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之王,长枪红缨穗有什么作用,为何枪身却用脆弱的木头制作?

经常看到古典小说形容人的武艺高强,就会说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像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鲁智深的月牙铲,吕布的方天画戟,李玄霸的擂鼓瓮金锤等都归属于这十八般武器之中。

兵器之王,长枪红缨穗有什么作用,为何枪身却用脆弱的木头制作?

但是有太多武器对个人武力值的要求非常高,而长枪是百兵之王,也是古代最常见的武器,代替矛被大规模的使用在战场上。

历史上有不少使用枪类武器的大人物,比如项羽,又比如赵子龙,拿着龙胆亮银枪在战场上杀进杀出,所向披靡。而我们所知道的枪的构造,一般都是金属枪头和木质枪杆制成,那么为什么古人不全都换成不易损坏的金属制作呢?

从实际使用的角度出发,枪的主要用处就是刺,因而为增加杀伤力枪头一般用金属制造,铁制或者铜制,过去中国的铜产量本身就很低,用来造铜钱还不够用,更何况是打造枪身了,所以经常有武将打造一个青铜枪头就算可以做传家宝了。

兵器之王,长枪红缨穗有什么作用,为何枪身却用脆弱的木头制作?

而如果用铁呢,按照一般长枪四米的长度来计算,一把成型的长枪大概有40公斤左右,从重量上来说,一般人都承受不了长时间的刺杀动作,只有真正勇武过人的盖世名将才能拿得动,而且过去制作工艺比较落后,制造这么一根铁枪杆耗费巨大。

比如后梁铁枪将王彦章,拿着的那杆铁枪一百多斤,号称一人可以打退上千士兵,但是最后却因为舍不得扔掉铁枪而被俘。而且铁枪毫无弹性可言,反震力也容易让使用之人受伤。

兵器之王,长枪红缨穗有什么作用,为何枪身却用脆弱的木头制作?

那么枪杆到底用什么制作才好呢?木头在古代是最频繁的一种选材,只是选材不同。抗倭名将戚继光所著的兵法书《纪效新书》就曾经写过,如果制作枪杆的话,稠木是排在第一的,标准的硬木,合木因为稍微软了点而排在第二。

而太软的竹木都不可用。明代枪术大家程冲斗所著的《长枪法选》中,就详细说了如何选择枪杆,无论是稠木、檀木、还是牛筋木,茶条木,都要选择坚固挺拔的直条木,木头上没有分支和节疤,自根部朝上会稍微变细,不能软也不能太硬。

兵器之王,长枪红缨穗有什么作用,为何枪身却用脆弱的木头制作?

如果选择用竹竿,最好选择竹节稠密的苗竹,当然找不到好的竹料,遇到容易裂开的竹竿,用特殊的配方浸润之后,也是可以使用的。因为古代的交通不太发达,材料产地不同,为了一柄枪杆而特意运输,耗费太大。

所以啊,无论是从成本,使用效率,取材,使用能力上来看,只有木头枪杆才是最符合当时情况的。一直到了清代后期,长枪被火枪完全取代,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兵器之王,长枪红缨穗有什么作用,为何枪身却用脆弱的木头制作?

相信很多人都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中国的长枪枪头那段,都挂有一束红缨,那这是为何呢?仅仅是为了作为装饰物让长枪好看吗?其实不然,这里面实际蕴含了古人的无穷智慧。

兵器之王,长枪红缨穗有什么作用,为何枪身却用脆弱的木头制作?

古时候士兵上阵杀敌,鲜血会顺着枪杆流下来,枪杆上沾了血液,士兵的手握着枪就会打滑,就会握不稳。但挂上红缨后,缨穗就会把血液吸走,阻止鲜血流到手握的部位,这样就不会影响士兵作战了。因此,红缨又被称作“血挡”。

兵器之王,长枪红缨穗有什么作用,为何枪身却用脆弱的木头制作?

此外,大红色在古代,就是喜庆之色,鼓舞人心的颜色,长枪装饰上红缨穗,能够增强威势,助长士气。而且军队练兵的时候,还能够帮助教官分辨清楚士兵的动作。

兵器之王,长枪红缨穗有什么作用,为何枪身却用脆弱的木头制作?

还有就是,在战场上,红缨穗随着枪杆舞动,能够起到迷惑敌人视线的作用,从而在战斗中处于优势地位。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觑,他们还会在红缨穗下安装锋利的铁钩,接着红缨穗的掩饰,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