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事件一周年,区块链下半场应让技术上位

2017年9月4日,是改变不少区块链人命运的一天。

“94”事件一周年,区块链下半场应让技术上位

财新网连发数条消息放出监管风声,起初大部分不愿相信,纷纷指责财新网造谣。直到央行、网信办等七部委发布联合公告《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在中国境内叫停包括ICO在内的所有代币发行融资活动,清理整顿ICO平台并组织清退ICO代币。

区块链行业遭受致命一击,等所有人反应过来,行情早已一泻千里。投资者无处可逃,甚至不惜低价抛售手中的数字资产。

转眼一年过去了,当年意气风发的李笑来到如今仍然是行业大IP,轻轻一句话足以引起行业媒体疯狂;韭菜收割机宝二爷停了他的币圈黄埔军校,迁居美国割外国韭菜去了;币安的赵长鹏依靠独特的眼光,联合何一将币安打造成了世界第一的交易所;深圳少年大空翼,凭借疯狂的IOTA成为了币圈传奇;sosobtc的毛毛,克服年轻人的恐惧,留守区块链行业,成了链向财经的毛毛。

“94”事件一周年,区块链下半场应让技术上位

而今年中旬开始,通证市场开始呈下滑之态,日趋冷清。国家政策监管日益收紧,8月28日,中国互联网金融举报信息平台对“互联网金融举报范围”进行了调整,新增“代币融资发行”的举报内容。区块链“盛世”当如何建立?

“94”事件一周年,区块链下半场应让技术上位

细数区块链项目的创业路径:早期,成千上万个项目,打着区块链的旗帜,书写一版白皮书,基于以太坊发行一种Token,然后开始大肆宣传募资,这是最为明显与熟知的空气币。众多空气币采取这样的套路“吸血”之后,退出舞台。

历史的车轮在不断前行,人们智慧也在迭代,真正想做事的项目方和以期蹭行业热点的项目方,都不能一成不变。市场开始关注“区块链技术”本身:项目加大研发投入,纷纷部署主网,然而来带的问题是:主网上线,并不代表可以摘下“空气”隐患。

主网上线之后如何扎实落地实施,让项目具备真实意义的价值,是所有区块链项目方急需解决的问题。

任何一个商业项目,核心是要有清晰的有商业模式与应用场景,才能支撑起基本价值面。区块链项目上线主网,类似安卓、塞班等系统,搭建了一个基础系统。引入企业基于该系统进行开发及使用,尤其重要。从历史看今天,可以预见,接下来将有大批公链(包括行业公链)项目死去,如塞班系统因无人使用而被淘汰。

区块链项目空气与否,至少具备两个衡量标准:其一是区块链项目的技术等可视化元素;其二是主链项目的技术生态与商业应用落地情况。

真正做好、做实区块链项目,除了一定要有清晰的有商业模式与应用场景,技术开发与技术应用推广是关键。

首先,区块链项目方的技术要让更多人懂,更多人愿意学习并且进行开发;当项目拥有了广泛的技术人员基础后,就拥有了大量潜在对接应用上链的基础。

其次,区块链项目方技术和商业模式让更多区块链外的企业知道并认可,引导这些企业基于自己的主网进行DApp开发,这样形成良性的生态。

区块链下半场,价值回归,技术生态先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