭;相反,若你背叛了我,那也怕难逃天诛!

举头三尺有神明,你我二人都该扪心自问,你若总是惯用讥讽文章,口是心非,暗里给朕安上听信谗言、猜忌功臣的恶名,那朕也只能顾及我的君道而管不了你的臣节了。

总之,天下后世,朕先占了一个“是”字。你若是想当然的自作聪明、想蒙混过关,那你我君臣一场,昔日的畅心快事,无非让天下后人笑话一场罢了!

每想至此,朕简直羞愧满面,没法落笔,真是可愧!可怪!可怪!”

那么,雍正为何会突然对年羹尧说这一大通呢?还还得从三个月前的觐见说去。

众所周知,年羹尧在雍正即位后击败罗卜藏丹津,取得青海大捷,此举为雍正稳固皇位帮助极大。

另外,年羹尧的妹妹年妃又是雍正宠幸的妃子,一时间,雍正对老年的宠幸可谓无以复加。

但是,就在雍正二年十月入京觐见后,雍正对年羹尧的态度突然来了个三百六十度大转弯。

原来,据各种线报,年羹尧不但在军中与地方上贪赃枉法,而且来京后狂傲无礼。其自以为立下大功,又是皇亲国戚,因而在雍正面前,也丝毫不知收敛。

结果,把雍正给惹怒了。三年正月,雍正在给年羹尧的回折中批答说:

“可惜朕恩,可惜己才,可惜奇功,可惜千万年声名人物,可惜千载寄逢之君遇合。若不知悔,其可惜处不可枚举也”。

其语含讥带讽,口气显然大不寻常了。三个月后,年羹尧被贬到杭州,其政治生命算是彻底完结了。

雍正之所以要对年羹尧说“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其实是针对当时“年羹尧手握重兵想要造反”的谣言,他说这话,实际是有意试探并借机敲打老年。

可是,老年哪有这个造反的实力和本事呢?不过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雍正既然在心里给老年打了个叉,那其下场可想而知了。

随后,在各路大臣的猛烈揭发下,年羹尧之前的各种贪腐罪行相继暴露无遗,被贬为杭州将军的老年又相继被削去太保之衔,后又降为二等公、三等公;

紧接着,又从杭州将军的位置上被赶下而贬为闲散章京,之后又相继降为一等子、一等男、一等轻车都尉,一辱再辱。

到雍正三年九月,年羹尧所有职衔都被革去,雍正仍不解恨,又下令将之锁拿进京治罪。

最终,年羹尧以九十二项大罪被令自尽。昔日威风八面的“年大将军”,竟然落得如此下场,令人唏嘘!


坑爹史册


中国民间的谶讳文化,一直是大家非常喜闻乐见的东西。早在汉朝,先有刘邦斩白蛇起义,东汉年间又有『刘秀发兵捕不道』,三国时期『代汉者当涂高也』等等,都是流传到如今的谶语。别忘了,在三国志中,还有:

辽东殷馗善天文,言后五十岁当有真人起于梁、沛之闲,其锋不可当。至是凡五十年,而公破绍,天下莫敌矣。

这样的记录,说明官渡之战的结果竟然是五十年前就预订好的,神奇不神奇?

但是其实,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基本上都是最后能对应到真实的历史进程,所以才流传了下来。而大量的谶语,因为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所以就此失传了。就比如这一条『帝出三江口,嘉湖变战场』。

因为清朝开国的时候,在江南杀戮过重,著名的就是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所以那一代的人对清朝政府长期以来存在仇恨,反清复明的运动也一直都有在地下组织。于是这条谶语应运而生。意思也就是:

下一朝的皇帝会出出三江口,而嘉兴和湖州一带则会成为战场。

结果呢,其实在嘉兴和湖州一带,并没有成气候的反清起义,于是这条谶语也就没有怎么流传下来。如果不是年羹尧因为太过跋扈,得罪了雍正,雍正也不会拿这条谶语来挤兑他。

雍正是怎么说的呢?雍正说:

朕闻得早有谣言云:‘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之语。朕今用你此任,况你亦奏过浙省观象之论,朕想你若自称帝号,乃天定数也,朕亦难挽;若你自不肯为,有你统朕此数千兵,你断不容三江口令人称帝也。

这话既有嘲讽,也给年羹尧留了一条生路。嘲讽,自然是因为年羹尧本来就是因为『大不敬』而免官去杭州做了将军,雍正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你真要谋反,那我就给你一个谋反的机会,不是有『帝出三江口』的说法吗?把你派到三江口去,你想当就当呗?

