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这道菜被评价为“一念生,一念死”?

河豚之味美,自古有赞之。古往今来,留下了数不清的诗词歌赋赞扬这种美食。

为何这道菜被评价为“一念生,一念死”?

河豚,又名“河鲀”,一般在河中生存繁衍,系一种淡水性质生物。当突然遇到不可抗力的危险时,身体会自动产生自卫反应,通过把身体鼓气撑起为一个泡泡形状,来抵抗突如其来的外力侵略。面对这样一个圆圆滚滚又带刺的球体,相信大多数捕食者都有点无可奈何。除了这种瞬间变身的强大本领,河豚还有一项致命武器,就是它的毒性。经研究表明,河豚内脏中还有大量毒素,主要集中在卵巢和肝脏部位。从毒性上看,河豚内脏所含毒素的毒性要比我们平时医用的麻醉药可卡因强数十万倍。

为何这道菜被评价为“一念生,一念死”?

虽然河豚具有这么强的毒性,但是确是制作美味佳肴的上好材料。因此,众多美食专家还是在不断探索如何安全的享用这一难得的世间美味。根据某些研究表明,从世界上鱼类毒性排名上看,河豚的毒性可能仅仅排在第八位,且毒素位置比较集中,只要处理得到,一般不会给食用者造成很大的损害。

为何这道菜被评价为“一念生,一念死”?

这一方面,日本的美食专家们可谓经验丰富。大概从江户时期,日本很多武士、食客们就开始食用河豚作为食品。受饮食习惯影响,日本人多喜欢生食,也就是做成刺身形式,因此一旦厨师处理不当,很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因此,日本曾一度明文下列禁止食用河豚。但随着文明不断进步和科技不断发展,食用河豚这一世间美味珍羞的呼声又逐渐高涨起来。同时,日本学者通过大量的理论和时间研究,制造出一套科学的河豚处理方法,并设立河豚料理师资格考试,把食用、处理河豚逐渐规范化起来。

为何这道菜被评价为“一念生,一念死”?

新时代下,食用河豚也变得更加容易了。基于安全考虑,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大量的养殖河豚,这些河豚经过复杂的科技及基因处理,已经含有很少甚至微量的毒素,基本可以放心食用。不过这样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食用河豚,重要的就是体验那种“一念生、一念死”的快感,如今却只剩下满口的果腹之感,总觉得心里少了一点点似曾熟悉的刺激之感。这或许就是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