但是雍正接下来也说,如果你不想当皇帝,相信你带着几千精兵,肯定也足以镇压各种叛乱,不会让这个谶语成真的。

如果这个时候年羹尧放下身段对雍正求饶,未尝不能免去一死,但是年羹尧性情又太过刚烈,选择了硬顶,最终落得不得善终的下场,也是可叹。


经史通义


其实早在年羹尧和雍正皇帝讲这句话之前,“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的谣言就已经流传了近三十年。这里的三江口是指江南地区三条河流汇集入海之处,这三条河流分别是钱塘江、富春江、黄浦江。而所谓的嘉湖实际上则是指杭嘉湖平原,即今日的杭州、嘉兴、湖州地区。

那么这句话的意思也就变得清晰起来,那就是将会有帝王自三江口出世,而杭嘉湖平原地区则是这位皇帝的首战之处。这句话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呢?在雍正帝亲笔书写的《大义迷觉录》中,雍正就写道:“即如从前妖言云‘帝出三江口,嘉湖变战场’,此语已流传三十余年矣”。也就是说在雍正前三十年,这句话就已经在中原大地广为流传了,并传到了统治集团的耳朵里。

而三十年前大概就是康熙三十年到康熙四十年之间,可是年羹尧在康熙三十年才高中进士,后改庶吉士。他一直在四川和广东任乡试考官,做过最大的官是内阁学士。直到康熙四十八年,年羹尧才得以升为四川巡抚,跻身地方实力派之列,可这时离这句话最开始流传已经过去了十多年的时间。

纵观年羹尧的履历,他从未在杭州做过官,所以这句谣言和年是一点关系也扯不上的。这句话亦绝非年羹尧成为抚远大将军之后才开始流传的,所以这句谣言根本说的就不是年羹尧。那么为什么会平白无故的流传起这样一句谣言,正所谓空穴不来风,这句话自有渊源。

众所周知,清廷在勾结吴三桂得以入主中原之后,下发剃发令,命令于十天之内,江南人民一律剃头,“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然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对此项政策江南人民多有反抗,清廷对反抗的地区采取了残忍的屠杀手段。始有“嘉定三屠,扬州十日”,可怜一片“俏江南”变成一片断壁残垣。

因江南一带被屠戮太重,而有志于“反清复明”的仁人志士多有出于杭嘉湖平原之地,所以当时多有此地将有起义的谣言,“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也就顺理成章了

。那么这句话为什么又会和雍正及年羹尧扯上关系呢?

年羹尧因倨傲获罪于雍正,被雍正撤去抚远大将军之职,补以杭州将军。而在年羹尧给雍正上了谢恩折子后,雍正在给他的朱批上写道:

朕闻得早有谚言云,‘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之语。朕今用你此任,况你亦奏过浙省之论,朕想你若自称帝号,乃天定数也,朕亦难挽;若你自不肯为,有你统朕此数千兵,你断不容三江口令人称帝也。此二语不知你曾闻得否?再你明白回奏二本,朕览之实实心寒之极,看此光景,你并不知感悔。上苍在上,朕若负你,天诛地灭,你若负朕,不知上苍如何发落你也。

这时年羹尧已经被贬为杭州将军,但是朝中大臣落井下石之人不少,纷纷弹劾年羹尧,欲置其于死地而后快。其中就有人在给雍正的弹劾折子上写了这句“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提醒雍正年羹尧还是要杀掉为宜

而雍正之所以用这句话来提点年羹尧,不过是给自己寻一个借口,让自己诛杀功臣的吃相看起来不那么难看罢了。此帝王家事,哪里有什么道理可讲呢。

以上。


逆流时代



《雍正王朝》是人们非常喜欢的一部历史热剧,剧中写年羹样飞扬跋扈,藐视皇权,致使民间有“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的传言。那么“帝出三江口,嘉湖变战场”到底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电视剧把真正的历史混合在了一起。把历史修改过了。此话的本意上面已经有朋友说过了,其实和年羹尧一点关系没。年羹尧是在雍正3年才被贬到杭州的。以前从未在杭州过,但电视剧里一开始就说年羹尧是在杭州将军手下作参将。最后是因为做过杭州参将所以再让他去杭州当将军。所以电视剧是把时间线窜改了。

其实这句话是年羹尧被贬杭州时候年羹尧的谢恩折子上的批示。其大致意识是说:杭州有这样的一句谚语,但还是把你调到杭州,看看这句谚语是不是会变现实。如果你想当皇帝造反。那也是天数,如果有别人造反,你也不会容许。大致意思就是这样。下面是批文:雍正在年羹尧谢恩的折子上写道:“朕闻得早有谚言云,‘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之语。朕今用你此任,况你亦奏过浙省之论,朕想你若自称帝号,乃天定数也,朕亦难挽;若你自不肯为,有你统朕此数千兵,你断不容三江口令人称帝也。此二语不知你曾闻得否?再你明白回奏二本,朕览之实实心寒之极,看此光景,你并不知感悔。上苍在上,朕若负你,天诛地灭,你若负朕,不知上苍如何发落你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